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文:2017年第三期

 

338億
    近日,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與LoupVentures發布的報告顯示,預計到2025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的規模將增長175%,達到338億美元左右。

    不過,這一增長的主要驅動器將不再是過去幾十年人們所看到的用來組裝汽車的金屬機械臂。新一代的制造業機器人正在崛起,與傳統機械相比,他們的體積更小,更加協作,且更具有感知能力。到2025年,這種所謂的“協作機器人”將構成工業機器人銷量的34%。而2016年,此類機器人僅占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的3%。


 

2280萬
    近日,日本機器人初創公司SevenDreamersLaboratories完成一筆了2280萬美元的融資。據悉,SevenDreamers將利用本次融資擴大銷售網絡和研發新技術,并計劃在2017年內使全球首臺自動疊衣機Laundroid商品化。

    本次的投資方包括如私募基金KKR的聯合創始人HenryKravis和GeorgeRoberts、中國復星國際、日本物流公司鈴與株式會社、大和證券集團以及滋賀銀行。


 

1億
    北京時間6月20日上午消息,市場研究公司IDC預計,到2021年,虛擬現實和現實增強頭顯的出貨量將接近1億臺。去年,全球這類產品的出貨量不到1000萬。

    IDC表示,到目前為止,虛擬現實頭顯,尤其是基于智能手機的頭顯,最受歡迎。

    IDC移動設備追蹤服務高級分析師杰特什·烏布拉尼(JiteshUbrani)表示:“未來6到18個月,虛擬現實市場將受到進一步推動。PC廠商和微軟將推出可以連接PC的頭顯,而高端的獨立虛擬現實頭顯也在進入市場。”他指出,更低的價格,以及對PC硬件要求的下降將使虛擬現實設備進一步普及。


 

8000億
    6月15日,據市場研究公司IDC發布報告稱,2017年全球物聯網總體支出將同比增長16.7%,略高于8000億美元。

    報告預計,到2021年,全球物聯網支出將達到1.4萬億美元。其中包括企業對物聯網硬件、軟件、服務和網絡連接的投資。

    IDC表示,制造、貨運監控和生產性資產管理等領域將吸引最多的投資。智能管網技術將被用于電力、煤氣和自來水,而智能建筑技術預計今年也將吸引可觀的投資。


 

4000億
    作為中國的制造大省和全球重要的制造業基地,到2020年,廣東智能裝備產業增加值將達4000億元,到2025年,廣東將涌現一批掌握核心關鍵技術、擁有自主品牌、開展高層次分工的國際化企業。記者從正在進行的“粵造粵強——廣東創新驅動、智能制造”全國40多家媒體網絡采訪活動獲悉了上述信息。


 

53億
    從2018年開始,我國首批進入市場的新能源汽車鋰動力鋰電池將面臨報廢回收的問題。據預測,2018年,我國動力鋰電池廢舊回收市場將初具規模,累計廢舊動力鋰電池超過12GWH、報廢量超過17萬噸,從中回收鈷、鎳、錳、鋰、鐵和鋁等金屬所創造的回收市場規模將超過53億元。到2020年,我國車用鋰電池累計報廢量將會達到20萬噸。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和時間的推移,動力鋰電池回收的壓力會越來越大。而實際上,2015年報廢動力鋰電池累計為2~4萬噸,對應的電池回收率僅為2%,即0.04~0.08萬噸。以現有的回收能力,想要擔起未來20萬噸的“重擔”,無疑是杯水車薪。


 

50%
    通過手機定位,找到距離最近的電動汽車,用手機開鎖后就可以駕駛,直至停下來留給下一位客戶使用。6日在北京召開的2017國際電動汽車示范城市及產業發展論壇上,科技部部長萬鋼描繪了這樣一個場景。作為第八屆清潔能源部長級會議暨第二屆創新使命部長級會議的重要邊會之一——2017國際電動汽車示范城市及產業發展論壇以“深化全球多邊化合作,推動交通電動化轉型”為主題,來自中國、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國家及地區的300余名嘉賓參加會議。科技部的數據顯示,到去年年底,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量突破50萬輛,保有量超過100萬輛,在全球的占比都達到了50%。


 

551億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MarketsandMarkets發布的報告,2017年,全球海上風電市場約270.2億美元,預計到2022年增長到551.1億美元,期間復合年增長率達15.32%。

    由于能源需求不斷增加,發電構成中的可再生能源份額不斷增加,能源效率要求嚴苛的碳減排,以及支持可再生能源部署的政府激勵,因此全球市場正見證顯著增長。

    根據位置,淺水區是最大海上風電市場。在海上風力發電機三大水位中,淺水區預計占最大份額。由于天氣條件好,淺水區的開發一般具有成本效益,而由于維護成本高,在深水區安裝風力發電機成本昂貴。然而,根據地區、渦輪機容量和風速,海上風力發電機將安裝在所有三個水位。由于天氣條件好,歐洲國家的淡水區占明顯優勢。


 

ABB聯手Irisbond發明眼控機器人
    為了幫助手部移動困難的癱瘓病人下棋,瑞士ABB聯手西班牙眼動追蹤軟件開發商Irisbond,共同打造了一款可以讓人用眼睛控制的機器人。目前,該機器人還在概念演示階段。據了解,在工作時,用戶可以通過移動眼睛目光所在點來控制該機器人的機械手。在使用時,人們只需要看著眼前屏幕上與實物布局相同的棋盤,并通過注視板上特定部件和斑點來世機械手的物理部件進行移動。該款機器人機身白色,“頭部”有攝像頭,重點機械臂部分為黑色,具有多自由度,接到指令后可靈活運動。機器人手部有兩個“手指”,可以完成拿棋子、與手臂協同運動到指令位置、下棋等動作。


 

安川電機多用途機器人正式上市發售
    電據日本《SankeiBIZ》報道,日本工業機器人“專業大戶”安川電機開始發售多用途機器人“MOTOMAN-GP25”。多用途機器人“MOTOMAN-GP25”搬運能力大幅提高,以往機型最多能搬運12公斤,而“MOTOMAN-GP25”最大能搬運25公斤,能力增加了約1倍,這也大幅拓寬了“MOTOMAN-GP25”在搬運零部件和裝配作業等工序上的“勞動能力”。此外,多用途機器人“MOTOMAN-GP25”取消了以前的最高限速,通過改善加減速控制,實現了不受機器人姿勢影響而最大限度地縮短了加減速時間。不僅如此,通過新的軌跡控制技術,軌跡誤差減少了80%。


 

西門子為數字化企業構建安全、高效的工業通訊
    西門子近日在京啟動“西門子工業通訊創新之旅”,展示針對企業各個層級網絡架構的通訊集成解決方案。數字化是企業提升生產力、靈活性和效率,縮短上市時間并提供優質產品的關鍵。企業的海量數據需要通過高效的大容量通訊網絡進行傳輸,提供給數字化企業的軟件套件和“數字化雙胞胎”以進行數字化建模,還要在未來傳送至通過云端建立的以客戶為中心的信息互動網絡。在這個過程中,工業通訊為數據和信息的端到端安全、高效傳輸提供了保障。


 

英威騰順利獲取TÜV首張功能安全證書
    6月14日TÜV南德于深圳市英威騰大廈為英威騰Goodrive20系列變頻器頒發了功能安全的認證證書,深圳市英威騰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董瑞勇先生及TÜV南德大中華集團副總栽RobertPuto先生出席了此次頒證儀式。隨著系統集成技術的快速發展,工業控制及自動化領域智能化要求越來越高,電氣、電子和可程序設計電子系統越來越復雜,由此帶來的設備失效風險的增加,引起設備的故障而導致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事故時有發生。為了提高設備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市場開始更多的關注功能安全,在軌道交通,電動汽車,自動控制,過程控制,提升機,電梯行,機床等等行業上,對功能安全的需求尤為突出。由深圳市英威騰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Goodrive20系列變頻器功能安全達到SIL3、PLe、Cat.3安全等級,很好的滿足工業控制、電梯行業、機床行業的功能安全需求。


 

霍尼韋爾正式收購工業網絡安全領軍企業Nextnine
    近日,霍尼韋爾宣布已簽訂收購Nextnine公司的最終協議。Nextnine是一家私營的工業網絡安全管理解決方案和技術供應商。隨著Nextnine業界領先的安全解決方案及安全的遠程服務功能的加入,霍尼韋爾現有的創新網絡安全技術將得以加強,霍尼韋爾互聯工廠網絡安全解決方案的客戶群也將顯著增加。


 

施耐德電氣推出EcoStruxure實現工業物聯
    2017年施耐德在創新峰會推出面向工業領域的EcoStruxure架構與平臺,通過這個具備開放性、交互性的平臺,全面覆蓋工廠及機器設備,從而讓施耐德電氣助力工業互聯網發展,幫助工業客戶簡化運營,利用開放性技術實現提質增效。


 

庫卡將與美的聯手開發個人助理機器人
    德國最大工業機器人制造商庫卡集團制定了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打算在美的集團的協助下進軍個人助理機器人市場。美的在去年斥資45億歐元收購了庫卡。

    自2009年以來,蒂爾·羅伊特(TillReuter)一直擔任庫卡CEO。羅伊特稱,他看到了利用美的在消費者領域的專長,開發協助處理家務事的機器人的潛力。

    “美的并不從事任何機器人或自動化業務,所以庫卡就是美的的自動化業務,”他表示,“同時,他們擅長做消費者行業。因此,我們想聯手開發消費者機器人。”


 

新時達擬4.05億元收購之山智控100%股權
    新時達6月12日晚間公告,公司及全資子公司上海新時達線纜科技有限公司與交易對方簽署購買資產協議,擬以自有資金合計4.05億元收購交易對方合計持有的之山智控100%股權。

    值得注意的是,評估報告顯示,截至評估基準日2017年3月31日,在持續經營前提下,之山智控100%股權的評估值為4.06億元,較之山智控經審計的凈資產賬面值評估增值3.63億元,增值率851.27%。


 

陽光電源儲能逆變器順利通過美國UL認證
    近日,陽光電源儲能逆變器SC250KU順利通過美國UL認證,這是國內兼具并網和離網功能的儲能逆變器首次獲得UL認證,意味著陽光電源儲能逆變器打開了進入北美市場乃至全球市場的綠色通道。美國UL認證主要是針對產品安全性能和保護性能,包括電擊危險、著火危險、逆變器在電網異常條件下的響應等方面進行測試考核。認證測試過程以嚴格全面、評估周期長著稱,是全球范圍內最權威的安全認證之一。在美國,UL標志已成為信任的象征,消費者選購產品時都會選擇帶有UL認證標志的產品。


 

科技部部長萬鋼:氫能燃料電池汽車將成重要發展方向
    科技部部長萬鋼近日在吉林長春發表演講時表示,氫具有來源廣泛、大規模穩定儲存、持續供應、遠距離運輸、快速補充等特點,在未來車用能源中,氫燃料與電力將并存互補,共同支撐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

    萬鋼是在第十九屆中國科協年會“未來出行——氫燃料電池及智能車輛技術”國際研討會作出上述表述的。他說,氫能燃料電池目前在壽命、可靠性、使用性能上基本達到車輛使用要求,國外主要國家和地區高度重視氫能燃料電池汽車戰略地位,給予持續支持。


 

瑞士研發成功可精確測定電磁波頻率的量子傳感器
    近日,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發布消息稱,該校固體物理實驗室研發成功一種可精確測定電磁波頻率的量子傳感器。

    這種量子傳感器的基礎材料是寶石,具有完好的由碳原子形成的晶格,通過將氮原子滲入其中,氮原子取代其中的部分碳原子并在氮原子附近的晶格中形成“空穴”,形成所謂“氮-空穴-中心”,這種空穴是具有兩個能級態的量子系統(量子比特),借助微波或激光作用可對其狀態進行調控,將其置于一種處于兩個能態復合的狀態,可測量微弱的電場或磁場。


 

中國硫化鋰電池材料研究獲進展或推動電動汽車進步
    近日,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張躍鋼課題組自主研發設計了原位掃描/透射電鏡電化學芯片,實現了其對硫化鋰(Li2S)電極充電過程的實時觀測;在充分理解Li2S充放電機理的基礎上設計了高氮摻雜石墨烯負載硫化鋰材料作為電池正極,并通過控制充電容量和電壓,顯著提升了Li2S的容量利用率及循環壽命,相關成果發表在AdvancedEnergyMaterials雜志上。


 

上海將利用可再生能源給電動汽車充電
    數據顯示,2016年上海新能源汽車發展實現“雙突破”:制造業產值當年首次突破100億元,達到132.6億元,同比增長23.4%;推廣數量累計首次突破10萬輛。全年上海市共實現新能源汽車推廣上牌45474輛,在全國率先成為新能源汽車推廣總量逾10萬輛的城市(其中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約占75%),躍居全球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最大的城市。此外,2016年完成新建充電樁3.63萬個,累計建成各類充電樁5.8萬個,其中私人及專用充電樁5.1萬個、社會公共充電樁0.7萬個。上海示范站已經開始用太陽能分布式能源為電動汽車充電,將來國家智能電網建設后可以把太陽能、風能、水能、生物質能發的電充到電池汽車上面。


 

科技部設立20億元智能機器人專項資金
    近期,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研究員劉進長在第四屆中國機器人峰會上透露,科技部已設立規模為20億元的智能機器人重點專項資金,用于支持包括從基礎研究、到關鍵技術和示范應用等各個環節的發展。

    劉進長介紹,我國機器人產業從基礎零部件制造到整機生產以及系統集成制造等都有較大進步,中國已成為工業機器人應用第一大國。

    據悉,在本屆機器人峰會上簽約的項目共有26個,總投資368.74億元,分三大類,其中:中科院協同創新體戰略合作等綜合類項目7個,和創智建北斗導航等智能制造類項目8個,方太數字化工廠等智能制造應用集成改造類項目11個。


 

國內首個新型磁懸浮垂直軸風力發電項目開建
    6月6日,國內首個新型磁懸浮垂直軸風力發電項目在宜陽縣柳泉鎮丁灣村開工建設。該項目致力于實現國內新型風機制造產業化,打造綠色新型清潔能源基地。新型磁懸浮垂直軸風力發電項目由匯民新能源投資集團和中韓亞泰集團聯合研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填補了省內乃至國內空白。


 

機器視覺崛起,工業機器人成產業熱土
    隨著我國制造業的快速發展,中國本土的企業也逐漸興起,出現了一批具有一定實力的機器視覺研發生產企業。同時,機器視覺應用范圍逐步擴大,工業機器人成為產業進一步發展的熱土。

    工業4.0時代,工廠的自動化設備通常只能應對精確位置,不像人工可以處理簡單偏差。而機器視覺能縮短這一差距。根據公開資料,2016年中國機器視覺市場總額達到38億元,近5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6.6%。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伺服與運動控制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直驅與傳動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中國傳動網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
往期雜志
  • 2025年第一期

    2025年第一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5年第一期

  • 2024年第六期

    2024年第六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4年第六期

  • 2024年第五期

    2024年第五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4年第五期

  • 2024年第四期

    2024年第四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4年第四期

  • 2024年第三期

    2024年第三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4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