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在線
文:編輯部2019年第六期
數據
747.56億
根據Prismark統計,2018年全球PCB產業總產值達623.96億美元,同比增長6.0%。未來五年全球PCB市場將保持溫和增長,預計2018年至2023年復合增長率為3.7%,2023年全球PCB行業產值將達到747.56億美元。物聯網、汽車電子、工業4.0、云端服務器、存儲設備等將成為驅動PCB需求增長的新方向。
亞洲將繼續主導全球PCB市場的發展,而中國的核心地位更加穩固,中國大陸地區PCB行業將保持4.4%的復合增長率,至2023年行業總產值將達到405.56億美元。在PCB公司“大型化、集中化”趨勢下,較早確立優勢的大型PCB公司在未來全球市場競爭中將取得較大優勢。
25%
工業和信息化部于12月3日公布了2021年至2035年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預計在2020年上半年最終確定。征求意見稿提出了到2035年中國要在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技術方面處于世界領先的目標。其中,政府把2025年純電動汽車(EV)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HV)等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占比,由2017年公布的20%提高到25%。
減少367.5萬
近日,“紡織之光”2019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教育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會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李陵申在發言時指出,紡織工業將成為中國最有潛力率先跨入世界制造強國行列的工業部門之一。
李陵申表示,2018年,我國紡織工業的研發(R&D)投入為471億元,占全國工業的3.6%,研發投入強度為0.88%,與5年前相比增加了0.41%;另外,我國紡織工業從業人數與5年前相比也減少了367.5萬人,總資產卻增加了4047億元,人均資產增加了15萬元,這充分體現了科技在行業提質增效的效用。未來,以前沿技術創新代替技術模仿必將成為我國紡織工業新舊動能轉換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
下降12.8%
12月3日,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協會(以下簡稱WSTS)公布了“2019年秋季半導體市場預測報告”。報告表示,2019年全球半導體銷售額預計為4089.88億美元,比去年相比將下降12.8%。據悉,這已經是WSTS今年第二次下調市場預估數據,在6月的“2019年春季半導體市場預測報告”中,WSTS預估今年半導體市場規模將為4120.86億美元,與去年相比將下降12.1%。
WSTS表示,由于中美貿易摩擦導致世界經濟前景持續不明朗,以及受到全球智能手機銷量滯緩等因素影響,使得2019年半導體全球銷售額下跌。同時,這也是自2001年互聯網泡沫崩潰以來,半導體全球市場銷售額手次跌破2位數。
1566億
根據MarketsandMarkets最新的市場研究報告,2019年全球工業4.0市場規模預計為717億美元,包括物聯網,人工智能,工業計量,工業機器人,AR和VR,區塊鏈,3D打印,數字孿生和5G技術等。預計到2024年,工業4.0市場規模將達到1566億美元,期間復合年增長率為16.9%。
其中,工業界的物聯網匯集了兩次變革性革命的進步,即工業革命中涌現的無數機器,設施,車隊和網絡,以及互聯網帶來的計算機,信息和通信系統的強大技術革命。預計在預測期間物聯網將占據工業4.0市場的最大市場份額。
14%
國際市場研究機構Technavio日前發布報告稱,2020年至2024年,全球智能鐵路系統市場規模有望增長150.3億美元,并且該市場的增長動力將在整個預測期內加速,市場將以近14%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
自動化,人工智能(AI)和機器學習等先進技術具有革新鐵路行業的潛力,將為鐵路部門帶來運營效率,成本優勢,更高的客戶價值以及更快更好的服務。集成安全性,預測性維護和資產管理是技術部署的一些新領域。預測期內,ABB、阿爾斯通、龐巴迪、思科系統、通用電氣、日立、IBM、芬蘭諾基亞、德國博世、西門子等將成為全球領先的智能鐵路系統服務供應商。
7995.63億
近兩年來,疊加國外形勢復雜多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因素,制造業的發展之路充滿挑戰。
要把我國制造業搞上去,這該怎么辦?近日,國家稅務總局披露,今年以來通過把稅費降下來,把創新搞上去,制造業企業減負擔、強筋骨,加快了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步伐。
更大規模減稅降費,作為提振市場信心、激發市場活力最直接的措施之一,主要的減稅對象便是制造業。如今減稅降費政策聚焦實體經濟,前三季度,我國制造業及與其相關的批發零售業合計新增減稅7995.63億元,在新增減稅中占比過半,達52.92%。目前,制造業是更大規模減稅降費中受益最多的行業。
企業
昊志機電DD轉臺新品發布會在深舉行
近日,由昊志機電主辦的“破局革新、高效智造——核心功能部件賦能五軸加工應用交流會暨新品發布會”在深圳寶安國際會展中心成功舉辦。與會人員共同見證了昊志機電DDR轉臺系列新品的隆重發布,并對加工中心電主軸、車床主軸、諧波減速器等核心功能部件賦能五軸的加工應用進行了深刻的探討與交流。
昊志機電隆重推出的超精密型180A11系列、255A3系列DD轉臺扭矩提升63%,定位精度可達到±3角秒,重復精度可達到+1角秒,具有高加工效率、高精度、低成本等優勢;精密型180A12系列、255A4系列DD轉臺因傳動零磨損的特性,為客戶大幅降低了維護成本,擁有蝸輪蝸桿轉臺的同等價位,性能卻更優越。
泰志達亮相2019DMP大灣區工博會
近日,2019DMP大灣區工業博覽會在深圳隆重舉行,泰志達攜旗下TS-CLOUD智能云平臺、microD微型直流伺服驅動器、TRC-3000復合多功能機器人、控制器、高精度圖像合成技術、嵌入式工業相機roboVIEW等多款精品亮相,成功演繹了泰志達精湛FA技術的本地化發展之道。
泰志達一直致力于直交多軸機械手以及多關節機器人控制系統的研究、開發、生產,秉持著“以自動化豐富的未來”的理念,未來將繼續以FA解決方案為核心技術,使日本總公司多年的工業自動化高端技術經驗與中國本土特色需求深度結合,并落實本地化應用,用更“接地氣”的產品應用服務,為客戶創造高附加值的產品,提供可依賴的品質價值,筑基中國智造時代。
維宏股份助力國產數控“金”加工
作為國內專業的運動控制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近日,上海維宏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攜帶旗下包括車床系統、銑床系統、磨床系統在內的完整金屬切削解決方案、維智主軸驅動器、維智朗驅多軸伺服驅動器、工業物聯網整體解決方案等產品亮相2019DMP大灣區工博會,吸引了大量參觀者的目光。
當前,我國的機床生產主要以中低端產品為主,80%高端數控金屬切削機床需要依賴于進口。
但是隨著政策的支持和推進,中國的數控金屬切削機床技術也在逐步提高,尤其是中高檔裝備水平迅速提升。此次展會,維宏集中展示的先進數控系統及行業解決方案得到業內人士廣泛認可,可見國產機床產品技術品質正大幅提升,國產數控系統企業逐漸嶄露頭角。
哈工智能收購焊接機器人龍頭尼瑪克失敗
12月6日消息,哈工智能(000584)收購占據全球高端汽車焊接機器人80%市場的德國尼瑪克(NIMAK)以失敗告終,原因是各方未能在股份購買協議約定的交割條件達成期限內(2019年11月30日)前取得全部政府主管部門的備案/核準,德國賣方代表發出書面退出通知,經各方確認后,本次交易將不再進入交割階段,交易雙方均無需履行交割義務。
西門子與東莞市技師學院共建智能制造人才培訓基地
西門子與東莞市技師學院在2019中國(廣東)—歐洲投資合作交流會首日(12月6日)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攜手打造先進自動化技術聯合示范實訓基地(示范基地),共同致力于培養智能制造領域的未來人才。
據悉,雙方將基于西門子在工業自動化以及數字化方面的先進技術和應用經驗,在項目規劃和建設、教學與培訓、教材編寫、資格認證等方面建立長期戰略合作,打造集實踐教學、認證培訓、科研交流和技術推廣為一體的多功能平臺,該示范中心一期將于2020年開始建設。
皮爾磁成為Rossini項目合作伙伴
近日,皮爾磁成為Rossini項目的合作伙伴。Rossini項目由歐盟研究和創新資助計劃Horizon2020發起,得到來自7個國家的13家公司的支持。該項目旨在開發一個突破性的本質安全軟硬件平臺,用于為制造領域設計和部署人機協作(HRC)應用。ROSSINI平臺組合創新型傳感器、驅動和控制技術,并將它們集成到一個開放式開發環境中,從而提供一套能夠推廣HRC應用的工具。
皮爾磁認為加入Rossini項目,能為客戶帶來真正的附加值,并負責Rossini項目的技術管理及機器人機械臂和傳感器開發,致力為目前的HRC研究和發展做出貢獻,助力機器安全領域的長足進步與發展。
臺達機器視覺系統DMV3000G煥新上市
近日,臺達最新機器視覺系統DMV3000G系列煥新上市,高速精準、多工運算的處理能力可以確保被檢測產品品質,顯著提升整個自動化生產線上的效率,為制造業客戶提高競爭力、實現智能制造轉型升級提供了新武器。
臺達機器視覺系統DMV3000G系列是一款針對自動化在線生產、產品質量的瑕疵檢測、外觀尺寸測量、工件計數、識別確認以及自動化對位組裝等多項視覺檢測功能與需求而發展出來的產品,具有多樣化的機器視覺檢測功能,可有效應用于產業機械、汽車工業、橡塑膠制造、醫藥、食品、印刷、包裝產業、金屬加工、機械手臂整合應用、TFT、半導體、太陽能等產業,協助各種產業上生產線產品提升品質。
行業
全球首個全5G工業互聯網端到端應用發布
2019年12月5日,中國聯通在浙江新昌“5G先行示范區”對外正式發布全球首個全5G工業互聯網端到端應用,這項應用的基礎是中國聯通攜手華為鼎橋、廈門四信共同研發的基于華為5G模組之上的工業互聯網網關。
此次全5G工業互聯網端到端應用首先在新昌科技創新標桿企業——斯菱汽車軸承、中財管道、新柴股份三家安裝調測成功,并通過5G工業互聯網網關上傳實時生產數據,標志著5G成熟規模應用又一次跨上新臺階。
2019年上半年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銷售出現下降
12月9日,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簡稱CRIA)在2019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大會上發布2019年上半年中國市場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統計數據。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累計銷售1.9萬臺,同比下降13.6%,是自統計以來的首次下降,但產品結構持續優化。
在日趨嚴峻的市場環境中,龍頭企業、優質企業仍能保持一定的增長,但更多的企業產銷均出現了下滑。業內分析仍比較樂觀,從大趨勢來看,工業機器人正處于爆發期,當前僅是未來市場的起步狀態,工業機器人密度仍有較大提升空間。隨著AI、大數據等新技術發展,機器人行業本身將發生變革,對后發企業來說仍有超越機會。未來各種新型機器人都需要應用場景來試錯迭代,而中國有巨大的市場來提供應用場景。
調查顯示:全球制造業庫存積壓嚴重
近日,《日本經濟新聞》刊載題為《世界制造業庫存滯留嚴重》的報道稱,全球制造業中庫存滯留情況嚴重。對日美歐中的3900家主要企業進行調查后發現,除部分企業以外,各地企業庫存均達到2009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在半導體等一部分企業,未來庫存有望減少,但與過去相比庫存調整將持續更長時間。
報道稱,調查分析網站QUICKFactSet對2019年第三季度結束時的庫存情況進行了調查,采用了“存貨周轉天數”這一標準。它顯示產品從制造出來到銷售出去的時間越長,說明產品在公司內滯留越嚴重。報道認為,庫存增多后,資金回收難,時間越長,估價損失風險就會越大。但是,為了消除庫存而降價,又會導致盈利惡化。這很容易使經營者心理惡化,在設備投資等方面變得更為謹慎。
制藥裝備自動化、智能化成趨勢,智能工廠開始誕生
近年來,我國制藥裝備行業快速發展,與過去的起步階段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中國的制藥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而在這一過程中,越來越多企業已經意識到自動化、智能化的重要性,引進信息化的手段,才是提高企業管理水平與藥品質量安全的有效途徑。
據悉,目前已有企業投入擁有檢測機器人、灌裝機器人、無菌轉運機器人等多種制藥機器人裝備柔性制造生產線、個性化制藥裝備的智能工廠。這將對整個行業將起到很好的帶頭作用,也有助于提高中國制藥裝備的智能化、國際化水平,增強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5G來臨為智能工程機械迎來發展機遇期
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工程機械市場表現較為強勁。相關數據統計表明,2018年全球非道路工程機械設備銷量高達110萬臺,零售額約為1100億美元。而2019年以來,全球智能工程機械量產化速度加快,市場轉型升級成效凸顯。
業內專家表示,眼下中國在工程機械領域保持一定優勢,但是在信息化等關鍵方面還有所欠缺。5G、人工智能的商業化應用,將為國內工程機械企業帶來新的機遇,促使我們可以加快補齊短板,推動工程機械智能化發展,從而確保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只要在智能工程機械領域獲得先機,龐大的全球市場必然向國內企業進一步敞開大門。
交流伺服市場Q3同比由負轉正,回暖趨勢初顯
2018年受中美貿易戰局勢不穩定、不明朗等因素影響,下游用戶的投資信心降低,中國伺服市場萎縮。由于2018下半年伺服市場規模基數較低,2019年Q3華為系3C加工設備和半導體等少數下游行業需求回暖及部分伺服廠商2019年Q3價格上漲,代理商搶先囤貨等因素的綜合影響,2019年Q3中國伺服市場規模(廠商端)出現小幅正增長1.6%,回暖趨勢顯現。但尚未恢復到2018年上半年水平,預計這種增長趨勢將延續到2020年上半年,2020年下半年增長趨勢仍存在不確定性。
但有業內分析人士認為,隨著5G的逐步商用、3C技術更新、機器換人需求增加,中國伺服市場或將會出現新一輪增長。
新能源行業迎來黃金投資期
行業層面出現積極因素,或會帶動量價齊升。隨著鋰電池成本持續下降,新能源汽車作為消費品的性價比優勢逐步體現,國產新能源車及海外車載動力電池需求或將于2020年出現較大提升。同樣在明年,消費鋰電需求有望迎來5G手機換機潮,高電壓、快充等應用對產品提出升級需求。加上儲能行業即將突破,動力電池在未來的需求將維持高復合增速。
此前,新能源汽車行業初嘗凜冬寒意,但經歷艱難的破局時刻后,這個由政策而興的產業正迎來蓬勃發展的全新階段。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國家政策紅利釋放殆盡,倒逼企業提升競爭力,激烈角逐下將有龍頭公司脫穎而出。同時,需求端改善趨勢明顯,也將促使行業景氣度上升。行業基本面兌現時期來臨,中長期發展趨勢確立,投資新能源正當時。
聲明:本文版權為中國傳動網所有,歡迎轉載但請務必注明來源、作者。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