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

文:2021年第六期

  +5.3%

  12 月 2 日,IDC發布全球智能手機追蹤報告。報告中預測,盡管受到供應鏈問題影響,2021 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有望增長5.3%,達到 13.5 億部。第三季度手機出貨數據低于預期,這是由于芯片短缺和物流問題共同影響所致。這種情況可能會在 2022 年中

期改善。因此,IDC 將今年的增長預測從 7.4% 下調至 5.3%,將 2022 年的增長預測由 3.4% 下調至 3.0%。展望 2023 年以后,IDC 預計被壓抑的需求將釋放,全球功能機市場將進一步被智能手機所取代,因此預計 2023 年及以后的年復合增長率將維持在 3.5% 左右。據 IDC 報告預計,2021 年 5G 設備的出貨量增長率將達到 117%,而 4G 設備的出乎量將下降 22.5%。

新能源

  290吉瓦(GW)

  根據國際能源署1日發布的年度報告,2021年全球可再生電力容量部署史無前例,但仍不足以使地球走上碳中和的道路。今年新裝機容量為290吉瓦(GW),到2026年將有4800吉瓦的裝置可用,與2020年相比增加了60%,相當于目前核能和化石燃料的電力容量總和。光伏發電應提供超過50%的增長,海上風電的容量將增加兩倍,但可再生能源的預期增長將不足以使世界在2050年走上碳中和的道路。

  +8%

  2021年后半年,各大宗商品和原材料就跟“吃了興奮劑一樣”不停地往上漲,“漲價函”滿天飛,臨近年末,軸承四大巨頭紛紛發出了漲價函。12月1日,SKF斯凱孚中國發函稱源于上游成本持續上升,將工業范圍內軸承及相關產品價格平均上漲8%。除此之外,TIMKEN、NSK、FAG等進口軸承品牌近兩個月也分別發布價格調整函,漲價幅度均為8%左右。

  最近一段時間,繼硅鋼、銅鋁、鑄件等原材料價格出現大幅上漲,確實有點出乎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這里面最主要的原因全球疫情有所緩解,受全球經濟復蘇的影響,特別是中國經濟強勢復蘇更是成為原材料上漲的主要原因之一。軸承作為機械基礎產品,產品的需求是由主機的市場規模決定的,產業的發展與主機息息相關。因此,在軸承配套的過程中,話語權和定價權都處于弱勢地位。

新能源

  262億美元

  Yole最新研究報告指出,隨著全球制定“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帶來更多綠色能源發電、綠色汽車、充電樁、儲能等需求,全球功率半導體器件市場將從2020年達175億美元增長至2026年的262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6.9%。

  在功率半導體中,MOSFET、IGBT和SiC是三大關鍵技術。其中,在電動汽車和工業應用的帶動下,IGBT模塊呈現強勁增長,預計同期復合年增長率為7.8%。此外,光伏、風能、BESS等其他應用也呈現增長勢頭。

  +10%

  受上游原材料、電價、環保相關費用、運價等成本大漲影響,近日,被動元件代理商日電貿透露,鋁電廠無論日本大廠還是臺灣地區廠商,都有放出消息要漲價,龍頭日本佳美工(Nippon Chemi-Con)早在9月就有動作,最新更傳出日廠已成功調漲某一線電源大廠鋁電合約價達1成,并已從12月1日開始生效。

  由于鋁箔漲勢一波接一波,臺系鋁電廠均表示調價反應成本勢在必行,由于供需緊俏,立隆電甚至不排除放棄低于成本的訂單。

  據悉,國際鋁價在去年12月時每噸不到2,000美元,今年10月一度飆破3,100美元,漲勢驚人。

  1.7倍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11月,汽車產銷環比延續了增長勢頭,同比依然下降。11月,新能源汽車市場表現依然出色,產銷量再創歷史新高,分別達到45.7萬輛和45.0萬輛,環比增長15.1%和17.3%,同比增長1.3倍和1.2倍。在新能源汽車主要品種中,與上月相比,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保持增長,其中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增速更為明顯;與上年同期相比,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增勢依舊迅猛。

  1-11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302.3萬輛和299.0萬輛,同比增長均為1.7倍。在新能源汽車主要品種中,與上年同期相比,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依舊保持高速增長勢頭。

新能源

(注:受去年陸續新增企業統計數據的影響,今年同期數據略有調整。)

  5822.2億個

  近日,海關總署發布了今年前11個月我國進出口情況。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35.3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2%,比2019年同期增長24%。

  在集成電路方面,數據指出,前十一個月,我國進口集成電路5822.2億個,增加19.3%,價值2.52萬億元,增長14.8%。

  從集成電路產品進出口單價來看,我國集成電路進口單價遠高于出口單價,但這個價格差距逐漸在縮小,證明我國集成電路整體實力顯著提升,集成電路設計、制造能力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不斷縮小,封裝測試技術逐步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同時,我國集成電路關鍵裝備和材料將由進口向國產轉換,未來將涌現出一批具備一定國際競爭力的骨干企業,產業集聚效應日趨明顯。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伺服與運動控制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直驅與傳動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中國傳動網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
往期雜志
  • 2025年第三期

    2025年第三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5年第三期

  • 2025年第二期

    2025年第二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5年第二期

  • 2025年第一期

    2025年第一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5年第一期

  • 2024年第六期

    2024年第六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4年第六期

  • 2024年第五期

    2024年第五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4年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