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文:編輯部2019年第二期
數據
13%
近期,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和加大支出力度,實施減稅降費方面,實施增值稅改革,將制造業等行業的現行稅率從16%降為13%,將交通運輸業、建筑業等行業從現行的10%的稅率降至9%,確保6%稅率一檔不變。但是通過采取對生產、生活性服務業增加稅收抵扣等配套措施,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繼續推進稅率三檔變兩檔。
據悉,此次降低基本稅率,從16%下降到13%,重點是降低了制造業的稅率,對制造業的轉型升級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措施,使企業騰出更多的精力為未來發展布局,比如制造業的投入、研發費用的加計扣除,同時能使企業在當前有更好的盈利狀況,能夠更好地解決就業問題。
18.9億美元
2019年第一季度全球機器人產業市場規模超過59.8億美元,其中,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為34.7億美元,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為18.5億美元,特種機器人市場規模為6.6億美元;我國機器人市場規模為18.9億美元,其中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約為12.7億美元,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約為4.7億美元,特種機器人市場規模約為1.5億美元。
據悉,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達到12.7億美元,搬運機器人規模為8億美元,占比達63%,其次為裝配機器人,規模為2.2億美元,比焊接機器人占比高出6個百分點。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達到4.7億美元。
8.5%
據國家統計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8.5%(以下增加值增速均為扣除價格因素的實際增長率),比1-2月份加快3.2個百分點。從環比看,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月增長1%。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
分行業看,3月份,41個大類行業中有40個行業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長。其中,紡織業增長9.0%,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7.1%,專用設備制造業增長16.4%,汽車制造業增長2.6%,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增長13.6%,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15.2%,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10.2%,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7.2%。
75.86%
近幾年來,智能工廠、智能生產、智能物流等概念越來越火熱,進一步催生了AGV在各行業領域應用的需求。在整體大環境和諸多因素的影響之下,AGV需求呈現井噴式增長,AGV應用遍及汽車、煙草、食品、醫藥、電子、化工、金融、軍事等行業。
從整個機器人產業鏈來看,2018年電商行業的AGV增速最為迅猛,同比增長達75.86%,緊隨其后的是汽車及其零部件、煙草、食品飲料等行業
25.3萬輛
近日,乘聯會發布的廠家批發銷量初步數據顯示,3月新能源狹義乘用車銷量為11.1萬輛,同比增幅達99.1%。與3月整體車市批發銷量同比下跌9.7%相比,新能源乘用車市場依舊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
今年一季度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的總銷量達25.3萬輛,比去年同期增加13.7萬輛,因此同比增幅高達117.1%,繼續延續著今年以來開門紅的強勁走勢,并且接下來的3個月里新能源的銷量走勢還將進一步走高。鑒于新能源市場發展好于預期,目前乘聯會已將2019年新能源汽車預測銷量從160萬提升至170萬。
73.87億美元
根據海關統計,2018年我國紡織機械進出口累計總額為73.87億美元,同比增長6.78%。其中,紡織機械出口36.66億美元,同比上升7.20%;針織機械出口額為95615.27萬美元,占比26.08%;印染后整理機械出口額為69283.16萬美元,占比18.9%;紡紗機械出口額為52993.69萬美元,占比14.45%;織造機械出口額為38443.7萬美元,占比10.49%。
230萬
雖然人們普遍擔憂人工智能帶來的自動化浪潮將導致全球范圍內各行業迎來大幅裁員,但這項技術同時也將帶來眾多新的就業機會。人工智能革命也將帶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職業發展空間。
據報告,2020年人工智能技術將創造230萬個就業崗位——這一數字遠遠高于自動化機制將取代的工作崗位數量。更有趣的是,機器人的興起并非簡單取代人類員工,而只是增強員工生產效率與任務處理能力。那么在2020年乃至更遠的未來,我們將迎來哪些新職位?以下六大工作崗位最值得關注。
35GW
電力需求倒逼新能源裝機,多家電力公司大幅上調風電投資計劃。根據目前電網結構分析,2019-2020年每年新增裝機將在130-160GW,而火電、水電、核電沒有大批量新增裝機,因此需要風電、光伏的裝機支撐。而中東部地區的電力缺口也將進一步帶動西北、東北地區外送通道的利用率提高。與此同時,華中地區風電裝機量連續三年保持40%以上增長,也反映出了電力供應緊張問題。
據了解,在西北、東北、華北、華中地區新增裝機預期全面提高的基礎上,加之海上風電的爆發,預計2020年風電裝機量將達到35GW以上。
企業財報
西門子:新財年訂單額保達到252億歐元
據西門子發布消息顯示,公司2019財年第一季度在可比基礎上,排除匯率變動及業務組合的影響,新訂單額增長13%;營收較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新訂單額名義增長12%,達到252億歐元;營收名義增長1%,達到201億歐元;訂單出貨比為1.25。同時,公司凈利潤達到11億歐元,基本每股收益(EPS)為1.26歐元,遣散費用造成每股0.08歐元的影響。
西門子股份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凱颯(JoeKaeser)表示:“公司訂單額持續高漲彰顯了客戶對我們的業績充滿信心。但要實現全部業務在行業內領先的利潤率水平,我們仍然需要做出大量努力。”
艾默生:基本訂單率增長維持在5%-10%
艾默生發布了2019財年第一季度的報告,公司凈銷售額為41億美元,上升9%;基本銷售額增長4.5%;基于GAAP報告每股收益為0.74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1%;向股東返還收益達11億美元,包括8億美元的股票回購;基于稅率降低、激勵薪酬減少以及股票回購加速,上調了全年每股收益預期;完成對AE閥門和通用電氣智能平臺的并購交易。
艾默生基本銷售額的增長反映了全球工業市場的廣泛需求、北美空調市場的穩定增長以及全球冷鏈和專業工具市場的良好發展趨勢。同時,在本季度艾默生跟蹤三個月基本訂單率增長維持在5%至10%之間,其中12月份的跟蹤三個月基本訂單率增長7%。
TE:第一季度凈銷售額達到33.5億美元
近日,TEConnectivity(以下簡稱“TE”)公布了2019年第一季度財報(截至2018年12月28日)。TE第一季度訂單額達33億美元,相較去年同期減少6%,較前一季度減少4%。凈銷售額達到33.5億美元,與預期持平,與2018財年同期相比自然增長2%。
據悉,TE第一季度的業績表現符合預期,其工業解決方案和通信電子解決方案的銷售額增長穩健;交通解決方案則憑借強勁的產品比重增長,在全球汽車市場疲軟的大環境下取得了高于市場的增長。由于市場因素,TE正在調整本財年后續財季的預期,加速落實業務模式中各主要杠桿,以保持業務的韌性,并投資與公司戰略一致的長期增長領域。
ABB:訂單額和銷售收入均實現穩健增長
根據ABB發布的財報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訂單總額增長3%,訂單儲備增長6%,基礎訂單增長6%,各事業部和各區域均實現增長;凈利潤為5.35億美元,下降6%。
ABB首席財務官天一表示:“2019年第一季度業績不俗,盡管一些終端市場,特別是離散制造和汽車行業表現疲軟,ABB的訂單額和銷售收入均實現穩健增長,凸顯了ABB業務組合的實力與堅韌。”
倍福:2018年全球銷售額再創新高
德國倍福2018財年全球銷售額達到了9.16億歐元,較上一年增長13%。更多創新技術及產品的推出、產能的進一步提升以及全球銷售網絡的擴張都是倍福能夠取得銷售額穩步提升的關鍵所在。
倍福公司總裁HansBeckhoff說道:“為保持公司業績持續穩健增長,公司在廠房設施及人力資源等各個方面的建設都增加了投入,目前全球員工人數達到4300名。”
發那科:2018年第四季度實現營收1511億日元
發那科2018年第四季度實現營收1511億日元,同比下降19.80%,數控機床及FA業務增速下滑為主要因素。其中2018年第四季度中國地區營收下降明顯,實現對華銷售收入241億日元,同比下降約56%。
2018年以來,發那科凈利率下滑明顯,第四季度凈利率為23.6%,同比下降9.2pct。發那科第四季度FA同比下降約23%,雖然日本、歐洲和印度的需求仍處于較高水平,但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出現大幅下滑,韓國銷售也有小幅下降,拖累整體收入水平。其中,中國需求的下滑主要系中美貿易摩擦影響,而韓國主要受國內需求弱化的影響。
安川:運控和本體營收分化,中國整體訂單下滑明顯
根據安川發布的四季度財報,安川2018Q4(9-11月)營收整體同比基本持平。在全球景氣度承壓的大環境下,安川維持穩定的原因主要系抓住了全球汽車的相關需求。
從地區看,歐洲和日本是主要增長區域,其中歐洲前三財季(3-11月)營收同比增長6.9%,日本同比增長9.7%。究其根本,日本的增長主要系汽車行業生產設備的更新升級,雖然半導體相關市場出現放緩跡象;歐洲的增長同時受汽車行業資本開支穩定、清潔電力行業(包括大規模風力發電)資本開支維持高位共同影響。得益于日本和歐洲市場的發力,安川前三財季營收再創新高。但是,中國地區營收持續放緩,前三財季同比增長1.4%,2018Q4(9-11月)運控業務同比下降明顯,機器人業務基本持平。
庫卡:訂單營收雙下滑,利潤下滑明顯
近日,庫卡發布2018財年報告,2018年營收32.42億歐元,同比下滑6.81%;息稅前利潤0.34億歐元,同比下滑66.99%。
據悉,營收下滑的主要原因系日益明顯的總體經濟放緩,影響了庫卡的兩個戰略重點市場:汽車行業和電子行業。庫卡在以上兩大行業的銷售收入占到一半以上。另一個因素是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中國是庫卡最重要的銷售市場之一。
丹佛斯2018年持續強勁增長
近日,丹佛斯發布2018年財報,業績增長強勁,全球銷售額達到61億歐元,同比增長7%。區域增長主要來自北美、西歐和亞太,亞太地區則主要來自中國的推動。此外,丹佛斯四大事業部中,動力系統事業部2018年的表現尤為突出。
據悉,丹佛斯連續兩年業績增長強勁。戰略增長規劃以及對領先技術的投資,讓丹佛斯贏得了市場,取得針對性的成果。
魏德米勒2018年銷售額實現兩位數增長
2018財年魏德米勒集團銷售額高達8.23億歐元,同比增長11%(2017年銷售額為7.4億歐元),實現了兩位數的銷售增長。魏德米勒集團的全球銷售額普遍實現增長。歐洲市場銷售額增長了7%,亞洲市場則增長了9%。據報道,美洲增長率最高,增幅接近50%,刷新了記錄,
除了全球市場的增長之外,促進魏德米勒成功的主要是自動化和數字化方面的創新,以及在2016年推出的直插式聯接技術的A系列端子,并且得益于魏德米勒在北美業務的快速發展。我們打算通過持續的創新投資實現增長。
施耐德電氣:2018年營收257.20億歐元
近期,施耐德電氣公布2018年全年業績。2018年營收257.20億歐元(合292.5億美元),2017年為247.43億歐元。全年調整后的EBITA利潤36.51億美元,上年為38.74億美元。全年凈利潤21.50億歐元,上年為23.34億歐元。
埃斯頓:兩大業務增長迅猛
2018年,埃斯頓實現營收14.86億元,同比增長38.01%;實現歸母凈利潤1.05億元,同比增長12.99%。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增速均有所下滑。
利潤增長下降主要原因是埃斯頓不斷進行核心技術和產品的創新,把更多的錢放在了提高產品性能和競爭力上。與此同時,2018年,埃斯頓的工業機器人及職能制造系統業務增長速度快,2018年,公司工業機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統業務收入同比增長50%以上,這兩大業務是埃斯頓的主營業務。
新時達:機器人及運動控制業務的需求減弱
近期,新時達發布2019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告,預計2019年1-3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為1000萬元至2000萬元
受整體經濟環境的影響,公司機器人及運動控制業務所涉的下游客戶需求減弱,從而導致公司業務利潤有所下滑;公司公開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以及銀行貸款產生的財務費用對公司的凈利潤有所影響。
英威騰:一季度銷售業績預期達成情況較好
近日,英威騰發布業績預告,公司預計2019年1-3月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470.39萬至3211.51萬,同比變動0.00%至30.00%,電氣設備行業平均凈利潤增長率為4.31%。
公司基于以下原因作出上述預測:一季度銷售業績預期達成情況較好,部分子公司銷售收入持續增長,期間費用較同期控制較好。
藍海華騰預計一季度凈利潤900.00萬元至1000.00萬元
近日,藍海華騰發布公告,公司預計2019年1-3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900-1000萬元,比上年同期上升146.14%-173.49%。
本期盈利較上年同期增長的主要原因為,以政府補助形式的非經常性損益增加,公司預計非經常性損益對凈利潤的影響約為850.00萬元。
科力爾:凈利潤同比增長150%至200%
近期,科力爾發布公告,公司預計2019年1-3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098.55萬元至2518.26萬元,同比增長150%至200%。
公司本期業績較上年同期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堅定執行發展戰略,優化客戶結構,銷售收入和市場規模增長;2019年第一季度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相比上年同期貶值;公司推行智能制造與精益生產,持續提升生產效率。
匯川技術2018年凈利潤11.67億元
近日,匯川技術發布2018年年度報告,實現營業收入58.74億元,同比增長22.9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1.67億元,同比增長10.0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10.51億元,同比增長13.30%。
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增長較快的主要原因為:公司的通用自動化、軌道交通等業務收入取得較快增長。而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增速低于營業收入增速的主要原因為:公司產品收入結構變化、市場競爭加劇等原因,導致公司綜合產品毛利率同比下降3.3個百分點。
另外,匯川技術在近日發布業績預告,預計2019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9.7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至15%。
皮爾磁:M12接口用于安全信號傳輸
在PSS4000-R鐵路自動化系統中,皮爾磁現在提供兩款帶有M12接口的新型控制頭。因此,即使在惡劣的條件下,也可以確保軌道及軌道兩側的安全信號傳輸。
兩種新型控制頭配合面向M12插入式連接器的接口,擴展了皮爾磁PSS4000-R鐵路自動化系統的覆蓋范圍:一個具有PLC功能的頭模塊和一個I/O頭模塊,兩者都適用于符合CENELEC標準EN5012x的應用條件。即使在惡劣的環境條件和高機械負載下,憑借4針編碼型M12接口,也能確保軌道車輛和信號及電信設施上的通信不受干擾。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