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端市場需求放量,運控產業迎來新格局
文:鄭銘宇2017年第二期
當前,在產品加速迭代的大背景下運控市場新的格局動向,讓我們更清晰地看到運控產品發展某些比較明顯的趨勢和方向,在各家幾乎步調一致地推出一大波同類型、趨同化產品的同時,正好恰逢設備制造業艱難的低谷轉型期,在運控設備用戶使用行為改變的合力作用下,一個全新的工業運控市場格局正在逐漸形成中。
“金字塔型”向“菱形”市場過渡
首先,還是回過頭看一下這幾年國內運控市場的發展情形。以2014年為例,國內市場中的運控品牌大致可分為兩大陣營的產品體系:一類是以歐美系品牌(紅色區域)為主導系統型產品,占據相對較小的市場份額,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品牌有SINAMICS、IndraDrive、ACOPOS、Kinetix;另一類則是以日系產品為代表的“亞裔”品牌,以元器件級別伺服產品為主,在數量上占據著市場的主導,如:∑系列、MR-J、MINAS、ASDA等等。盡管Mitsubishi和Schneider等品牌也有各自的總線型伺服系統,但在當時的市場環境下,占據主要銷量的產品仍然是單體獨立型產品。
這個市場其實是一個非常明顯的“金字塔型”格局。大家習慣于將這兩類運控體系用“高端”和“低端”來形容,不過這里更愿意用系統型和元器件級產品來區分。
由于這兩類產品在總體硬件采購成本上的巨大差異,用戶在產品選擇上很容易因為受到采購預算和使用習慣的影響而傾向于某一陣營:如果預算有限就不得不放棄集成運動控制系統的各種優勢和益處,再復雜的應用也要花費大量人工和工時,有時還要在性能和功能上做大量妥協;而如果有必要使用集成運動控制系統,就必須承受高額的硬件采購成本。
因此,當時運控市場中的競爭,極少發生在兩個產品體系之間,而更多是出現在兩大產品陣營內部;盡管兩個體系的產品無論從設計制造理念上,還是所涉足的行業應用方面,都很不相同,甚至完全是對立的,但卻很少看到在實際設備項目競標中同時出現來自兩個不同陣營的產品。例如以前很少能看到MINAS和SINAMICS之間對決或者∑系列和IndraMat之間的PK,或者說,在原來的市場格局中,基本很難看到兩大陣營交叉重疊的中間市場的存在。
從近期各家推出的新產品看,這兩年的一個很明顯的趨勢是,很多原來的“元器件”級別運控產品都在產品升級或換代時增加了運控系統總線接口,并作為首選項推出。顯然這些廠家們應該是都看到了用戶對于總線型集成運控系統的“剛性需求”,才會將產品從原來的所謂“低端”迅速向上升級換代。
與此同時,市場中的產品更新迭代,以及另外一股自上而向下、放下身段式的“潮流”——原本那些經典的總線型運控系統品牌都在這兩年迅速推出各自的經濟款系列產品,如:IndraDriveHCS01、Kinetix5500、ACOPOSP3等,其中最為激進的當屬SINAMICS系列新款V90,為用戶提供包括脈沖和ProfiNet總線接口的選項,配合其S7系列控制器,簡直就是直接對日系品牌們的挑戰。當然,這些傳統“高端”運控品牌產品線向下延伸的動作,其驅動力源自集成運控產品一直以來給用戶帶來的系統成本壓力。
這一上、一下的變化,使得原本基本相對獨立的兩大陣營在本來幾乎不存在的那個“中間”區域不期而遇,并在這里迅速匯集形成一個巨大的產品庫,為用戶提供著大量(并且越來越多)的“中端”運控產品選項。
這樣一來,原來使用元器件級(如脈沖型)產品的用戶,并不需要增加太多成本,就可以將設備升級到總線型集成運控系統,并且隨著設備自動化程度提高帶來的運控軸數的增加,越來越多的用戶將會愿意為了新系統帶來的益處而買單。而那些原來已經在使用“高端”集成運動控制系統的用戶,如果沒要必要使用各種“高級”功能,如:共直流母線、集成運控安全等,完全可以通過使用“中端”集成運控系統產品,從而節省大量硬件成本的開支。
事實上,廣大設備用戶對于中端產品需求的驅動力一直都存在,而現在這些“經濟款”集成總線運控產品的大量出現,迅速將這個原來“夾縫”中的市場做實,并且很有愈來愈大的趨勢,而原來“高端”和“低端”的市場,在比例上很有可能逐漸“萎縮”,即市場從“金字塔型”向“菱形”過渡的含義,如圖1所示。
圖1隨著“經濟款”集成總線運控產品的大量出現,市場正從“金字塔型”向“菱形”過渡
所以,這個巨大“菱形”的形成,是在設備用戶使用行為驅動力的推動下,產品廠商試圖通過其新產品搶占潛在市場而激烈競爭的必然結果。
中端市場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
同時,能夠提供中端集成總線型運控產品,進入這個菱形市場的核心區域,幾乎已經成為工業運控廠家在當下市場中生存進化的必修課,否則將很有可能面臨被邊緣化甚至被淘汰的風險。可以看到即使像MINAS這樣的頭牌,都不等A6的總線型產品推出,就立刻用舊款A5的升級版來補足自身產品空缺,這是為了避免自己成為運控界的“NOKIA”。
然而當各大產品廠商幾乎同時看到這個看似新的市場需求,全都一股腦兒的沖入這個“藍海”時,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出現了,在這個“中端”市場中一下子涌現出眾多趨同化的“MeToo”產品(圖2)。毫不夸張地說,在用戶還沒有來得及選擇的時候,這個市場其實已經變成“紅海”了。所以,目測未來在這個級別的運控系統應用中各家之間的角逐將會呈現出空前白熱化的局面,而且這個競爭的激烈程度將會愈演愈烈,原因很簡單,因為后續還會有不少品牌產品陸續進入這個“中端”市場,就像前面說的,這已經是一門“必修課”,沒有誰愿意在這場廝(bian)殺(ge)中提前出局。
圖2在這個“中端”市場中一下子涌現出眾多趨同化的“MeToo”產品。
那么問題來了,先是用戶的應用需求催生出這些“同質化”的產品,然后伴隨著用戶行為的迅速轉變促成了這個“菱形”市場的局面,那么接下來在這樣一個競爭愈發激烈的"紅海"市場中,各個廠家又將會使出什么樣的解數,這種格局下的產品技術走向又將如何呢?有一點應該是非常肯定的,就是繼續在競爭中尋找用戶需要的差異化價值......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