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在線

文:2017年第5期

 

超8萬
    有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8月中國工業機器人當月產量為12121套,同比增長61.3%。截止2017年8月,工業機器人產量累積量達到82175套,累計增長63%。

    據了解,我國機器人市場進入高速增長期,工業機器人連續五年成為全球第一大應用市場。我國是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約占全球市場份額的1/3。隨著生產制造智能化改造升級,工業機器人市場將持續旺盛。預計2017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將首次超過11萬臺,市場規模達42.2億美元,到2020年,國內市場規模有望擴大至58.9億美元。


 

2542家
    截止到2017年6月,全球人工智能企業總數達到2542家,其中美國擁有1078家,占據42%;中國其次,擁有592家,占據23%。中美兩國相差486家。其余872家企業分布在瑞典、新加坡、日本、英國、澳大利亞、以色列、印度等國家。

    據悉,美國的AI投資遍及基礎層、技術層、應用層,對于芯片、處理器尤為看重,融資高達308億;中國投資集中于應用層,處理器及芯片領域融資僅13.28億。


 

50-80%
    2017年伺服與運動控制控行業平均增長50-80%,國產占有率由2016年的25%上升至30%左右,熱點開發市場有:鋰電池、3C電子、機器人正推動我國制造業加速向“智能制造”探索和邁進。其中,工業機器人產量保持著超過50%的高速增長。


 

5937億元
    有相關報告預計,2017年中國傳感器市場規模為2070億元,到2021年將增至5937億元,未來五年中國傳感器產業年均復合增長率約30%,遠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持續降價帶來傳感器更大范圍的普及。根據預測,2016年-2020年,半導體傳感器的平均售價年復合增長率將達-5%,低于“十二五”期間的-2.5%。在技術和市場的雙重驅動下,大規模部署傳感器成為必然趨勢。


 

21.3億美元
    據報道,2022年全球3D機器視覺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1.3億美元,2017年到2022年期間的復合年增長率將達到11.07%。推動該市場的關鍵因素包括:3D視覺系統與機器人控制器的集成、在制造應用中對物體3D分析的需求增加以及對非工業3D機器視覺系統的需求增長。

    3D機器視覺在自動化行業中有著巨大的機遇。主要應用在質量保證和檢測,以確保生產程序的準確性和缺陷被恰當好處地被檢測出來。預計到2022年,質量保證和檢測應用將占據3D機器視覺市場的首位。


 

40.9%
    據調研機構最新報告顯示,2016年全球工業半導體市場規模為422億美元,同比增長3.7%,主要成長動能在于傳統模擬IC、光電元件以及功率元件等產品。

    據了解,在前十大業者中,德州儀器繼續位列第一,其次依序為:英飛凌、英特爾、意法半導體、亞德諾、恩智浦、日亞化學、美光科技、安森美和瑞薩電子。前十大業者的市占比總和僅達40.9%,排行第一的TI市占比為7.9%,不存在一家獨大或少數幾家占主導地位的情況。


 

超100萬臺
    據國家權威部門預測,2015年至2018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對減速器的新增需求量依次將達到23.6萬套、29.6萬套、36.9萬套和46.2萬套。此外,對于國內市場保有的工業機器人按一般使用壽命8-10年計算,未來國內對于精密減速器的市場需求將超過100萬臺,年市場銷售額將突破100億元以上。


 

漲15%
    近階段,上游供給端的硅鋼片、釹鐵硼、銅等電機原材料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漲價,最高漲幅接近20%,其中硅鋼片更是上漲了30%左右。

    作為中游行業的電機企業,一方面面臨著原材料上漲,供應鏈出現問題的風險,另一面面對來自下游整機行業降價的要求。在供應商與客戶“兩頭難”的情況下,電機企業的處境可謂艱難,部分電機企業甚至出現了漲價現象,有4家軸承廠上調軸承價格,3家機電廠上調機電價格,漲幅在10-12%,最高達15%。


 

之山智控發布高性能款脈沖型、總線型產品
    近日,之山智控正式推出E系列總線型伺服、K5系列脈沖型伺服、iK3系列總線型伺服多個系列新產品,可應用在工業機器人、數控機床、以3C為代表的泛工業自動化、紡織機械領域。

    據了解,以E系列總線型伺服為例,它支持上位機PC軟件進行參數設置、波形監視;支持伺服位置、速度和轉矩控制、啟停、正反轉控制、狀態監控、故障診斷等操作;支持與多臺地址不同的伺服驅動通訊。同時,它具備末端抖動抑制功能,摩擦補償功能,電機齒槽轉矩補償功能,可自調諧功能并搭配各種減振濾波器。


 

東芝被貝恩資本180億美元收購
    近日,有消息稱,東芝已同意將芯片業務出售給貝恩資本牽頭的財團,交易金額約2萬億日元(180億美元),預計將在明年3月31日前完成。

    據悉,貝恩財團背后的支持者為日本企業以及海外企業,其中也包括東芝自身。東芝稱,還將向芯片業務再投資3505億日元,日本產業革新機構(INCJ)和日本政策投資銀行(DBJ)也正考慮未來向芯片業務投資。此外,貝恩財團獲得了蘋果公司、戴爾公司的支持。蘋果在扭轉競購走勢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使得勝利的天平偏向了貝恩財團,并計劃為貝恩財團提供資金支持。


 

ABB以26億美元收購GE旗下子公司
    近日,ABB宣布,將以26億美元收購GE旗下的工業解決方案子公司。據了解,該公司總部位于喬治亞州亞特蘭大,擁有約13500名員工。此前,GE曾計劃以高于30億美元的價格出售該項業務。

    據悉,由于此項收購需要大量資金,ABB將暫停去年宣布的一項30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劃。該項收購將加強ABB在全球電氣化市場僅次于法國施耐德的第二位置,并擴大其美國市場準入,預計此項收購在5年內將實現2億美元的年度成本綜效。


 

西門子與阿爾斯通欲建歐洲鐵路運輸強國
    近日,德國工業巨頭西門子公司和法國火車公司的阿爾斯通公司正在談判建立一個歐洲鐵路運輸強國,以更好地對抗來自中國的強勁競爭。

    據悉,這將創造一個歐洲運輸業務,年銷售額約為180億美元。有熟悉該計劃的人士表示,根據這一組合,西門子公司將其移動業務轉移到阿爾斯通,同時控制法國實體。


 

貝加萊與振華重工智慧產業集團達成戰略合作
    近日,貝加萊與上海振華智慧產業集團達成共識,雙方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面向港口裝備智能化開發、港口數字化轉型并在關鍵技術研發方面建立聯合實驗室。

    據了解,此次合作,是貝加萊與振華在過去良好合作基礎上的升級,是振華智慧集團面向未來數字化轉型戰略布局的重要一步,憑借雙方在各自領域的專業精深,通過開放互信的合作,其目的在于為中國港口產業的整體技術與運營能力提升做出貢獻。


 

新時達集團-眾為興松山湖產業園舉行奠基儀式
    日前,新時達集團-眾為興松山湖產業園奠基儀式在東莞市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舉行。

    據悉,目前松山湖產業園已經建設成為全球重要的智能制造基地之一,眾為興作為國內優秀的本土企業,擁有核心技術和雄厚的研發實力,在經過新時達集團的整合之后,將借助更多的優勢資源,為中國智能制造產業做出突出的貢獻。


 

鳴志電器擬3億元收購運控電子,國內步進電機領域老大、老二合并
    近日,鳴志電器發布公告稱,公司與運控電子多名股東簽署了《投資框架協議》,公司擬投資不超過3億元取得運控電子約99.3563%的股權。

    據悉,運控電子成立于1999年,是一家提供精密電機、驅動、自動化設備和解決方案的廠商,主要產品包括混合式步進電機、直流無刷電機、伺服電機等。


 

埃斯頓擬簽訂收購德國M.A.i.公司股權框架協議
    近期,埃斯頓發布公告稱,公司擬簽署股權收購協議,出資約886.9萬歐元,收購德國M.A.i.公司50.01%股權,并對剩余股份有優先收購權。

    據了解,此次收購M.A.i.完成后,埃斯頓擬在德國組建合資企業,按照歐洲市場的標準進一步優化埃斯頓機器人的設計,全面提升埃斯頓機器人的國際化技術水平,并以此公司為基地啟動埃斯頓機器人在歐洲市場的推廣,為歐洲客戶提供本地化售后技術服務。

    此外,埃斯頓將通過并購快速獲得德國智能制造及工業4.0最新技術,全面保持和提升埃斯頓智能制造在德國工業4.0標準下的技術領先能力。


 

工博會專業展IAS&RS布局武漢,助力華中地區產業升級
    由東浩蘭生集團攜手德國工業展巨頭漢諾威米蘭展覽集團承辦的首屆中國(武漢)國際自動化與機器人展將于2018年6月在武漢國際博覽中心舉辦,上海市機器人行業協會作為該展會協辦單位,強強聯合助力華中地區制造業轉型升級。

    據悉,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每年于11月在上海舉辦,吸引了來自全球28個國家和地區的2300多家參展商。至此,“中國(武漢)國際自動化與機器人展覽會”應運而生,首屆展會將于2018年6月5日-8日在武漢國際博覽中心舉辦,展覽規模20000平方米。


 

首個功率半導體器件及應用創新中心落戶湖南
    日前,我國IGBT產業鏈的10余家企業與科研機構在湖南株洲簽署框架協議,計劃共同創建新型功率半導體器件及應用國家創新中心。

    據悉,新型功率半導體器件及應用國家創新中心的成立,將推動形成“技術創新-技術轉化-規模化應用并獲利-投資資金再創新”的閉合循環,構建優勢互補、風險共擔的體系化協同創新機制,推動創新成果在先進軌道交通、智能電網、消費電子、電動汽車等重要領域的產業化應用。


 

中國運動控制行業發展高峰論壇暨頒獎盛典即將拉開帷幕
    為了更好地引領行業發展,促進業界交流,由中國傳動網主辦的一年一度的中國運動控制行業發展高峰論壇暨頒獎盛典將于2018年1月11-13日在杭州舉行。屆時,所有獲獎企業將出席本次頒獎盛典。

    據悉,今年的評選活動將秉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面向中國市場范圍內的工控領域企業,公開接受推薦或自薦形式報名;同時,主辦方將通過企業調研(占40%)、網絡投票(占20%)和專家評審團(占40%)三個方面綜合評選出最后的獲獎名單。


 

我國首個專業傳感技術檢測平臺誕生
    近期,由中國傳感器與物聯網產業聯盟與常州市共同組建的國內首家“傳感技術檢測公共服務平臺”正式落戶常州智能傳感小鎮。技術服務平臺將下設研究院,從汽車電子等領域切入,側重模組、應用端領域的產品檢測,打造常州名片、全國傳感器產業高地。

    據悉,常州傳感器產業具有三大基礎,一是產業基礎牢固;二是常州是工信部認定的中國傳感谷之一,是智能制造的集聚區,具有足夠的應用端需求;三是傳感器產業處于快速發展期,將有力支撐常州產業發展。


 

物聯網平臺保持高速發展
    根據工信部數據顯示,全球物聯網平臺的營收規模保持高速增長,2015年已達近3億美元,預計2020年將超過16億美元,增速達到33%。

    據悉,物聯網平臺已經成為物聯網產業生態構建的核心關鍵環節,掌握物聯網平臺,就掌握了物聯網生態的主動權。目前,各國政府都十分重視物聯網平臺的發展,主要國際企業和電信運營商在平臺上的戰略布局,使得平臺成為構建物聯網生態的重中之重。


 

鋰電池結構性產能初現過剩
    據悉,我國今年8月新能源汽車銷量達5.3萬輛,同比增幅達73%,環比增長22%。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繁榮景象的背后,卻是動力電池企業業績的集體縮水。2017年中報顯示,國軒高科利潤下降16.6%,毛利率下降12.43%;多氟多利潤下降39.69%,毛利率下降21.41%;比亞迪利潤下降23.75%,毛利率下降2.69%;成飛集成也因為子公司中航鋰電的利潤下滑,導致其利潤下降94.14%。新能源領域低端產能過剩、高端供給不足等問題也開始顯現。


 

工程機械行業市場進入復蘇期
    今年以來,在銷量回暖趨勢下,歷經多年低迷的工程機械行業市場逐漸進入底部復蘇期。挖掘機、裝載機,包括壓路機、推土機、銑刨機、攤鋪機等各類工程機械設備市場都經歷著強勁的回升。

    據悉,隨著產能收縮,開機率持續提升,二手機逐漸出清,預計工程機械行業接下來的發展前景值得期待,但由于下半年為傳統的淡季,上半年銷量占全年銷量約60%,2017年全年銷量預計在11-12萬臺,預計相比2016年增長超50%。


 

新能源汽車“雙積分”政策出臺
    近期,工信部、財政部、商務部等部委聯合公布了《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并將于2018年4月1日起施行。這就是業內所稱的“雙積分”政策,明確了積分核算方法,并設立了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的門檻。

    據悉,在“雙積分”制度下,汽車生產商將承擔更多推廣新能源汽車的責任。因此,具有先發優勢的領先企業將成為主要受益者。此外,新能源積分和平均燃料消耗量積分的實施,將加速我國新能源車對傳統燃油車的替代。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伺服與運動控制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直驅與傳動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中國傳動網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
往期雜志
  • 2025年第一期

    2025年第一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5年第一期

  • 2024年第六期

    2024年第六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4年第六期

  • 2024年第五期

    2024年第五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4年第五期

  • 2024年第四期

    2024年第四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4年第四期

  • 2024年第三期

    2024年第三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4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