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業該如何轉型?幾乎每一個階段,都有人提出這樣的疑問。

2013年1月25日上午,于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舉行的“2012深圳市機器人協會、深圳市機器人產學研資聯盟、廣東機器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年會”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年會不僅力邀廣東科技廳、騰訊、中集集團、福士工業、研祥、日東、萊恩精機、蘇州大學、創新引導辦等產業界的企業、高校、研究機構,還邀請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徐揚生院士以及國家家科技部服務機器人重點專項總體專家孫立寧教授一同探討中國制造業未來發展。
會上,專家與企業從不同角度闡述中國制造業發展突破口并達成智能制造助力中國制造業未來的共識。同時,年會對深圳市機器人協會、深圳市機器人產學研資聯盟、廣東機器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在2012年的工作進行總結,對2013年工作進行展望,并增選深圳市機器人產學研資聯盟理事單位一家: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機器人協會理事單位三家,包括深圳市海威機電有限公司(常務理事單位)、東莞市意利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理事單位)、深圳市威廉姆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理事單位)。
作為中國大陸地區首個機器人產業協會——深圳機器人協會一直為機器人企業發展提供產學研平臺。其自身發展不僅凝聚珠三角地區對機器人的關注,更推動著珠三角地區機器人企業的積極成長。
在2012年,深圳機器人協會通過舉辦工業機器人論壇、高交會機器人展、建立中科教育機器人體系、面向公眾的機器人科普計劃進一步組織各界參與產業發展戰略研究,引導產業機器人產業新發展。據統計,協會企業的產值2012年總計達167億人民幣,出口產值達93億,協會企業從業人數4.2萬人。

從產業發展層面上看,深圳機器人協會快速發展應證了珠三角工業機器人發展進入快車道,從行業上來看,通訊、電腦及其周邊、LED、家電等行業均有使用工業機器人且對其需求呈上升趨勢。另一方面,我們也必須看到中國工業機器人在產業鏈與目前市場發展上所存在的一些不足與疑惑:國產機器人什么時候能得到大規模應用?機器人產業什么時候會出現爆發期?國產工業機器人的短板在哪?如何轉買方市場為賣方市場?各家企業會有怎樣的戰略應對?
此次年會機器人眾多企業與專家的諸多觀點與行動或可提供參考,這也是我們密切關注此次年會,并努力為您呈現的原因。
專家觀點:需智能制造,國產表面修整機器人、物流機器人、智能車間大有可為
代表專家:徐揚生院士、孫立寧教授
 |
|
 |
|
|
|
|
徐揚生 |
|
孫立寧 |
|
|
|
|
“世界制造看中國、中國制造看廣東、廣東制造看東莞、深圳。”徐揚生院士表示在深圳舉行機器人協會年會有著非常積極的引導意義。同時,他從制造大國、能源環保、人力成本三方面精要闡述智能制造存在的價值:中國制造業更新、升級需要智能制造;新城鎮建設、智慧城市建設、環保城市建設均需智能制造;而人力成本的壓力則將智能制造推向制造熱角舞臺。
支持此觀點的孫立寧教授指出,先進制造目前正向信息化、綠色化、智能化、極端化、與生物技術結合密切發展。作為先進制造,尤其智能制造的典型應用,機器人技術是戰略性高技術。近年來隨著勞動力成本上升,熟練勞動者的緊缺,迫切需要機器人等自動化生產設備代替人工完成拋光、打磨、去毛刺等作業。
具體需求抑機器人市場可行性契機如下:
A、表面修整機器人
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對表面修整機器人系統的需求:
汽車發動機鑄造殼體去毛刺:根據考察,此行業專職工人數量大,訂單波動造成忙時用工不足,閑時過剩;工件重達幾十個公斤,人工生產需要要不停翻動,勞動強度大;生產過程會產生金屬粉塵顆粒和噪音,嚴重傷害健康。僅關東肇慶類似企業超過20家。
汽車排氣管拋光:同樣存在員工人數不穩定、勞動強度大、質量不穩定等問題。
衛浴、五金行業對表面修整機器人系統的需求:根據考察,全國該行業規模以上企業超過500家,各類拋光自動化設備需求量超過1萬套。
鑄造企業對表面修整機器人系統的需求:根據考察,僅無錫前洲鎮,就有15家以上類似企業,去毛刺生產全部為人工作業,大約有120套以上的去毛刺自動化生長線的需求。
孫立寧教授同時指出由于國外品牌在以上行業受高的銷售價格、高的售后服務費用、緩慢響應等因素影響,很難在國內大規模推廣,這也正是國產成套打磨系統可以獲得機遇的空間。同時,也需注意到,企業關注投資回報周期,理想的為1年半作業,一般不超過3年,5年以上難以推廣。
根據調查,國外一線機器人企業已經開發出類似功能的產品,但價格及服務成本高昂,達到300萬/套左右;國內已經研制出基于進口通用機器人的打磨拋光系統,開放性差、集成難度大,服務費用高,銷售價格在100萬/套左右;國內能接受的價格大約為40-50萬/套。
B、物流機器人
在中國人口紅利消失、網絡化、信息化物流系統發展情況下,推動激光導航機器人、磁導航機器人、慣性導航機器人、GPS導航機器人等6-8類物流機器人產品發展將有一定市場前景,需突破的關鍵技術包括機器人自主導航、快速充電、多機器人協同規劃、安全和感知等產業化關鍵技術。
C、智能車間
智能車間包括多機器人單元、機器人單元、機器人。20kg通用高速六軸工業機器人、300kg重載六軸工業機器人是主要應用類型。
產學研觀點:完善產學研聯接
代表單位:深圳市機器人協會、廣東省科技廳產學研處
 |
|
|
|
|
|
|
畢亞雷 |
|
|
|
|
|
|
深圳機器人協會秘書長畢亞雷闡述2012年協會工作并在以往協會工作基礎上增加2013年相關工作計劃包括:組織舉辦第一屆中國國際智能機器人展,高交會,組織會員參加其他相關專業展覽;完善九級(ZK-1到ZK-9)中科教育機器人體系,覆蓋小學至高中階段的機器人教學,并承辦2013中科教育機器人大賽全國賽;和會員單位一起舉辦2013全國機器人巡回展,讓機器人從實驗室走進人們的生活;推進非工業機器人標準化委員會建設,積極參與推廣廣東機器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深圳市機器人產學研資聯盟,推進廣東省機器人行業的發展;組織編寫產業發展報告,為協會工作開展和為政府有關部門提供可靠的信息。
他同時對2013年機器人發展進行預測,表示2013年深圳機器人領域的平均增速將在30%以上,深圳的機器人產業連續爆發增長三五年,即將迎來爆發點。
 |
|
|
|
|
|
|
梁宇寧 |
|
|
|
|
|
|
廣東省科技廳產學研處梁宇寧副處長對廣東省產學研合作情況進行介紹,并分享2013年產學研專項資金申報指南。包括產學研合作重大專項、研發與產業化項目、創新載體建設項目資金申報。其中研發與產業化項目中產業關鍵技術攻關專題資助經費為50-80萬元/項,企業項目配套資金不少于資助經費額度的3倍,資助項目數不超過200項;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專題項目資助經費不超過150萬元/項,企業項目配套資金部少于資助經費額度的3倍,資助項目部超過120項;創新載體建設項目中院士工作站項目資助經費不超過120萬元/項,項目牽頭單位配套資金不低于資助經費的3倍,資助項目不超過25個。
企業/單位觀點:需創造“準確定位”、“個性化”、“行業化”、“市場化”的智能制造
代表企業/單位:騰訊、中集集團、福士工業、中科萊恩、日東、深圳先進院
騰訊公司:小Q機器人
 |
|
|
|
|
|
|
方 進 |
|
|
|
|
|
|
騰訊小Q機器人方進總監以情感伴侶類機器人——小Q為例,展示服務機器人定位與主張的重要性。其中語音打字、聲控上網、觸控、股票播報、讓老人輕松接入互聯網生活都是其在定位與主張上的功能性與理念性延伸。
對于工業機器人發展的啟示是,它將機器人與文化創意、與互聯網開放平臺整合,將互聯網云服務通過語言對話、手勢、觸控等自然交互方式為用戶提供更豐富應用。是QQ線上生活向下延伸的承載。換向思考,工業機器人在向線下開拓同時,是否可以向線上延伸?
中集集團:物流與倉儲類機器人
中集集團巍總從中集集裝箱與道路運輸領域的發展,談到機器人的需求,尤其是物流及倉儲類機器人的需求。他表示,中集考慮工業機器人源于自身產業升級的需要,理想目標是用工業機器人替代20%的工人,需要的工業機器人是幾千臺甚至上萬臺,由于公司有工業智能方面的基礎,希望在這方面進一步學習、嘗試。
福士工業:市場渠道建設與產品“定制化”建設并舉
 |
|
|
|
|
|
|
李 俊 |
|
|
|
|
|
|
福士工業市場部負責人李俊分享了福士工業在多關節機器人、龍門數控工作臺、XYZ三坐標及智能流水線等產品的應用,其中福士工業在2012年中不僅將水平四個關節機器人量產銷售至日本,還參與富士康工廠100萬臺工業機器人自動化整改項目中,并成功推出工業6關節機器人產品以及成功打開氬弧焊焊接機器人市場渠道。
李俊同時透露2012年福士的銷售額增加了150%左右,主要增長來自工業機械手領域,客戶仍來自珠三角、長三角地區。
另外,2011工業機器人市場相關數據顯示,工業機器人市場按類型分,使用量最大的工業機器人為:焊接、噴涂和搬運。這三種類型的工業機器人總銷量占到整體銷量的61%。其中焊接機器人主要應用在汽車工業領域,如汽車整車生長線;噴涂機器人在汽車整車領域是最廣泛的應用;搬運機器人在電子3C行業和食品加工等勞動密集行業廣泛應用。
中科萊恩:汽車零部件沖壓數字化車間
 |
|
|
|
|
|
|
暢志軍 |
|
|
|
|
|
|
中科萊恩總經理暢志軍表示研制數字化車間的目的在于降低成本,增加生產效率。根據國外統計資料報告,采用數字化車間可減少產品上市時間30%,減少生產工藝規劃時間40%,生產產能提高15%,降低生產費用13%。而目前汽車零部件沖壓車間不僅勞動效率低,勞動強度大,還對沖壓人員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
在數字化車間主要應用的機器人包括自動分揀機械手、防腐噴涂機器人、自動上下料機器人、高速高精度機器人。
日東:物流與倉儲的柔性化
 |
|
|
|
|
|
|
時 曦 |
|
|
|
|
|
|
日東代表時曦博士從柔性化發展角度提出,自動化生產線以及機器人發展勢在必行,他表示,一般的柔性化生產包括轉產不改線、AGV取代滾筒線等。其中軟件是柔性的核心,包括一系列開發環境應用軟件等。同時,他透露機器視覺與“云計算”在智能流水線上的應用在未來將有大發展。現在的局限是,整系統快速集成領域,軟件研發尚未得到有利突破。
深圳先進院:經濟型機器人技術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謝小輝研究員表示,由智能制造帶來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將改變國際制造業的工業格局,作為智能制造極具代表的傳統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對效率提升、降低成本有很好成效,但同時也存在成本高、維護費用高、使用要求高“三高”情況。在此情況下,經濟型機器人技術應運而生,重點發展機器人種類包括經濟型模塊化工業機器人、經濟型噴漆機器人、經濟型弧焊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