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服務行業勞動力成本上漲,老齡化趨勢加強,殘疾人康復設施項目建設逐年增加,以及教育需求和新生活方式需求的改變,以及人工智能的發展,多因素共振,可以預見未來市場對服務機器人的需求量會急速增大。
服務機器人即將產業化
據分析,工業機器人已經產業化,服務機器人正處在產業化的黎明。工業機器人已經進入成熟階段,現在被廣泛運用于汽車、3C等領域。服務機器人則剛剛起步,尚處于一片藍海,市場潛力巨大。隨著更多成熟產品逐步被下游廠商和消費者認同,服務機器人的未來發展空間可以繼續擴大,從產業化分散到集中,預計未來在各自領域內,也會出現一些優秀企業。
服務機器人有望成為繼電腦、手機之后的新一代智能終端,成為連接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重要載體。服務機器人多種類、多功能,使其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更為廣泛,更加貼近終端消費者,更有可能實現標準化生產,擁有類似于3C產品的消費屬性,預期在不久的將來,服務機器人有可能會復制實現21世紀初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消費品的快速普及。
以家用清潔機器人為例:據測算,未來中國掃地機器人的市場規模將達到200-250億元,在現有基礎上,未來還有5倍以上市場空間。不過,在未來,掃地機器人會不斷進化,在靜音、定位、友好服務等方面開拓發展,真正實現智能掃地機器人。
中國服務機器人發展三大驅動因素
我國的服務機器人市場從2005年前后才開始發展已經初具規模,但是與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依然發展較晚,差距較大。由于服務機器人需要結合特定的市場進行研發,我國本土企業更容易結合本地文化和環境進行市場定位,從而擁有一定的競爭優勢。國外服務機器人也屬于新興產業,成立時間較短。但是,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人口老齡化比重的上升,我國服務機器人行業依然面臨較大的發展機遇和發展空間。
1.居民收入水平提高
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帶來了新的消費需求。2015年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1,195元,較上一年增長了6.17%,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從2000年的38.2%降到了2013年的35%。隨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人們的消費結構和需求也發生了改變,智能終端應用近年來得到了快速普及,未來家庭用戶可以通過購買服務機器人,取代原先簡單重復的手工勞作和家庭服務。
在服務機器人中,個人/家用服務機器人將最先實現放量生產。2014年,全球服務機器人市場銷售額約59.7億美元,2011-2014年全球服務機器人銷售額CAGR約為11%,其中,專業服務機器人市場份額為63.1%;個人/家庭服務機器人市場份額為36.9%,但由于專業服務機器人單價較高,銷量小,而個人/家用服務機器人更加貼近消費端,單價較為便宜,銷量較大,市場更加廣闊,近年來,個人/家用服務機器人銷售逐年提高。根據IFR預計,2017年服務機器人領域市場規模將接近500億美元,需求總量將達到3,160萬臺/套,成為當今最具有潛力的增長市場,并且個人/家用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將超越專用機器人市場規模。
2.勞動力成本上升
機器人的人工替代效應是服務機器人蓬勃發展的驅動因素。隨著服務行業勞動力成本上漲,老齡化趨勢加強,殘疾人康復設施項目建設逐年增加,以及教育需求和新生活方式需求的改變,以及人工智能的發展,多因素共振,可以預見未來市場對服務機器人的需求量會急速增大。
勞動力成本的上升,讓機器取代人成為一種必然趨勢。據統計,中國制造業從業人員平均工資由2003年的12,671元上升至2014年的51,369元,增幅達到305.41%,教育從業人員工資由2003年的14,189元上升至2014年的56,580元,增幅達到298.73%。僅十年的時間,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了3倍多,中國的人口紅利逐漸減少,放眼全球,歐美等發達國家早就已經開始了機器取代人的產業化歷程,預計未來傳統工業服務及新興產業發展過程中,機器取代人會成為必然趨勢,助推服務機器人成熟產業化進程。
3.人口老齡化比重上升
老齡人口和殘疾人口的較大比重,使得醫療機器人、殘障輔助機器人等成為發展熱點。中國老齡人口比例逐年大幅上升,老年人口撫養比由2004年的11.87%上升到2014年的13.70%,老年人口負擔的加重,對社會保障及醫療服務的需求更加緊迫,服務機器人作為解決供給不足的良好方案,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根據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的統計數據,中國殘疾人康復設施項目由2012年當年新增22個增加到2014年當年新增77個項目,對于殘疾人康復的投入比重越來越大,殘障輔助機器人將迎來發展的春天。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