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制造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產值最高的重要產業之一,在全球制造業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隨著消費升級和市場需求多元化,汽車生產企業需要更高效率和更加靈活的生產方式,以滿足激烈競爭下的市場需求。
從汽車產業發展的視角來看,2022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2022年,中國汽車工業經歷了疫情沖擊,芯片短缺、動力電池原材料漲價等不利因素的影響,不過,即便處在多重考驗之下,中國汽車產業仍然展現出了頑強的韌性。
汽車自發明制造以來,因其便捷的使用性能,在全球迅速推廣,近年來汽車制造業發展日益迅猛,尤其是在中國,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汽車制造商總量最大的國家。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702.1萬輛和2686.4萬輛,同比增長3.4%和2.1%,延續了2021年的增長態勢,并已經連續14年穩居全球第一。
汽車產銷總量連續14年穩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車產銷連續8年位居全球第一、乘用車市場連續8年超過2000萬輛……中國汽車工業協會1月12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702.1萬輛和2686.4萬輛,同比增長3.4%和2.1%,保持了恢復增長態勢,展現出強大的發展韌性,為穩定工業經濟增長起到重要作用。
2022年中國規上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增速較為波動震蕩,2022年12月,中國規模以上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同比下降5.9%,2022年1-12月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3%。
2022年汽車市場主要經濟指標持續向好,汽車制造業17517家,比上年增加1103家。汽車制造業虧損企業4469家,比上年增加888家,虧損面25.5%,比上年提高了3.7個百分點。
近年來,智能網聯汽車快速發展,汽車芯片的需求也在迅速增長。自2020年下半年開始,車用芯片供應緊張。近年來汽車芯片國產替代率也在不斷提升,比較簡單的MCU芯片、SOC芯片會較多、較快地推進,但與國外相比國產芯片存有較大技術差距。目前國內汽車芯片的供給率不足10%,最低的不足1%。預計2023年缺芯問題將會延續。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支持新能源汽車等消費。“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將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和消費活力。2023年我國汽車市場將持續穩中向好發展態勢。”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說。
汽車行業市場集中度較高,2022年汽車銷量排名前十位的企業集團銷量合計為2314.8萬輛,同比增長2.3%,占汽車銷售總量的86.2%,高于上年0.2個百分點。汽車銷量排名前五位的企業集團合計銷量占比59.9%,汽車銷量排名前三位的企業集團合計銷量占比41.2%。
眾所周知,汽車制造業屬于高能耗產業,在“雙碳戰略”的背景下,汽車行業不僅需要引領低碳出行、低碳運輸,還要肩負促進內循環、刺激消費的重任。因此,汽車制造業,尤其是整車制造企業更應該重新審視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在產能、產品與節能、減排之間做好平衡,并嘗試用ESG理念代替過去的“唯銷量論”,助力我國早日實現碳中和。
與房地產行業類似,汽車制造行業涵蓋多個上下游產業鏈,如汽車零部件制造、汽車貿易維修、汽車物流倉儲、汽車軟件供應商等。有數據顯示,汽車制造業每增值1元,可帶動上下游關聯產業增值2.64元。因此,除自身實現節能減排外,汽車制造企業還應帶動全產業鏈共同為“雙碳目標”努力。
當前,中國汽車制造業營業成本達到18018.9億元,同比增長69.4%,增速高于同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2.9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成本總額的7.9%。新技術的跨界融合、以大數據為主要載體的“軟件驅動汽車”正快速提升產品的迭代速度,汽車正逐步從交通工具轉變為大型移動智能終端。
汽車制造行業市場機遇分析
2021年2月2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制定的 《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強制性國家標準 (GB19578-2021)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發布,于2021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
該標準規定了燃用汽油或柴油燃料、最大設計總質量不超過3500kg的M1類車輛今后一個時期的燃料消耗量限值要求,是我國汽車節能管理的重要支撐標準之一。標準發布實施是落實 《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的重要舉措,對推動汽車產品節能減排、促進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支撐實現我國碳達峰和碳中和戰略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作為制造強國的重要賽道,中國汽車產業尤其是新能源車產業,在2022年一路馳騁,不斷以智能化鑄就中國制造“新名片”。
未來推動汽車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實施“汽車產業+數字化”。大力推進數字化技術應用,制定數字化轉型路徑。加快人工智能、5G、工業互聯網、區塊鏈等新一代數字技術在汽車工業領域的應用,為數字化新技術提供豐富的汽車產業應用場景。
2022年中國車市最大的亮點是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根據中汽協的數據,2022年1月至11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占有率已經達到25%。這一數字已超越《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中明確的“在2025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達到20%”的目標。
國內汽車行業一個越來越明顯的趨勢是,燃油車市場空間逐漸萎縮,新能源汽車發展已成為推動車市增長的“主引擎”。
中國汽車市場正在迅速變化,隨著消費者偏好的改變,以及政府政策的改變,市場正在向新能源汽車轉型,以及車聯網和智能網絡技術的發展,汽車行業的發展趨勢也發生了變化。
未來幾年,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將繼續加速。首先,政府政策的支持將是推動中國汽車市場發展的重要因素。政府正在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的支持力度,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以支持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生產。其次,消費者偏好的變化也將影響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隨著消費者對滿足個性化需求的汽車產品越來越重視,汽車制造商將越來越重視產品的質量和性能,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同時,車聯網和智能網絡技術的發展也將對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使汽車更智能,更安全,更節能,更高效。
業內認為,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有望延續高增長態勢。華創證券預計,2023年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為989萬輛,同比增長51%,滲透率將提升至40%。中汽協預計,2023年新能源汽車將達900萬輛,同比增長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