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品牌審批沒過?小米“造車”再陷風波

時間:2023-01-30

來源:21ic電子網

導語:前段時間,某自媒體博主發文稱“小米造車遇到坎,品牌審批未通過”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該博主發文稱,盡管小米一直想要盡快推出自己的汽車產品,但目前他們仍然未能獲得品牌的審批通過,其造車之舉也漸漸變了味道,成了類似于“資本無序擴張”的模式。

  對此小米公關經理王化也再次發布長文予以回擊,他表示:寫小作文還是有市場的,起碼在微博這種環境下。拿著“權威消息”的大棒煞有其事的點評下,然后話鋒一轉可以說點行業都聞所未聞的外行話,動輒資本無序擴張的大帽子如同萬精油一般抹哪都行。與此同時,王化也再次強調,對于不實的網絡謠言他們將會通過法律的手段保護自己。

  這也讓米粉們再次燃起了對于小米首款汽車的期待,隨后還有不少媒體曝光了關于小米首款車型的具體車型、定位、價格以及設計風格等信息,似乎小米汽車很快就要和我們見面了。

  小米的自動駕駛能力,也是此次造車進程遭受質疑的另一大關鍵,由于前期自動駕駛測試效果不佳,不少員工對小米汽車的首款產品缺乏信心。與此同時,一些小米在此之前高薪挖來的員工也在近期選擇離職,這些員工多屬于上海團隊,而上海是小米整車、三電系統及底盤等業務部門的所在地。

  小米集團總裁王翔曾于財報會議上表示,對于小米汽車實現2024年正式量產的目標,公司進展非常順利,目前小米在造車上投資的效率和規模對于集團不會構成重大影響。不過,在諸多不順下,小米汽車要實現2024年量產的目標似乎有了更多的不確定性。

  在小米公布的自動駕駛測試視頻展示中,小米向公眾展現了高速、城市、泊車三大場景。

  對于2023年的市場預期似乎也仍將不樂觀。Counterpoint預測,2023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將僅能保持2%的小幅增長。具體到國內市場,IDC的報告則顯示,預計2023年中國手機市場出貨量將同比下降0.9%。顯然,智能手機市場的持續萎靡,也使得智能手機廠商們“壓力山大”。在此背景之下,小米啟動大規模裁員來降低成本也不難理解。

  其中就包括了無保護場景自動掉頭、事故車輛自動繞行、斑馬線禮讓行人、自動環島繞行、自動下連續坡道以及自動泊車入位,還有機械臂自動充電等功能。如此看來,小米汽車的“入場券”有了。

  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單一市場,這也給足了雷軍更多底氣。據透露,小米正通過全資并購以及上下游產業投資的方式進行產業布局,涉及十幾家相關企業,方向包括核心傳感器、核心執行器、自動駕駛相關技術等。

  小米汽車工廠項目位于北京亦莊經開區,具體分兩期建設,一二期產能皆為15萬輛。一期工廠已于2021年4月開工建設,預計今年6月竣工。

  2022年8月11日,小米集團正式公布小米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進展,小米在自動駕駛領域首期投入33億元研發費用,組建了超500人規模的頂級研發團隊,由50位頂級專家組成骨干團隊,博碩占比超過70%,涵蓋了傳感器、芯片、感知規控算法、仿真技術、高精地圖、高準定位、工具鏈、訓練能力等自動駕駛全棧技術所需人才,核心骨干成員還擁有微軟、谷歌等全球頂級人工智能公司的研發背景。到今年年底,團隊整體規模預計將突破600人。同時通過全資并購以及對上下游企業的產業投資等方式,推進中長期產業布局。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表示,小米自動駕駛技術采用全棧自研的技術布局策略,項目已取得超預期進展。

  ,小米集團在港交所發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財報,收入同比減少9.7%至人民幣705億元;經調整凈利潤為人民幣21億元,同比減少59.1%。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