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清科集團旗下私募通統計,2016年上半年中國并購市場共完成交易1645起,披露金額的并購案例總計1182起,共涉及交易金額7836.87億元。其中國內并購1518起,海外并購107起,外資并購20起,中國企業正在全球加強并購攻勢。分析人士指出,中國舉全國之力獲取海外的尖端技術和品牌,以幫助提升本國的產業水平。此外,因國內經濟減速,中國企業不畏摩擦到海外尋求活路的動向不斷擴大;同時國企改革和過剩產能優化推動機械制造行業上半年完成并購案例155起,占比9.4%,在中國并購市場行業中排第三位。
中國并購熱潮整體概況
據清科集團旗下私募通統計,2016年上半年中國并購市場共完成交易1645起,同比提高25.7%,環比上升18.9%;披露金額的并購案例總計1182起,共涉及交易金額7836.87億元,同比上升76.9%,環比上升30.5%,平均并購金額為6.63億元。2016年上半年國內經濟繼續承壓,國家繼續大力推進供給側改革和國企改革,通過兼并重組促進資源整合流動,同時新興產業巨頭的行業布局也不斷加快。從并購類型上看,2016年上半年完成國內并購1518起,產生交易金額5,830.53億元;海外并購107起,涉及交易金額1764.46億元;外資并購20起,交易金額共計241.89億元。
另據清科集團旗下私募通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開始的以及尚在進行中的并購案例為2868起,其中披露金額的2340起案例涉及交易金額1.48萬億元,與2015年全年完成的交易規模相比還超41.8%,其中139起進行中海外并購交易創出5428.75億元的歷史天量。
海外并購持續走高機械制造行業排第三
2016年上半年,盡管跨界并購審批收緊對并購市場形成利空,但整體并購依舊延續了火熱的態勢。2016年上半年進行中的海外并購案例有139起,其中披露擬并購金額的案例數113起,涉及交易金額高達5428.75億元,平均單起并購金額達48.04億元。2016年第二季度延續了一季度的海外并購火熱態勢。其中,在眾多國內外收購行業中,2016年上半年中國并購市場完成的1645起并購交易分布于互聯網、IT、機械制造、金融、生物技術/醫療健康等23個一級行業。從并購案例數方面分析,機械制造行業排名第三,國企改革和過剩產能優化推動行業上半年完成并購案例155起,占比9.4%。
在此,僅列出2016上半年工業相關部分重大收購事件:中國化工集團公司(ChemChina)以9.25億歐元(10.1億美元)收購Onex基金擁有的全球領先德國橡塑化機制造商克勞斯瑪菲集團(KraussMaffei),這是迄今中國在德國最大的投資。
海爾集團以54億美元收購通用電氣(GE)家電業務,雙方將在全球范圍內合作,共同在工業互聯網、醫療、先進制造領域提升雙方企業的競爭力。
中聯重科(Zoomlion)擬以33億美元收購美國機械生產商特雷克斯(5月27日終止收購),這宗交易或將催生全球最大的起重機制造商之一。
均勝1以195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2624萬元)收購美國工業機器人制造商EVANA的全部股權和相關知識產權。
美的集團以292億收購德國工業機器人制造商庫卡集團(Kuka)30%以上股份,該交易成為規模最大的主動收購交易之一。
并購核心動力——三大優勢驅使
據統計,今年頭四個月里,中國公司進行的海外并購嘗試次數比去年全年都要多,僅前兩個月,就已經有超過100起中國企業發起海外并購,交易總額達816億美元,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海外并購如此火爆呢?在這個大并購的時代,全球并購似乎已經成為中國企業擴張的必經之路。通過并購海外知名品牌,占領國內高端市場,并借道拓展海外市場,最終走上國際化道路,是諸多中國企業海外并購的戰略規劃路線圖。
吸收海外優質企業先進技術彌補自身短板
隨著科技發展,中國要想實現成為世界制造業大國的目標首先要掌握實現這個目標所需的知識和技術。很多中資企業通過幾十年的發展,盡管積累了足夠規模的資本以及市場競爭力,但是像技術、研發、全球的營銷網絡以及品牌的管理和運營等方面,對很多中資企業而言都是比較薄弱的環節。進行海外收購,有利于中資企業拓展全球市場,同時也能獲取一些比較重要的研發、設計平臺以及國內外優質的技術人員,這對于中資企業實現經濟結構從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產業轉移。
全球經濟處于復蘇期海外存在大量優質低估值企業
2015年中國經濟增長率實際為6.9%,為25年來最低水平,進出口低迷,制造業持續生產過剩。自2015年下半年以來,在寬松資金面的支持下,部分企業能接觸到低成本的貸款,實體經濟投資意愿有所回升。然而進入2016年后,中國經濟前景的不透明感仍然很強。相較之下,目前全球經濟尚處于復蘇期,存在大量優質低估值企業,所以在這個過程中來進行收購兼并的活動,相對而言是具備一些比較有利的條件。
人民幣持續貶值出于對國內經濟的擔心
2016年上半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下行1280個基點,未來短期內預計仍將承壓,企業加強海外優質資產配置以抵御風險。去年“8.11”匯改的初衷是增強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化程度,但卻在海內外引起了巨大震蕩。雖然央行在離岸和在岸市場進行了大規模的外匯干預,促使市場對人民幣過于悲觀的預期得到修正,但企業憂慮人民幣仍將承壓,從而加強了海外優質資產配置以期抵御風險。
海外并購熱度不減需慎重
境外并購已經成為中國企業高水平參與國際分工合作的一種重要方式,對提升中國企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服務國內經濟轉型升級,發揮著重要作用。盡管有著上述諸多的益處,然而海外并購在實際操作中仍然有著許多的問題需要克服。
海外并購,并購只是手段,而投資回報率或效益才是目的。中國企業的海外并購目標無外乎兩個,一是擴張市場,二是謀求技術。事實上,后者更受青睞。與外資品牌相比,在一些行業上中國企業尚有不小的差距,跨國“掃貨”有很大一部分緣自技術驅動。因此,在并購中,不僅要評估并購目標的盈利能力,更重要的是,要看其是否有知識產權、核心技術。其次,企業在向海外擴展的過程中,要防止一種傾向,就是為兼并而兼并,或為了規模而兼并,看到別的企業到國際上收購企業,也盲目跟風。
另外,整合成本是企業并購的最大未來風險。在進行海外并購時,不要僅僅考慮并購時的價格成本,有時并購的價格可能較低,但這并不意味著兼并的成本低。對于中國企業來說,實施海外并購后如何將業務、資源進行整合,才是整個并購活動成功的關鍵,無論何種目的的企業并購,都必須在并購后進行整合。如果整合不好,就可能陷入整合的陷阱中,增大跨國經營的風險。以機器人產業海外并購案為例,由于我國機器人企業主要面向的是中低端機器人市場,在并購完成后,如何完成向高端機器人市場的整合,如何經營好并購企業都將是對管理團隊的重大考驗。因此,我國海外并購之路機遇與挑戰并存。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