2022年第三季度,雖然中國經濟在一段時間內受部分地區疫情反復、高溫限電、房地產低迷等因素拖累而出現波動,但從整體來看,基本還是延續恢復態勢。受此影響,三季度中國整體自動化市場規模748.12億元(圖1),同比出現2.4%的微小增長。需要注意的是下游總體需求持續疲軟,導致新增訂單不足,四季度行業前景不甚樂觀。MIR 睿工業預計2022年全年自動化市場增速會明顯放緩。
圖1 2020-2022年各季度中國自動化整體市場規模
1. 下游需求持續疲軟,OEM行業下滑6%
項目型行業增長7.8%,依然是主要拉動力
從整體經濟大環境來看,三季度中國GDP增速在3.9%左右,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2%,各地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成效顯著,超七成地區工業生產回升。盡管整體經濟賬面上有向好的趨勢,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
1.現行“動態清零”防疫政策不會明顯調整,消費和服務活動復蘇可能持續承壓;
2.基建投資雖然依舊穩健,但房地產銷售和建設活動仍在低位運行;
3.制造業景氣度整體還是處于榮枯線之下,芯片等重要原材料供應問題雖有所緩解,但仍未完全解決;
4.北半球冬季即將來臨,居民供暖和工業生產的能源消耗會大幅增長,對整體能源供給造成壓力。
在上述問題的影響下,使得本就需求不振的自動化下游行業雪上加霜,這也進一步導致自動化產品增長動力不足。
分行業看,2022年第三季度OEM自動化市場規模為265億元,同比出現6%的下滑幅度。OEM自動化行業受市場需求疲軟的影響較大,多個重要細分行業景氣度無明顯好轉,除了電池制造、光伏設備有明顯增長,另有印刷機械、制藥機械、暖通空調、食品飲料機械、電梯有微小增長以外,其他OEM行業均處于下滑趨勢。具體來看,在這些向好的OEM行業中,電池行業三季度同比增長23%(圖2);光伏設備行業三季度也保持了20%以上增長,但是從數據來看,僅有這些行業發揮仍不足以帶動整個OEM行業的發展。
目前,中國整體OEM自動化市場,尚未出現明顯恢復跡象,預計第四季度各OEM行業市場走勢將出現結構性分化:傳統OEM行業(橡膠、紡織等)雖出現降幅收窄,但仍較為低迷;與民生(食品飲料、制藥等),智能裝備相關(機器人等)的行業企穩回升;新能源相關(電池、光伏等)的行業,繼續保持較快增速。
預計四季度,隨著G20峰會、APEC會議的召開釋放經濟利好消息,國內疫情管控政策有所緩和,國家產業投資加快等等因素逐漸起作用,整體OEM自動化行業降幅將收窄。但是從全年來看,我們仍認為OEM自動化行業增速將下滑4%。未來,隨著制造業供應鏈逐漸恢復正常、下游行業需求慢慢回升,期待在2023年自動化OEM行業會迎來拐點。
圖2 OEM行業2022年第三季度自動化產品同比增長情況
(注:電子及半導體制造設備包含了電子制造、半導體、光伏、液晶等)
反觀項目型行業,2022年第三季度項目型自動化市場規模為483億元,同比增長7.8%。從2022年初延續至今的形式來看,項目型行業增速始終高于OEM型行業。
三季度以來,在國有資本投資的帶動下,重工業(除鋼鐵行業之外)投資增速相對穩定,使得由國有企業主導的采礦、化工、電力、市政及公共設施等項目型行業自動化產品同比增長優勢明顯(圖3)。
圖3 項目型行業2022年第三季度自動化產品同比增長情況
項目型行業之所以能夠維持穩定的增長,一方面是由于全球大宗原材料的通貨膨脹在一定程度上拉動了國內能源行業投資增長;另一方面,俄烏戰爭爆發帶來的能源壓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國家能源儲備計劃的落實。因此,我們認為未來兩年項目型行業自動化產品將隨著能源儲備計劃的落實而持續增長。綜上所述,MIR 睿工業預計項目型行業全年同比增速將達7%。
2. 自動化各產品線表現結構性回升
各廠商對未來預期相對謹慎
隨著自動化供應鏈(芯片)危機有所緩解,延期的訂單慢慢交付,加上新能源行業(電池制造,新能源汽車、光伏)發展勢頭依舊迅猛,三季度部分自動化產品線銷售額回暖。
細拆各產品線三季度表現,除了伺服、CNC增長率為負,低壓變頻器、大中小型PLC、HMI均有一定程度的正增長,其中PLC整體表現相對亮眼,達到兩位數以上的增長率(圖4)。
圖4 2022Q1-2022Q3自動化市場主要產品同比增長情況(分季度)
伺服市場三季度同比下降5.1%,表現并不樂觀,這主要是因為自動化下游市場消費需求下行、蘋果訂單轉移至海外工廠生產,導致電子、半導體等新興行業增長趨勢顯著放緩;紡織、包裝等傳統行業也受疫情影響,進出口形勢并不樂觀,增長呈現下滑趨勢。
低壓變頻器市場三季度增速超過預期達到5.4%,這主要由于兩方面的貢獻:
一是,三季度項目型行業扛起了低壓變頻器下游市場增量大旗,其中,汽車、石化、化工等項目型行業三季度依然保持快速增長,需求拉動明顯;
二是,三季度芯片缺貨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緩解,因此一些歷史延期訂單也在本期得到交付。
HMI和PLC三季度整體表現比較不錯,分別貢獻了8.3%和11%左右(大中型PLC增長11.3%,小型PLC增長11.1%)的正增長。HMI和PLC三季度的亮眼表現主要來源于兩點:
一, 交付歷史訂單:由于缺芯現象造成的PLC貨期延長在三季度得到緩解,導致1-2季度部分簽單在Q3交付,帶來部分業績增長;
二, 代理商囤貨也助推了三季度PLC與HMI業績增長:部分廠商在三季度存在漲價及缺貨現象,導致代理商在漲價壓力以及貨期較長的情況下進行了囤貨,提高了HMI與PLC產品的銷售額。
值得一提的是,三季度項目型行業(汽車、軌道交通、化工)依然是大中型PLC增長主要拉動力。OEM行業僅有新能源類(電池制造、光伏設備等)行業表現不錯,其他OEM行業受外貿需求下降、國內生產因疫情反復等因素影響,需求較為乏力。小型PLC下游行業大多出現下滑趨勢,僅有電池制造、光伏、半導體等少數OEM行業處于正增長。
一般認為三季度是數控系統(CNC)傳統銷售淡季,加上下游行業低迷的影響,增長率下滑13%,而這已經是連續第三個季度出現大幅下滑態勢。雖然不乏有新能源行業發展勢頭依舊迅猛,但是仍舊無法帶動整體行業增長。并且國產廠商無法拿到穩定的新能源訂單,甚至一些行業頭部廠商也都下滑嚴重。數控系統(CNC)再難以回到2021年上半年那種爆發式增長階段,市場也只剩下一片唏噓。
總體來看大部分產品線在三季度增長率都有或多或少的回升,但是在下游行業需求整體疲軟的情況下,各產品線新增訂單情況卻并不樂觀。市場期待二十大之后帶來新一波政策支持,促進部分行業市場需求激生,可實際政策的效用也需要較長時間才能體現,短期內需求情況并不明顯。?
從供應鏈角度來看,特別對于部分外資廠商而言,預計到年底供應鏈的問題仍不能實現徹底緩解,一些依賴進口部件的廠商在生產及銷售上依舊會存在一定問題。但相較于2022年上半年,整體情況已有好轉。
面對越來越大的行業壓力,許多自動化廠商尤其是外資企業,其下游傳統行業增長乏力,訂單不足,在歷史訂單慢慢得到交付之后,外資企業長期將會面臨較大的增長壓力。而對于內資廠商來說,雖然壓力同樣存在,但內資廠商市場經過多年的技術提升,本土化供應鏈優勢逐漸展現,市場份額有所提升,因此,行業的不景氣周期對于一些有實力的內資廠商來說是一次迅速捉捕市場的時機。
面對行業環境與內資競爭對手的雙重壓力,一些外資企業也在求變。尤其是歐美企業對市場的反應速度相比其它外資廠商來說是更快的,比如一些歐美廠商選擇開拓新的戰場,在工業軟件、數據中心等領域加大布局;也有部分歐美廠商砍掉一些邊緣業務,輕裝上陣,更從容面對市場壓力;還有一部分歐美廠商在積極尋找中國本土可替代零部件方案,并逐步推廣,另一方面還加大在中國的投資,建立研發共創中心,打造適合中國本土市場的產品。
3. 行業下行壓力大,警惕市場由熱變冷情況下
“牛鞭效應”對于下游需求過度悲觀反饋
MIR 睿工業認為,雖然目前下游行業需求衰退已是不爭的事實,但三季度的自動化市場已有回暖勢頭。市場預計四季度基建投資依然穩健,“二十大”之后保經濟政策也會相繼出臺,但是短時間內市場內生增長動力將處于不足的狀態。基于此,MIR 睿工業調低了2022年中國整體自動化市場增長預期,由之前的8.5%,降為2.4%(圖5)。
圖5 中國整體自動化市場增長趨勢(不含稅,億元)
盡管自動化市場在不景氣的環境中一片哀號,但仍需要警惕市場在不景氣周期中出現的“牛鞭效應”。
在2022~2023年整體市場快速由熱變冷的背景下,自動化市場多層結構中的供應鏈信息不對稱對上游需求造成了嚴重扭曲和延遲,這導致快速增長階段累積在供應鏈中的巨大泡沫(重疊訂單及大量備庫),以及下跌階段下游各環節相關廠商的保守態度會讓上游廠商的訂單進一步減少。
圖6 自動化市場牛鞭效應示意圖
對此,MIR 睿工業建議各自動化廠商應密切關注客戶端實際需求的變化,避免在市場回暖時由于“牛鞭效應”的影響而誤判形勢,從而失去商機(圖6)。
(注:“牛鞭效應”是經濟學上的一個術語,指供應鏈上的一種需求變異放大現象,使信息流從最終客戶端向原始供應商端傳遞時,無法有效地實現信息共享,使得信息扭曲而逐級放大,導致了需求信息出現越來越大的波動,此信息扭曲的放大作用在圖形上很像一個甩起的牛鞭,因此被形象地稱為“牛鞭效應”。)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