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建設應如何入手?
文:劉恒2017年第二期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隨著近一年來中央和各地方政府對智能制造建設大規模的產業和科研基金投入,為智能制造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和資源,上海、天津、珠三角等地紛紛出臺了有關智能制造應用工程的建設規劃,于是乎,一時間掀起了一股國內智能制造工廠的建設熱潮。但實際上,無論是德國“工業4.0”,還是“中國制造2025”,圍繞智能制造這一目標,仍然存在著許多建設思路有待進一步清晰的課題:如智能制造的標準是什么?精益生產如何與自動化信息系統相融合?如何根據不同行業企業的特殊性來搭建信息模型?……,畢竟歸根到底,任何生產模式的改變都要服務于制造業的終極目標:即保證產品的高品質、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制造成本。

王海濱:智能工廠建設需圍繞制造業核心價值鏈
眾所周知,“工業4.0”的建設目標即是智能化工廠,其中需要運用到信息技術、傳感技術、執行技術及各種各樣的通訊標準等等;同時,這一建設過程還要求上游、下游、中游和廣大使用者之間要建立起一套廣泛認同的應用標準。但現在,大多數情況下很多制造業更多的是在局部單一企業內部或者是幾個企業之間實現協調工作,還不能把整個大環境的“孤島”串聯起來。“工業4.0”的特征是生產自動化不僅發生在車間制造現場,同時也發生在企業的研發流程、供應鏈管理流程、質量管控流程、生產訂單不同重要級訂單排序流程等等,即所有這些管理流程都需要實現高度自動化、智能化,并且形成從上到下、整體全流程、端到端的自動化制造體系。
除了在企業內部,對于產業鏈上、中、下游不同的分工企業來說,“工業4.0”的另一個特點是不同企業之間如何能夠在同一產業鏈上實現生產數據的共享,也就是我們談到的,借助云技術在云端進行數據分享,這是智能化生產的又一個重要特征或表象。
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數字化工廠集團總經理王海濱
要建立智能化的生產工廠,首先需要針對制造業的價值鏈形成過程做分析。大致上,現階段制造業的核心價值鏈主要包括五個步驟:第一步是產品研發;第二步是生產技術研發;第三步是工廠建設;第四步是工廠運營;第五步是對產品以及工廠進行生命周期的服務維護。因此,我們認為,要構建一個自動化以及數字化工廠,需要為制造業用戶提供上述五個步驟中他們所需要用到的軟件、硬件和解決方案。西門子把電氣化、自動化和數字化作為公司將來發展的核心,始終圍繞客戶的價值鏈,依照產品研發、生產技術、工廠建設、工廠運營,以及產品和工廠服務維護這一流程,不斷完善自身產業鏈,幫助用戶提高生產力水平。
以流程工業和離散工業為例,離散工業相比流程工業應用數字化技術來提升生產力方面的實踐要走在前面一點。但總體上而言,離散工業和流程工業都是在用戶需求的驅動下,采用先進的數字技術來實現工廠各個生產環節建設的最優化。西門子數字化工廠的概念是在同一平臺上進行生產信息的各方互動(業主、設計院、集成商等),盡可能減少各方的溝通時間,通過數字化方案在一個統一的軟件平臺上加速現代化制造工廠的建設。
另一方面,智能化工廠建設的一個關鍵要素是一一“打通”,即從產品設計開始,所有設計數據、生產數據,以及生產線上的各種數據等都可以被用來作為產品質量控制的依據;并且所有產品的形狀、材料、顏色等都可以按照消費者的需求實現定制化生產,形成個性化的訂單,充分體現出智能工廠在生產靈活性、產品上市時間、生產效率以及研發周期方面的巨大優勢。
李虹:智慧制造應從頂層設計入手以生產過程的信息化落地
當前,制造業領域正在進行著一場轟轟烈烈的“智造革命”。然而,智能制造并不是對信息化等技術的簡單疊加運用,它必須建立在全面的現場感知、數據采集和智能控制的基礎之上,而符合現場需求的優質自動化元器件產品則是智能制造必不可少的重要設備。在核心器件部分,各類傳感器、編碼器、控制器、執行器等等都是關鍵組成部分。
宜科(天津)電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虹
在宜科公司目前開發的產品中,編碼器包含工業增量編碼器、絕對值編碼器、專屬行業編碼器等多個類別,擁有多年的技術經驗積累和眾多成功案例。此外,RFID技術,特別是超高頻RFID,由于其具有優異的長距離信息快速讀寫的技術優勢,因而成為了支撐信息識別解決方案的主流元器件。宜科開發的系列RFID讀寫頭分別采用目前主流的超高頻和高頻射頻識別技術,兩種技術優勢互補,實現了工業級可靠識別,兩個系列的讀寫頭均可通過總線網關模塊兼容工業現場總線,同時通過標準TCP/IP或RS485接口直接與上位機連接,實現生產制造和信息管理的數據交換和追溯識別。
對于當前著手實施或正在實施智能制造的企業而言,往往容易陷入局部改革的誤區,認為所謂轉型就是單純地引入機器人,至于哪個環節需要機器人、如何使機器人與已有設備協同配合等問題,他們并沒有考慮清楚,甚至有一些企業把“工業4.0”等同于局部的自動化改造,導致實施的過程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事實上,基于我國制造業的生產力發展水平,對自動化設備進行局部改造并不一定能夠發揮出真正的作用,我們應該從智慧工廠的頂層設計入手,以生產過程的信息化落地。
首先,智能制造是一個戰略問題。企業管理者要根據自身的行業特點進行方案設計,要考慮到生產制造的縱向集成(工廠的執行層到系統層的集成),同時也要將生產制造的橫向集成(從設計、生產到推向市場)作為依據,從這兩個維度去進行整體方案的設計,隨后再根據企業自身的實踐情況和預算,進行一個長期的規劃。其次,智能制造是一個技術問題,要思考有哪些方法能夠實施這個規劃。由于信息透明本身會帶來一定程度的效率提升,如果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籌劃升級,將會帶來更大幅度的效率提升,進而使生產過程走向智能化。再次,智能制造是一個管理問題。在生產過程信息化的過程中,管理者必須將設備、物料、產品以及生產線上的人工工位都管理起來,如此才能實現所有生產要素的全透明、可追溯。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