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
+28.9%
根據市調機構真鋰研究的統計分析,2020年磷酸鐵鋰電池在純電動乘用車市場的裝機量大幅增長,由2019年的2.59GWh增長到7.38GWh,但是,由于純電動客車和純電動專用車這兩大磷酸鐵鋰主要市場的萎縮,這種增量很大程度上被抵消了;預計2021年純電動乘用車市場磷酸鐵鋰電池裝機量將達到20GWh,在該市場的裝機占比將進一步提升到28.9%;同時,預計以物流車為主的純電動專用車市場將回暖,電動汽車市場磷酸鐵鋰電池總裝機量將達到35.8GWh,占比38.8%。
智能化、網聯化是電動汽車發展的歸宿,越來越多功能要實現,電池能量密度不斷提高是必然要求,一是提升材料的技術水平,二是簡化結構。磷酸鐵鋰電池更需要不斷提升能量密度才能維持市場熱度,除了簡化結構和刀片電池之外,提升材料技術水平也是工作重點,預計2021年相關的技術故事有硅碳負極技術、磷酸錳鐵鋰技術、半固態電池技術、固態電池技術等等。上述這些技術開發里,除了磷酸錳鐵鋰之外,其他同樣也適用于三元電池路線。另外,三元路線的高鎳少鈷(或無鈷)也是提升能量密度的必由之路。
18萬億美元
波士頓咨詢(BCG)近期表示,全球貿易的復蘇之路將充滿起伏;全球供應鏈布局也在加速調整,新常態下,未來供應鏈布局將呈現出“新四化”態勢:區域化、敏捷化、數字化和多元化。據BCG預測,全球貿易量將在2023年間逐漸恢復到2019年的18萬億美元規模,但考慮到地緣政治和供應鏈平衡等因素,貿易量結構將發生顯著變化。如圖所示,在過去的2015-2019年間,受貿易戰影響,中美貿易縮水40%,使得中美走廊成為唯一萎縮的主要貿易渠道。相較之下,同期主要貿易通道,如中歐貿易量增幅124%,美國和東南亞間貿易增幅47%。根據BCG預測,從2019-2023年間,中美間貿易量將減少128%,中歐間貿易量將減少30%,美國和東南亞間貿易增幅將達26%。
+6.4%
根據日經中文網報道,日本財務省發布的1月貿易統計速報顯示,日本的出口額為5.7798萬億日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4%;對中國的出口額連續2個月增加。
日本1月面向中國的出口額為1.2326萬億日元,同比增長37.5%,取得了約10年來的最大漲幅。
在對韓國的出口方面,半導體等的制造設備出口急劇增加。日本1月面向整個亞洲的出口總額增長19.4%,達到3.3657萬億日元。
日本對美國的出口下降了4.8%,為1.0014萬億日元,降幅比2020年12月的0.7%再次擴大。
+50%
從2019年的低谷到2020年的觸底反彈,面板行情的上升曲線攀到了新高度, 2021年一季度顯示面板價格還在強勁增長。
群智咨詢(Sigmaintell)數據顯示,尤其是大尺寸TV面板,上游供需緊缺、下游需求強勁,供應鏈呈緊繃之態,漲幅方面已達到十年之最,電視面板和顯示器面板主流的尺寸漲幅基本都在50%以上,一部分電視規格超過80%、90%,預計下半年行情走勢要取決于疫情整體的發展以及對需求的影響。
2021年受關注的熱點是OLED上量速度明顯,尤其是在智能手機應用領域,并且2021年OLED產能繼續釋放。根據群智咨詢的數據統計,2020年國內OLED智能手機面板出貨量約8300萬左右,預計2021年中國大陸OLED智能手機面板出貨量約在1億水平。
-47.9%
根據清科旗下私募通數據統計,2021年1月中國股權投資市場共發生投資案例336起,環比下降47.9%,從行業分布來看,IT行業投資案例數位列第一;半導體及電子設備行業獲得172.19億元人民幣的投資,位居首位。
1月VC/PE市場投資共涉及21個行業。從案例數量上來看,IT、生物技術/醫療健康、半導體及電子設備位居前三位。其中,隨著半導體行業的發展,半導體企業逐漸受到資本的關注,進入2021年,半導體行業投資熱情并未降低,熱門賽道主要有IC設計、半導體材料、半導體設備等。
253GW
2月3日,由中國光伏行業協會主辦的“光伏行業2020年發展回顧與2021年形勢展望研討會”通過網絡會議形式召開。
會上,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勃華對2020年我國光伏產業發展情況做了精彩回顧并對2021年的發展形勢做出展望。2020年,中國光伏新增裝機規模為48.2GW,同比增幅超過60%,光伏累計裝機規模為253GW。總體來看,2020年雖受疫情影響,但全球光伏市場仍保持了增長勢頭,這主要得益于中國光伏行業市場表現出的恢復性增長,同時,中國組件出口量繼續攀升,充分體現了海外國家對光伏發電不斷增長的需求。
據預測,2021年光伏將占據可再生能源增量市場的半壁江山,2021年中國光伏新增裝機規模將達到55-65GW,“十四五”期間,國內年均光伏新增裝機規模約為70-90GW。
+14.8%
據睿工業MIR發表的報告顯示,2020年,受疫情沖擊,一季度國內工業機器人市場同比較大幅度下跌;但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平穩階段、經濟運行持續恢復,二季度市場開始強勢回暖,全年同比增速遠超預期,達14.8%,市場迎來新的拐點。
當前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邁入發展的“第三階段”:行業應用細分化、產品結構差異化、硬件架構趨同發展、應用軟件豐富化、人工智能初步應用。新發展形勢下,工業機器人市場迎來新機遇也面臨新的挑戰、預計2021-2025年機器人將進入新的加速發展階段。
行業
工信部印發《基礎電子元器件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
近期,工信部印發《基礎電子元器件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行動計劃提出,到2023年:電子元器件銷售總額達到21000億元;射頻濾波器、高速連接器、片式多層陶瓷電容器、光通信器件等重點產品專利布局更加完善;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電子元器件企業,力爭15家企業營收規模突破100億元。實施重點市場應用推廣行動,在智能終端、5G、工業互聯網和數據中心、智能網聯汽車等重點行業推動電子元器件差異化應用。引導國內軟件企業開發各類電子元器件仿真設計軟件,鼓勵使用虛擬現實、數字孿生等先進技術開展工業設計,提高企業設計水平。
韓國發布《未來汽車推廣與搶占市場戰略》
近期,韓國科學技術信息通信部發布《未來汽車推廣與搶占市場戰略》。該規劃通過制定2022年未來汽車大眾化元年、2025年圍繞未來汽車的社會生態系統建設的發展愿景,將實現以下目標:①2025年創造113萬輛電動汽車、20萬輛氫能汽車的國內普及需求;②2025年達到電動汽車和氫能汽車出口53萬輛、電池銷售額50萬億韓元;③2022年實現汽車駕駛自動化水平3級,2024年實現4級部分商業化;④2030年1000個汽車零部件企業向未來汽車轉型。
半導體芯片告急!全球多家車企缺芯被迫減產
2021年伊始,全球汽車行業“缺芯”的問題仍在繼續。福特汽車(Ford Motor)和日產汽車(Nissan Motor)近期被證實,由于半導體短缺,他們正在削減美國和日本工廠的汽車產量。
據悉,福特將停產一家位于美國肯塔基州的SUV工廠,而日產汽車也將削減一家日本工廠的產量。兩家公司都表示,它們正與供應商密切合作,以解決并監控事態是否會產生任何額外影響。不僅如此,戴姆勒、本田、和菲亞特克萊斯勒、大眾等車企也都受到了影響。
業內人士稱,去年暴發的新冠疫情導致汽車銷售放緩,全球汽車制造商也被迫關閉工廠以防止病毒傳播。另外,由于人們居家辦公,市場對智能手機和電腦所使用芯片的需求增加,半導體芯片公司于是紛紛將生產重心轉向了消費電子產品領域。當汽車制造商陸續開始恢復生產后,半導體芯片卻無法保障充足的供應,進而導致了眼下汽車產業面臨的困境。
方正證券:中國半導體的三個階段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方正證券的分析認為,當下擺在中國半導體工業主要矛盾已經不是缺少工藝,而是缺少半導體設備和材料。基于此,未來中國半導體將走向成熟工藝、走向雙循環、走向根技術(半導體設備、材料)。具體來看包括以下三個階段:
1、由單純追求先進工藝 , 回歸成熟工藝 (“新55nm”遠大于“舊7nm”)
2、由外循環, 到內外雙循環(去A化,而不是國產化)
3、補短板由干技術,到根技術(設計、制造其實不是根技術)。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和大基金的支持下,中國半導體設備和材料產業鏈已取得明顯進展。例如,根據公司新聞稿和券商研報,北方華創、中微公司、安集科技等已成為中芯國際供應商,供應產品包括化學機械拋光液、刻蝕機、沉積設備、清洗機、熱處理設備等。
“缺貨”已成為2021年開年半導體行業的關鍵詞
繼8英寸晶圓產能緊缺漲價、半導體元器件上漲、覆銅板等原材料上漲后,PCB板、封測、芯片,國外IC以及國產芯片都開始出現了產能緊缺。根據全球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旗下半導體研究,下游部分芯片交期已長達10個月以上,而由晶圓代工產能緊缺和漲價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正在向全行業傳導。
作為芯片的消耗大戶,手機行業的各類芯片也處于高度缺貨狀態。業內人士表示,高通的全系列物料交期延長至30周以上,CSR藍牙音頻芯片交付周期已達33周以上。此外,受上游供應鏈缺貨影響,千元 5G 手機大規模上市將至少推遲一個季度,至少在今年三四月才會爆發。高通CEO安蒙在2月初舉行的最新財季電話會議上表示,芯片缺貨緩解或許要等到今年年底。
中國造船企業手持訂單量仍位居全球第一
根據克拉克森的最新數據統計,2020年全球新船訂單829艘,合計54290692載重噸,克拉克森研究首席執行官Martin Stopford表示,造船業正面臨著巨大的訂單缺口,2021年全球船廠交付量約為8000萬載重噸,而根據現有訂單情況,2022年交付量將下降至5500萬載重噸。
在全球范圍內,中國船企手持訂單量仍位居第一,約為1100萬CGT;其次是韓國船企,約900萬CGT,日本約600萬CGT。
Stopford指出,從整個行業的需求來看,造船業是一個增長型行業,需要增添數字化的人體工程學設計,使船舶能夠實現性能領域、物流和碳排放領域整體提升的目標。
地震、暴風雪加劇制造業供應鏈危機
2月13日晚,日本福島近海海域發生強震,連日來地震的影響仍在持續。福島縣和宮城縣17日公布的統計結果顯示,受地震和隨后而來的暴風影響,兩縣共有160人受傷,2322棟房屋受損。日本福島近海海域發生的這次強震,也給日本半導體和汽車產業帶來了沖擊。
全球車載芯片市場份額排名第三位的日本瑞薩電子,在與福島縣相鄰的茨城縣境內有一家主力工廠,受地震影響一度停電。為了確認無塵車間內的生產設備和芯片產品是否完好無損,瑞薩電子在地震后暫停了這家工廠的生產線。據了解,盡管瑞薩電子從16日開始重啟該工廠生產,但產能完全恢復到地震前預計需要一周左右,這一狀況可能使目前日本車企面臨的芯片荒雪上加霜。 另外受福島近海強震的影響,日本豐田汽車公司16日宣布,該公司位于日本國內的14條整車生產線將暫停運轉,最長的停產期為4天。據了解,受到停產影響的車型會多達二十余款。
2月18日,美國德克薩斯州因暴風雪襲擊導致多地出現了停電危機,導致三星電子位于奧斯汀(Austin)的晶圓廠暫時關閉,目前三星奧斯汀晶圓廠的邏輯芯片主要工藝技術為 14nm、28nm、32nm 等,約占三星邏輯芯片總產能的28%;另外此次暴風雪還影響到了恩智浦半導體和英飛凌半導體,或將進一步加重全球芯片供應危機。
企業
西門子數字化工業軟件公司攜手均勝電子勾勒“數字均勝”藍圖
近期,均勝電子與西門子數字化工業軟件公司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雙方將在產品研發、生產制造、技術服務等領域進行深度合作。這是均勝電子繼2020年4月份與微軟建立全球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之后,進一步促進數字化轉型,推進“數字均勝”戰略的又一關鍵步驟。
作為一家全球運營的汽車科技和制造企業,均勝電子在全球多個國家擁有研發中心和制造基地,結合西門子工業軟件的開放性、連通性以及高擴展能力,可以在全球范圍內增強內部協作的效率和質量。同時,此次戰略合作將促進均勝電子的數字化能力向中國國內轉移,采用數字化工業軟件的制造和研發高效解決方案,進一步滿足國內汽車安全、電子和網聯類產品的產能擴充需求,顯著提升和整車廠客戶的響應能力。
貝加萊與中國(上海)自貿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1月中旬,上海興國賓館,上海舉行外資項目集中簽約儀式,貝加萊工業自動化與中國(上海)自貿區管委會保稅區管理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此協議旨在加強外資企業與區域合作,其合作包括了產業發展咨詢、發展規劃建設性意見,通過有效的溝通機制來確保上海營商環境的提升,并有效推進浦東新區改革開放的進程,以及國家一帶一路、數字化轉型等產業發展的規劃任務,貝加萊作為上海工業人工智能領域的領先企業,將加強在這一領域的投資與發展,并推進產業應用的快速落地。
肖維榮博士作為ABB貝加萊代表簽署合作協議,上海市市長龔正等領導見證了此次合作協議簽署儀式,本次簽約的外資企業都是各領域的杰出代表,代表著未來上海產業發展的方向與重點,肖維榮博士對此表示“良好的營商環境對于企業來說就是效率,在這一點上,我們對上海充滿信心”。
之山伺服通過“CE認證”,設備出口歐洲更有保障
CE認證是一種安全認證的標志,可以說是制造商打開并進入歐洲市場的護照。不論是歐盟內部企業生產的產品,還是其他國家生產的產品,要想在歐盟市場上自由流通,就必須加貼“CE”標志,以表明產品符合歐盟《技術協調與標準化新方法》指令的基本要求。
據報道,近期之山伺服已通過CE認證,取得國際市場認可,使行業設備更具安全保障與銷售優勢,同時也為國內市場加強質量保障。CE認證主要測試項目為“EMC電磁兼容測試”和“LVD低電壓測試”兩大項目,其中又包括電磁抗干擾、工作電壓、故障試驗和過載測試等數個項目。
臺達推出嵌入式運動控制器DXMC 系列
近日,基于在運動控制領域強大的研發實力和豐富的行業檢驗能力,臺達向市場推出一款新的嵌入式運動控制器DXMC系列。DXMC系列為臺達自行研發、設計、生產的高階多軸同步運動控制器,除具備完整的張力控制、旋切、追剪、電子凸輪等豐富的基礎運動控制功能外,用戶還可通過編輯語言(C或C++)的開發環境可以將DXMC產品打造為一款自有的控制器。同時,DXMC還具有機器人模型功能,配置有各種機器人的完整應用數據模型,可輕松協助機器人完成多種工藝場合。
DXMC系列可控制 32 個實體軸與 64 個虛擬軸,模組化設計提供優異的擴充性和穩定性,主機可依不同的應用環境單獨操作,利用主機側邊的擴充接口和卡榫設計,輕松完成各功能模組擴充。目前,DXMC系列運動控制器包含兩個系列:標準型DXMC-S 系列和顯控一體型DXMC-P 系列。
倍福技術專家成為 IEEE 標準協會理事會(SA)決策者
Beckhoff Automation 公司工業通訊專家 Karl Weber博士近期當選 IEEE SA 標準協會理事會(SASB)成員,IEEE SASB 標準協會理事會共有 24 位技術專家,有兩人來自歐洲,Karl Weber 博士就是其中一位。Karl Weber 博士從 2013 年 5 月開始一直擔任倍福及 EtherCAT 技術協會的工業通訊專家,他加入 IEEE 已有 19 年,是協會的資深會員。
IEEE(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是一個國際性的電子技術與信息科學工程師協會,是全世界最大的專業技術組織之一,負責決定所有項目規劃及標準的審批。IEEE SA 標準協會的主要目標是通過明確規定各項技術標準,引導和推動科技進步。SASB 標準協會理事會本著公平、公正、公開、達成共識的原則監督標準制定過程。
安川電機在常州新建新工廠
據日經中文網的報道,為了爭取疫情后有望擴大的省人化和自動化需求而構建新的生產體制,安川電機將投入40-50億日元左右,在江蘇省常州市的約9萬平方米土地上新建工廠,力爭最早在2022年度內啟動用于機器人的伺服電機和控制器的生產。
安川電機在常州市擁有每年生產1.8萬臺用于工廠生產線自動化的工業機器人工廠。到目前為止,馬達等從位于遼寧沈陽等的工廠運輸。今后力爭通過在附近地點生產零部件,削減物流成本并縮短交貨期。除了面向工業機器人以外,馬達本身的需求也在增加,沈陽的工廠也將加強對外銷售。
科力爾已與華為達成初步合作意向
據科力爾消息,公司工控事業部總經理徐志勇一行赴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參觀考察,雙方就V6伺服系統合作事宜進行了深入的溝通和洽談,并達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
科力爾為全球高端家電客戶的微特電機供應商,成立于2010年,經營范圍顯示為:研發、制造和銷售各類電機、泵類、家用電器、伺服控制系統、運動控制系統、自動化控制系統、電工器材和電子產品及法律允許范圍內的進出口相關貿易等。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