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市場調研 > 資訊詳情

互聯網造車,開始大退潮

時間:2023-09-04

來源:C次元

導語:當潮水退去,誰在裸泳,一眼便知?;ヂ摼W公司的造車夢,終歸是要醒了?;蛟S是因為水土不服,亦或者從一開始就是“玩票”,當各大車企紛紛下場進行貼身肉搏的時候,頭戴互聯網造車光環的后來者,最終選擇了及時止損。

  其中,除了果斷,更多的還是難以釋懷的遺憾。

  看如今的汽車市場,哪怕成都車展那般的如火如荼,也沒能改變大部分人的悲觀情緒。以至于就連百股漲停的罕見大A行情,都沒有各大車企出頭的“影子”。

  難道,汽車行業真的不景氣了?幾天前,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發文表示:

  2023年1-7月的汽車行業收入53148億元,同比增12%;成本46378億元,增12%;利潤2583億元,同比增1%;汽車行業利潤率4.9%,相對于整個工業企業利潤率5.4%的平均水平,汽車行業仍偏低。7月汽車生產8217億元,增5%;成本7149億元,增6%;利潤407億元,同比下降30%;汽車行業利潤率5.0%。

汽車行業

  換言之,汽車價格戰的大背景下,各大車企不得不犧牲部分利潤,選擇“燒錢”降價,以保住來之不易的市場份額。而這種“賠錢賺吆喝”的舉動,顯然令那些想掙“快錢”的互聯網企業,難以忍受。

  快刀斬亂麻,于是眾多互聯網企業,開始試圖一步步遠離汽車行業的“泥淖”。可問題也接踵而至,如此一番動作之后,他們留下的究竟是一地雞毛,還是所謂的互聯網思維呢?

  01

  資本所追逐的“熱鬧”

  8月28日上午,滴滴出行與小鵬汽車共同宣布,雙方達成戰略合作。

  相關合作內容為,滴滴將向小鵬出售智能電動汽車項目相關資產和研發能力。小鵬汽車將基于此打造一款A級智能電動汽車,項目代號“MONA”,作為其全新品牌的首款產品,預計2024年由小鵬汽車量產推出市場。

  對于小鵬來說,無疑是大大的利好??蓪τ诘蔚味裕钪苯拥慕忉尶赡芫妥兂闪耍霸燔囋觳粍恿??!?/p>

  恍惚中,2021年滴滴大起大落的情形,還在腦海中重演。但所有人都知道,今日之后,這家出行巨頭的造車夢,已然不復存在。退一步講,除去生產資質等限制因素,此時好不容易緩過一口氣的滴滴,繼續造車的不確定性,太大了。

  根據滴滴7月發布的2023年Q1財報顯示,2023年一季度,滴滴的營收達到427.12億元,較上年同期的358.48億元,增長19.1%。

  增長雖好,但難以改變的是,滴滴一季度成本365億,較上年同期的300億元增長21.5%;凈虧損9.18億元的表現,亦是意味著滴滴正處于“回血”階段。

  如此營商環境下,滴滴選擇明哲保身,無可厚非。更何況,如今的汽車市場,已經亂成一團。不難預見的是,當汽車市場第二輪價格戰打響,真正的“燒錢”大戰,也不過剛剛開始。

  資本不傻,不會一頭扎進火坑里。以史為鑒,如今互聯網造車從興起到退潮,與曾經自動駕駛的火熱到冷落,如出一轍。

  曾幾何時,亞馬遜、谷歌、百度、阿里巴巴等全球知名互聯網公司,就開始研究自動駕駛技術,于是大量資本簇擁下,Waymo、Cruise、Argo AI、Apollo等Robotaxi公司,競相出現。

  而現在再去看這些公司,當資本失去了投資熱情之后,除去已經死掉的,其余也就只剩下“求活”兩個字。

  好消息是,歷經7、8年的時間,自動駕駛技術也算是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那么對比著互聯網造車,又能為汽車行業帶來什么?

  對此,不妨再看看另外兩個例子:智己和集度。

  2020年11月,阿里、上汽、浦東新區舉行了簽約儀式,共同出資成立了智己汽車。時至今日,智己旗下已經積累了3款車:L7、LS7、LS6。

  智己L7上市最早,近幾個月銷量僅僅幾百臺。智己LS7上市略晚,但自上市以來,單月銷量未超2000。智己LS6剛剛成都車展開啟盲訂,預售價格區間為23萬-30萬元,誓要在銷量上扳回一盤。

  僅占智己18%股份的阿里巴巴,可能并沒有什么話語權。與之相比,百度大手筆的集度,卻代表了互聯網企業造車的另外一種狀態。

  當時的集度剛剛成立,百度CEO李彥宏就親自來到上海嘉定的集度汽車總部,對集度的員工說,“我很想加入你們,大家一起干?!?/p>

  而時至今日,換種方式求生的汽車機器人,只得借極越才能進一步推出,集度Robo-01也變成了極越 01。

  總而言之,時代大潮推動下,“造車”符合社會發展趨勢,也是大流量所在。所以,各大資本、互聯網企業們,爭相為之做出頻繁動作。

  但這其中的利害關系,千絲萬縷,誰又能分得清楚呢?

  正所謂雁過留聲,互聯網企業所帶來的數據化、流程化、標準化、透明化等,終歸是給汽車行業留下了點什么。而且可以確定的一點,互聯網造車,并不會就此結束。

  02

  是結束,也是新開始

  回想當時,虧損、裁員、后繼無力,每一家互聯網大廠,包括百度、阿里巴巴等老牌公司在內,都“一個頭兩個大”。

  而當“脫虛向實”4個大字,縈繞在每家互聯網企業的心頭,隔壁汽車行業的政策傾斜、欣欣向榮,就成了一條看得見的救命稻草。

  盡管短期看,互聯網造車的熱潮正在退卻,但放長遠了考慮,汽車市場的可操作空間,依舊巨大。

  首先,互聯網企業切入汽車市場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投錢。

  騰訊投資蔚來,阿里投資小鵬、智己,美團投資理想……可以看到的是,互聯網大廠以資本的角色,入股造車新勢力,并不是一件新鮮事。

  但值得注意的一點,投資也是一個技術活,如360投資哪吒,百度投資威馬等,就沒有得到一個好結果。

  其次,是智能化。

  智能座艙與智能駕駛已經成為如今新能源車必不可少的“標配”。毫不夸張地說,傳統車企在智能化、電動化轉型過程中,并不順暢。哪怕是現在,這些車企也需要更多軟件方面的助力。

  作為例證,華為的鴻蒙座艙、HI智駕,魅族的Flyme Auto,百度Apollo等,都在汽車行業有著不小的影響力。

  最后,除了對車本身的賦能之外,互聯網企業還可以賦能到車企本身。

  大數據獲客、精準營銷、標準化工作流程,上云……互聯網企業可以從車企本身進化的角度出發,為其帶來新的意識形態和行事準則。顯而易見,這些數字化轉型的東西,車企依舊需要依靠“工具”實現,而互聯網企業就是那個最合適的“拐杖”。

  可想而知的是,互聯網思維與車企的傳統思維必將產生激烈的碰撞,而且這種進化的“陣痛”再所難免。否則,落后的車企,只能被動“挨打”,被降維打擊。

  “想成為偉大的公司,一定得跟著風走,此時此刻,風口在智能電動汽車”,去年雷軍接受央視采訪的時候,再次提及了風口的重要性,并直言不諱道:“不造車,就落伍了?!?/p>

  所以,如今不造車就真的落伍了嗎?人與人之間的悲歡并不相通,小米、百度、阿里、騰訊各個公司的回答也不會一致。

  只不過,這里可以肯定的一點,除了小米仍在“頭鐵”堅持為小米汽車而戰之外,其余的互聯網大廠,都已經萌生了退意。

  而在他們進入汽車行業的日子里,汽車圈也確實發生了許多變化,至于是好還是壞,留待時間評判吧。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