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運動控制市場增速與利潤雙降!
增速下降:運動控制市場依賴機床、紡織、橡塑、包裝等少數幾個下游機械行業,所以前幾年市場波動比較大,隨著行業應用的拓展,運動控制行業也逐漸成熟。IHS預計從2014年開始,中國運動控制市場整體增長速度放緩,增速會逐漸降到10%左右,一些能提供差異化產品和運動控制整體方案的公司增速在10%以上甚至更高,但一些低端的伺服電機廠商基本沒有增長。
利潤下降:當今中國,只要哪個行業能賺錢,人們總是一擁而上。運動控制行業也一樣,最近幾年有很多原來做感應電機,步進電機,變頻器的公司也參與到運動控制的競爭中來,多數廠商提供的是同質化的產品。目前中國運動控制產品替代國際品牌主要靠價格競爭,最近幾年伺服產品平均價格下降都在5%左右,由于價格的下降,整體行業的毛利率降低,利潤越來越薄。
三級火箭策略:產品、方案和服務
產品:運動控制系統包括運動控制器,伺服驅動,伺服電機和編碼器等,很多本土廠商只能提供其中一種產品,再搭配其他廠商的驅動或者電機銷售。在產品層面,目前中國本土運動控制產品和歐美,日系廠商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比如一些關鍵性指標:控制精度,穩定性,動態響應,轉矩脈動,高速性能,智能控制和網絡支持。
參考自動化產品發展歷史,多數產品都會經歷從供不應求、價格競爭、產品性能和差異化競爭,到市場格局平衡這幾個階段。目前中國的運動控制市場已進入從價格競爭到產品性能和差異化競爭這個階段,目前運動控制市場遇到的困境其實是在倒逼本土廠商轉型升級。
在運動控制行業不乏依靠產品成功轉型升級的例子,寧波菲仕電機并沒有走通用伺服電機的老路,而是專心做差異化,打造不一樣的伺服電機,開發出驅動一體化電機,直接驅動電機,永磁同步力矩伺服電機等高端伺服電機,在注塑機、瓦楞紙、高端機床領域表現強勁。
產品+方案:單純依靠賣產品無法建立話語權和定價權,很容易被替代,最直接的方法是進行產品線的延伸,提供整套的解決方案。擁有完整技術能力的國際廠商趨向于提供包括控制軟件、運動控制器、伺服驅動和伺服電機的一整套的方案給客戶,這樣可以提升系統整體性能和穩定性,為客戶創造價值,也為企業自身創造更多價值。除了運動控制解決方案,廣義的解決方案還包括PLC、IPC、變頻器、電機、機械傳動部件和工廠PLM軟件等。在解決方案層面,目前本土的廠商相對弱較弱。首先產品線沒有完全鋪開,沒有覆蓋從控制層、驅動層到執行層的全面產品。另外產品線有短板,比如有的公司電機驅動做的還不錯,但控制部分性能就差點;或者單個產品還不錯,組合在一些就會產生一些技術問題;或者單個產品性價比高,組合在一起價格卻缺少競爭力。本土廠商可以以臺達為榜樣,打造本土的自動化解決方案公司。匯川的伺服產品線發展非常迅速,主要原因就是沿用電梯一體機的成功經驗,在運動控制領域運用“產品+方案”模式。匯川的伺服驅動因為有變頻驅動的技術基礎,性能比較出色;伺服電機讓伙伴公司生產,成本控制的比較好;而控制器通過收購寧波伊士通打通了注塑機一體化解決方案。
產品+方案+服務:狹義的“產品+服務”指賣產品的同時做好售前和售后服務,服務的內容包括售前的技術支持服務,過程中的技術培訓服務,以及售后的維修服務,備品備件更換服務和及時的現場技術支持服務。
單純比較產品本身的性能,大多數本土運動控制廠商的產品肯定比不上德國或者日本的大品牌,但中國市場層次比較復雜,既有高中低端的客戶,又有不同區域的梯級層次。所以土生土長的本土廠商在“產品+方案+服務”模式上具有天然的野蠻生長的優勢,一些本土廠商利用低廉的工程師成本將服務做得有聲有色,而國外廠商因為響應時間長,人員成本高,無法提供讓客戶滿意的服務,制約了他們在中國拓展多層次的客戶。比如使用電腦橫機的很多客戶都是家庭小作坊,工廠條件惡劣,工人野蠻操作,機器一天24小時連續運轉。在這種情況下,及時的維修服務和更換備件服務就非常重要,這種貼身的服務只有低成本的本土公司能夠做到。
廣義的“產品+方案+服務”模式是指向制造業的上下游延伸,在市場營銷品牌上進行突破。服務業區別于制造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服務業天生和最終用戶緊密聯系在一起,服務業更加“以人為本”。所以志存高遠的本土運動控制廠商要向最終用戶靠攏,越靠近最終客戶,越能獲取更多的利潤。比如將NFC、WIFI、藍牙等物聯網技術與伺服產品結合,向用戶開放數據庫,客戶可以自己定義數據和使用場景,廠商也可以在線收集客戶的使用習慣和使用環境等大數據,為客戶提供增值服務,比如匯川提供平臺性的產品實現電梯數據營銷,這其中蘊含著物聯網、通訊、軟件等跨界的技術和商業模式。
中國智慧:深挖洞、廣積糧、高筑墻、穩出航
深挖洞:運動控制產品面對的下游行業非常多,規模比較大的行業有機床、紡織、橡塑、包裝、食品飲料、印刷、物料搬運、造紙、電子半導體、機器人、醫療和科學等。這么多大行業還有非常多的細分行業,而細分行業又包括很多不同應用。整個大行業可能波瀾不驚,增長率有限,但在一些細分行業和細分的應用可能每年的變化都非???,甚至有一些脈沖式的,區域性的市場機會。國際公司都關注大行業,但由于行動緩慢,可能捕捉不到這樣的脈沖信號。
而細分市場客戶的需求千變萬化,對廠商有更多的要求,不但需要了解這個行業的產品功能需求,而且要了解整個生產測試的工藝。在一些場合要加功能,滿足客戶需求,在另外的場合有可能要減功能,比如一般不會用西門子CNC的工藝來做鑰匙,鑰匙形狀千變萬化,CNC行不通。如果一個廠商在某個細分市場做到極致,積極拓展行業應用行業深度,總成本領先,服務周到,就能形成進入壁壘,在這個市場就有較大的生存空間。
廣積糧:如果說“深挖洞”是對存量市場做“掃樓”和“地推”,那么“廣積糧”就是拓寬產品寬度和拓展新興行業,為未來做戰略儲備,積累人才資源和客戶資源。拓寬產品寬度包括前面提到的驅動層的伺服驅動,伺服電機,伺服控制器,還包括控制層的PLC、IPC、HMI,另外還有機器視覺、傳感器、編碼器等。拓展行業寬度包括開發一些比較新興的產業,比如航天航空、軍工、船舶、機械手臂、LED生產、智能手機部件檢測,木工、觸摸屏行業,高端醫療設備,柔性加工中心,高端自動化紡織機械,高精密印刷機械,自動倉庫,自動化物料搬運設備等。本土廠商需要在這些有潛力的行業積累客戶和行業經驗,打造成功案例,為未來行業的啟動和騰飛做準備。
高筑墻:“高筑墻”是指建立一個強大而鞏固的根據地,構筑行業門檻和技術門檻。中國運動控制市場占了全球市場的20%以上,但中國市場依然被歐美和日本等國際廠商統治,雖然本土廠商發展很快,但目前本土廠商只占整個市場的30%左右。中國運動控制本土廠商已經占據了大部分的低端市場,已經建立了一個強大而鞏固的根據地。雖然低端市場是本土廠商依靠低價格發展起來的,但這并不意味著國際廠商可以通過降價把這些市場搶回去。國際廠商自身的產品,組織架構,價格體系,銷售網絡并不支持他們做低價市場,強推低價產品會蠶食自己的中高端產品的銷售額和利潤率。目前本土廠商需要做的就是抓住已經有優勢的重點行業,繼續鞏固優勢,并開始向中高端市場進攻。
穩出航:“穩出航”是指積極穩健的進行海外并購,拓展開外市場,建立海外研發和生產基地。目前本土廠商在市場層面和產品技術層面都遇到了瓶頸。在國內市場上一直無法突破30%的市場份額,2012年到2013年市場占有率甚至有一些下降,而在國際市場幾乎見不到國內廠商的身影。在產品層面,始終無法突破高端市場,如果只是依靠自身的力量進行產品研發,研發周期會很長,而且運動控制產品是一個應用型的產品,需要在生產過程中積累工藝參數,需要在客戶實際使用中積累應用經驗,如果高端市場的實際應用很少,那高端運動控制產品本身的研發也會受阻。
在這種情況下,海外并購是一條突破瓶頸的捷徑,運動控制產品本身是本土廠商的短板,所以海外收購的目標應該首先放在產品層面上。穩健的歐洲企業,特別是德國企業比較適合,這些德國中小型公司技術過硬,產品性能好,規模適中,在細分行業占有重要的地位。收購的不應該只是運動控制系統本身,還包括外圍的機械傳動部件關鍵的反饋器件和傳感器。對于歐洲公司來講,歐債危機迫使部分歐洲企業進行產業轉移,有出售的意向,收購成本可能會比較低。
下游行業找機會:兩串美麗的珍珠項鏈如果企業是散落在海灘上的顆顆珍珠,那么產業鏈更像是一條用來穿珍珠的鏈條,只有將一顆顆散落的珍珠串起來,才能體現出珍珠項鏈的價值。
下游產業的強勁需求,會傳導到上游產業鏈,拉動上游元器件和機械設備的需求,電子產業鏈和機器人產業鏈就像是兩串美麗的珍珠項鏈,提起珍珠項鏈的一端,所有的珍珠都會被帶動起來,電子行業和機器人行業的發展會拉動對上游運動控制產品的需求。
電子產業鏈:每一次蘋果發布新產品,都會引起全球蘋果粉絲的瘋狂,而在蘋果產品發布之前,蘋果產業鏈上的廠商們早就已經開始狂歡了。蘋果的上游是富士康這樣的代工廠,而代工廠的上游是那些電子零配件廠商和加工設備廠商,比如CNC打磨拋光設備、AOI檢測設備、貼片機、電子組裝設備、機械手臂、藍寶石加工設備、激光打標設備和塑料機械。電子產業鏈的范圍比較廣泛,除了蘋果和安卓系統的智能手機,還有平板電腦、可穿戴產品、智能傳感器、物聯網產品和其他新興的消費電子產品,這些新興產品在現在和將來的市場增長可能比智能手機還要大。這些電子產品的需求會對上游的機械設備產生強大的拉動作用,而這些機械設備大多數都是精度要求很高的,運動控制產品等自動化產品是這些高精度設備中最關鍵的核心零部件。
機器人產業鏈:機器人是運動控制產品的典型應用,機器人最核心的技術就是運動控制系統,包括機器人控制器、伺服驅動、伺服電機和編碼器。機器人的下游行業應用非常豐富,需求也十分旺盛,主要的需求來自于汽車行業、3C行業、橡塑行業和食品飲料行業。由于目前機器人系統應用的現狀與客戶的實際工作要求存在差距,機器人行業的下游需求并沒有完全釋放,比如富士康計劃在產線上打造100萬臺機器人,但目前實際應用的的機器人數量依然非常少。另外本土的機器人產業鏈在一些關鍵環節有缺失,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伺服驅動和電機基本被國外廠商統治。國際廠商雖然占領了汽車行業的機器人市場,但其他一般工業的機器人應用市場更大,空白點更多,客戶需求更復雜,更多樣化,這些恰恰是本土機器人廠商和運動控制廠商的機會所在。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