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億
|
|
25% 據波士頓咨詢(以下簡稱BCG)計算,中國制造業累計產品銷售成本約85萬億元,這意味著中國工業總體生產效率有4萬億-6萬億元的提升潛力。在中國政府制定的“十三五”規劃中,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戰略被列為重中之重。BCG最近兩份報告顯示,使用工業4.0新技術將讓中國企業的生產效率提升25%,由此可額外創造6萬億元的附加值,并影響上百萬從業人員的工作。
|
|
75.5% 事實上,去年就有“VR元年”概念的提出,今年則是VR行業高速發展的一年。根據IDC分析報告顯示,預計VR產品在2015-2020年復合年均增長率將達到75.5%。Kittyfok稱,當前VR行業主要應用領域在消費市場、商務市場、“政府+學校”三個方面,但與行業研發有關的份額僅為5%,VR行業依然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HTCVive中國區總裁汪叢清表示,相較于智能手機,VR領域的門檻更為苛刻,但一旦形成統一的行業標準,其設備銷量甚至會大于手機。
|
|
10% 數控機床行業高端市場一直由歐美日韓等占據。國內數控系統在高速、高精、五軸加工和智能化等方面仍有明顯差距。根據《中國數控機床行業“十三五”市場前瞻與發展規劃分析報告》顯示,目前在高端數控機床方面,國內產品僅占2%,而在普及型數控機床中,雖然國產化率達到70%左右,但國產數控機床當中大約80%使用國外數控系統。整體市場需求方面,高檔機床占據10%份額。“中國制造”2025將數控機床和基礎制造裝備行業列為中國制造業的戰略必爭領域之一。
|
|
92% 據思科云計算市場展望報告稱:到2020年時,92%的工作量將由云數據中心處理,只有8%的工作量由傳統數據中心處理。思科稱,到2020年時,云數據流量很可能將增長2.7倍,大數據與其關聯的物聯網將是推動這一增長的主要力量。到2020年,數據庫、分析以及物聯網工作量將占據總商業工作量的22%,這一占比在2015年為20%。屆時,物聯網生成的總數據量將達到每年600ZB,是終端用戶或設備在數據中心生成數據量預期(2.2ZB)的275倍,是傳統數據中心生成總數據流量(15.3ZB)的39倍。
|
|
150% IDC在最新的《中國工業機器人》報告中透露,到2018年中國制造業機器人采用率將增長150%。這份研究報告是在IDC“全球商用機器人計劃”項目下發表的,重點列舉了各價值鏈中的成功使用案例,在這些價值鏈中,機器人的應用有望在未來兩年得到快速發展。機器人在中國的興起可以歸因于三個拉動因素和三個推動因素:三個拉動因素是不斷上漲的人工成本、日益老齡化的人口和全球化競爭;而三個推動因素則是機器人領域的國家提案、創新和投資。
|
|
2500億 據FMI預測,未來5年全球3C市場將以15.5%的復合增長率增長,到2020年,全球3C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98萬億美元。我國是全球3C制造業中心,產能居于全球首位,但是普遍處在產業鏈的下游,企業利潤嚴重偏低。我國3C設備行業的市場空間預計3614億,但是自動化設備滲透率很低,約15%-25%,預計到2020年自動化設備空間可以提升到2500億元。近些年3C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遠超行業增速,在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的情況下,自動化成為行業增長的關鍵驅動力。
|
|
20%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發布《智能制造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到2025年推進智能制造發展的“兩步走”戰略。其中包括,到2020年實現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普及率超過20%。工信部裝備司司長李東解讀規劃時說,智能制造已成為世界制造業的重要發展趨勢。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深度融合,貫穿于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制造活動的各個環節,具有自感知、自學習、自決策、自執行、自適應等功能的新型生產方式。
|
|
臺達SCARA工業機器人應用于馬達轉子生產線 因工業機器人兼具智能化與彈性自動化的作業生產能力,市場需求因而逐漸攀升,成為當前制造業關注的焦點。近期,臺達也在臺灣桃園廠馬達轉子產線制程,成功導入了臺達SCARA工業機器人DRS40L系列,并整合臺達手持式HMI、機器人控制器、交流伺服驅動器等關鍵零組件,建構全自動制程工作站,不僅實現每日產能提升近3倍,人力減少逾60%,同時可完整實現靈活生產,更能精準控制質量,有效監控管理整體自動化生產過程,優化工廠管理與營運效率,實現馬達轉子智能自動化生產。
|
|
國機智能攜手西門子共同探索工業機器人領域 近年來,西門子積極投入數字化領域的研發,與中國政府和客戶攜手合作,致力于在中國建立創新生態系統。近日,國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與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簽訂合作諒解備忘錄,在工業機器人和智能制造領域開展深入合作。雙方將建立聯合研發中心,在工業機器人關鍵技術、制造業自動化和數字化研究以及智能工廠等方面建立戰略合作關系。雙方還將共同推進工業機器人合作領域新標準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并在數字化領域建立信息共享平臺。
|
|
汽車制造商特斯拉收購德國自動化生產工廠 據美國科技媒體TheVerge報道,電動汽車制造商特斯拉(Tesla)已經同意收購德國自動化提供商GrohmannEngineering。具體的交易金額并未透露,交易預計將在2017年初完成。GrohmannEngineering主要開發和提供一系列自動化生產系統,包括組裝線、激光和壓焊系統,以及液體分配系統等。Grohmann還與其他汽車制造商、半導體公司以及生命科學公司有業務往來,該公司將繼續與外部客戶合作,這其中也包括汽車業的同行。
|
|
“中國智造”自動化核心產品進入古巴,UniMAT得到高度認可 自2015年第四季度末開始,UniMAT億維自動化正式成為古巴政府采購中心的供應商,截至2016年第四季度中期產品累計供貨量達130萬人民幣,涵蓋UniMAT品牌旗下的PLC及HMI系列多種產品,產品的高性價比及高穩定性都得到古巴用戶的高度認可。為了加強中國先進工業自動化企業與古巴政府的溝通,古巴政府采購中心相關負責官員應邀多次蒞臨UniMAT億維自動化總部,奠定了雙方進一步合作的堅實基礎。
|
|
英威騰電源為長沙國防科技大學提供可靠的電源保障 近日,英威騰電源根據客戶的實際需求,為其量身定制了完整的UPS解決方案,成功進駐長沙國防科技大學,為院校提供綠色節能的電源,保障院校各方面有序的運行。據悉,此次項目中標的產品是英威騰模塊化UPSRM250/25X,該產品系統主機配置10.4英寸彩色LCD觸摸顯示屏;帶有維護“零門檻”、電池冷啟動和全數字化控制、遠程EPO功能;其強大的遠程網絡管理方案和智能化電池管理方案等諸多優勢,使得院校的操作及維護更加簡單方便,為客戶帶來持續穩定的不間斷電源保護。
|
|
魏德米勒和HUBER+SUH-NER迎來在鐵路市場的共同機遇 在柏林Innotrans2016展會上,HUBER+SUHNER和魏德米勒共同宣布在鐵路技術市場的戰略聯盟,兩家公司的董事會代表一同簽署了一份框架協議。合作的目的是開發兩家公司互補的解決方案中潛在的協同效應。魏德米勒提供連接器的技術方案,而HUBER+SUHNER公司提供全方位的電纜產品。目前項目計劃為鐵路車輛、電纜線束(電纜和連接器)和完整的電纜系統籌備布線解決方案。這兩家公司將能夠為鐵路行業客戶提供完整的,100%的電源、信號以及數據處理的連接及傳輸的測試解決方案。
|
|
世強簽約美國著名電源轉換芯片產品供應商PowerIntegrations 近日,電源轉換芯片世界領導品牌PI(PowerIntegrations)與中國本土電子元件分銷企業世強(Sekorm)的授權代理簽約儀式,在深圳市世強先進有限公司內隆重舉行,簽約后世強將負責PI全線產品在中國區的分銷業務。這家總部在硅谷的納斯達克上市公司,對此次與中國本土分銷商——世強的合作十分重視,在會上,PI總裁兼首席執行官Mr.BaluBalakrishnan表示了對中國電子市場發展前景的看好和與世強合作的熱切期待,他希望通過此次合作,能夠實現強強聯手,達到互利共贏的目的。
|
|
日本各電梯制造商正在加強中國業務 從新裝電梯市場來看,中國是占全球的60%的一大市場。而中國正在運行的電梯中,僅日本廠商的產品就達到數十萬臺。隨著目前經濟增長放緩的趨勢,日本各電梯制造商正在加強中國業務,力求通過新的產品和服務來提高收益力。日立制作所面向中國的住宅樓推出了低成本機型;東芝電梯增強了維護人員并導入遠程監控服務;三菱電機也推出了用于住宅和辦公樓等的中檔電梯機型,并將價格較以往下調10%左右。希望建立不容易受經濟形勢變化影響的業務體制。(圖:來自日經中文網)
|
|
數控機床來助陣,中國潛艇將步入新臺階 我國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是全球數一數二的數控機床進口大國,但由于西方國家一直在對我進行渠道限制,使得采購途徑不暢、很難獲取高端設備。為擺脫受制于人的局面,國內數控機床廠商都被逼投入到技術研發中。付出終會有回報,武漢重型機床廠研制出CKX53160數控單柱移動立式車銑床,出色的完成了對三峽水電站550噸巨型水輪機轉輪的加工任務,預計到2020年,中國航空航天、船舶、汽車、發電設備制造所需要的高檔數控機床將有七成到八成立足國內。
|
|
機床互聯互通及互操作將不再久遠 近日,國家智能制造專項《數控裝備互聯互通及互操作標準及試驗驗證》項目啟動會暨SAC/TC231數控裝備互聯互通及互操作標準工作組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據悉,該項目是工信部2016年智能制造綜合標準化項目,責任單位是國家機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該項目所建設的標準體系是《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提出的重點行業標準之一,項目所解決的互聯互通及互操作問題是當前離散制造業智能制造需迫切解決的核心瓶頸問題之一,其系列標準的建立將極大地推動行業智能制造的發展。
|
|
數控機床和機器人等十大重點領域成制造業創新主戰場 《中國制造2025》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其目標是助推制造業轉型升級,到2020年基本實現工業化,并最終邁入制造業強國行列。而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天航空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農業機械裝備十大重點領域代表著制造業的發展方向,是未來一段時間我國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在這些領域實現創新突破對于指導我國制造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推動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具有重要作用。
|
|
服務機器人市場尚未打開拓展場景應用或是關鍵 日前,在蕪湖舉行了“2016年中國機器人產業推進大會”。此次大會上,服務機器人被頻頻提及,不少與會人員紛紛看好服務機器人的未來,甚至認為市場沒有天花板。目前,全球服務機器人市場總值正以20%~30%速度增長,預計到2017年規模將達到461.8億美元;屆時,我國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240億元。服務機器人受到市場追捧,一方面是企業難以承受高昂的人工成本,另一方面是機器人具有的優勢。盡管服務機器人前景明朗,但始終未能完全打開市場,仍在行業風口前徘徊。未來,如何大幅降低成本,落地具體應用場景,是機器人企業打開消費市場的關鍵。
|
|
《中國智能制造“十三五”規劃》發布:提出十大重點任務 12月7日,世界智能制造大會在南京正式開幕,工信部在會上發布了《智能制造發展規劃(2016-2020)》(簡稱《規劃》)。《規劃》提出智能制造發展的指導思想是:將發展智能制造作為長期堅持的戰略任務,分類分層指導,分行業、分步驟持續推進,“十三五”期間同步實施數字化制造普及、智能化制造示范引領。規劃提出實施“兩步走”戰略推動制造向智能化轉型,并提出了發展智能制造裝備、加強關鍵共性技術創新、建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構筑工業互聯網基礎、推動重點領域智能轉型,打造智能制造人才隊伍,健全人才培養機制等十大重點任務。
|
|
高技術、裝備制造增勢強勁消費挑經濟增長大梁 多項數據顯示,我國經濟在轉型升級方面取得進展,內生動力正加速釋放。專家表示,內生動力增強將為明年我國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消費仍將挑起經濟增長大梁,消費驅動型經濟進一步鞏固。明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還需要繼續深入推進,為新動能助力加碼。預計即將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會對新動能的培育做出部署。經濟學家表示,消費品制造業、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長較快,對工業新增產值的貢獻作用加大。隨著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推進,高新技術、新興產業產出能力將進一步提升。
|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