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硬控制兼顧,擁抱AIOT新時代 ——訪研華科技智能設備事業部業務發展總監 李國忠
文:劉恒2024年第六期
伴隨AI人工智能應用在最近幾年里的爆發式成長,工業與AI技術的深度融合越來越多地受到人們的關注。研華在工業物聯網領域早已深耕多年,從2023年開始,以產業驅動(Sector Driven)為發展引擎,研華開啟了推動工業物聯網與人工智能融合的新征程,協助制造業加速從IoT向AIoT轉型,全面助推AI產業化、產業AI化的落地。在今年上海工博會期間,研華科技智能設備事業部業務發展總監李國忠先生為大家詳細介紹了在這一整體企業發展規劃下,研華智能設備事業部面向當前國內OEM裝備制造市場的需求變化在產品技術和市場開發方面的新動向。
文/劉恒
以產業驅動(Sector Driven)為引擎
從2023年起,研華開啟了新的全球化轉型征程——從產品驅動(Product Driven)邁向產業驅動(Sector Driven)為導向,立足重點細分市場及產業需求,以軟硬整合的完整服務體系,緊跟AIoT時代的前進步伐。這一重要的企業發展策略,同樣在近期研華科技智能設備事業部的業務開展中得到了貫徹落實。
研華科技智能設備事業部業務發展總監李國忠介紹道:“在以產業驅動(Sector Driven)為引擎的思路下,智能設備事業部對內、對外的業務性質都發生了變化,過去,我們主要負責產品銷售的工作;而現在,我們已經模糊了產品的界限,把更多的工作精力放在了對重點行業客戶的服務上,時刻保持對市場的敏感度,傾聽客戶的聲音,然后將他們對產品和技術的需求及時傳遞給后端的產品庫和研發部門,形成合力,為不同行業的客戶群體提供適合的產品及方案。”
以研華在今年上海工博會上展出的三維五軸控制解決方案為例,該方案以五軸聯動控制技術為重心,貫穿起現階段研華智能設備事業部瞄準的金屬加工、激光加工、3C電子點膠/涂膠這三大主力市場。針對目前越來越多空間曲面上的異形加工需求,例如手機中框、異形屏/曲面屏、智能耳機、智能眼鏡等電子產品的點膠工藝,研華推出了相應的三維五軸點膠控制方案,基于自研Softmotion核心的RTCP(旋轉刀尖跟隨)技術,研華創新性地引入了3D CAM軟件進行三維運動軌跡規劃,用戶可以導入加工產品的原始3D圖紙,選擇加工曲面和軌跡線,便可快速生成加工軌跡和姿態數據,從而為五軸聯動運動控制卡提供精確的運動數據,大幅提升了點膠精度和效率。
同時,為了進一步提高對軌跡空間五軸聯動控制的靈活性,研華五軸控制算法還可支持多種復雜的軌跡控制,包括線速度恒速控制、軌跡段間平滑的速度交接等,?允許用戶根據具體需求調整參數,?通過合理地設置位置、?速度和時間參數,實現高度靈活和精確的三維空間運動控制功能。正是憑借彈性、開放、精準等特點,研華三維五軸點膠控制方案以一站式軟 +硬模式,集成常用點膠工藝控制功能,滿足了3C電子行業設備商對于高性能點膠應用的生產需求。
AI賦能工業物聯網(IoT)數智化
面對當前國內工控自動化市場“內卷”加劇的狀況,研華智能設備事業部在控制系統的研發上緊緊圍繞兩條主線展開:一是針對中國本地市場的需求,持續在產品的微型化、總線化上做深耕,強化對軟控制技術的研發力度,提供具備差異性和高性價比的產品方案;二是結合集團內部資源,發力智能化、物聯網化應用開發,甚至以AI人工智能技術賦能,為轉型期中的中國制造業帶來更高附加值的解決方案。
“研華是工業物聯網(IoT)領域的先行者,在集團整體發展架構下,接下來,我們會重點聚焦在軟控制技術的研發上,通過對控制算法與參數的優化,整合視覺、繪圖、工藝控制等功能,令整體控制效果更加高效、精準,”李國忠說,“軟控制技術的好處在于具有強大的開放性、適應性和擴展性,不會受限于某一類硬件架構,進入工業物聯網時代,不同行業客戶設計的機臺結構各有差異,軟控制技術可以放置在任意邊緣智能或邊緣計算端,在為客戶提供專業化、定制化控制方案的同時,真正做到即插即用,協助設備商快速實現項目落地。”另據悉,目前研華智能設備針對軟控制技術的研發已專門設立研發團隊,位于昆山的邊緣智能、邊緣計算的研發大本營,以更好地整合集團內部資源。
最近一段時期,隨著AI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研華在原先IoT Edge設備聯網與邊緣計算(Edge Computing)發展規劃的基礎上,積極引入AI人工智能技術,借助IoT+工業軟件+AI之間的融合,幫助制造企業實現數智化升級,加快邁向工業AIoT新時代。
例如,在3C電子產品復雜的曲面外觀缺陷檢測環節,研華提供基于多軸聯動跟隨算法的運動控制卡,配合線掃相機提升對曲面處的采圖質量,再通過AI深度學習瑕疵視覺檢測軟件——AINavi,來完成數據的管理、數據的標注和預先處理、訓練和推理的判斷、部署模型等等,大大提高了曲面外觀檢測的效率和品質,且降低了檢測成本。據了解,這套帶有AI人工智能技術的曲面外觀缺陷檢測控制方案目前已經被手機、平板電腦、智能手表、充電器等多個生產領域的產線所采用,使用效果獲得了用戶單位的高度好評。
結語:創新共贏生態
經過近些年的市場耕耘,如今的研華已在邊緣計算、邊緣AI的推廣實踐中結出了累累碩果,在智能智造領域,基于開放式工業物聯網云平臺,研華軟控制技術、智能視覺采集設備、邊緣計算,以及自研或第三方AI人工智能算法、生成式AI等前沿技術正在被整合進來,形成從控制系統,到嵌入式方案,再到智能工廠產線及整廠運營的全棧式AIoT產品服務體系。而為了進一步推動AI規模化應用,研華也正攜手產業鏈上下游主要的芯片、傳感器、AI工自動化軟件等生態伙伴廠商,實現邊緣AI整體方案的布局。在這一過程中,除了與國際大廠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之外;在國內,研華與昇騰、商湯等本土AI算力領域的領軍者以及更多的垂直行業解決方案開發廠商一道,聯合打造邊緣AI人工智能的新型產業生態圈,加速AI人工智能在工業界的應用落地。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