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年代末,我國開始進行并網風電的示范研究,并引進國外風機建設示范風電場,1986 年,我國第一座風電場-馬蘭風力發電場在山東榮成并網發電,成為了我國風電史上的里程碑,2015年馬蘭風力發電場機組全部退役,運行時間29年。在馬蘭風電場后,中國風電才真正進入其發展階段,中國風電行業發展經歷了早期示范、產業化探索、產業化發展以及大規模發展的四個階段。
一、1986-1993:早期示范階段
此階段主要是利用國外贈款及貸款,建設小型示范風電場,政府的扶持主要在資金方面,如投資風電場項目及支持風電機組研制。我國主要利用丹麥、德國、西班牙政府貸款,進行一些小項目的示范。歐洲風電大國利用本國貸款和贈款的條件,將他們的風機在中國市場進行試驗運行,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同時國家“七?五”“八?五”設立的國產風機攻關項目,取得了初步成果。
二、1994-2003:產業化探索階段
此階段首次探索建立了強制性收購、還本付息電價和成本分攤制度,由于投資者利益得到保障,貸款建設風電場開始發展。在第一階段取得的成果基礎上,中國各級政府相繼出臺了各種優惠的鼓勵政策??萍疾客ㄟ^科技攻關和國家863 高科技項目促進風電技術的發展,原經貿委、計委分別通過雙加工程、國債項目、乘風計劃等項目促進風電的持續發展。但隨著1998 年電力體制向競爭性市場改革,政策不明確,發展又趨緩慢。
三、2003-2007:產業化發展階段
此階段主要是通過實施風電特許權招標項目確定風電場投資商、開發商和上網電價,通過施行《可再生能源法》及其細則,建立了穩定的費用分攤制度,從而迅速提高了風電開發規模和本土設備制造能力。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通過風電特許權經營,下放5 萬千瓦以下風電項目審批權,要求國內風電項目國產化比例不小于70%等優惠政策,扶持和鼓勵國內風電制造業的發展,使國內風電市場的發展進入到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中國2006 年新增裝機134.7 萬千瓦,比以前翻了一番還多,比2005 年增加70%。自從2006 年1 月1 日開始實施新能源法后,2006 年中國市場穩步發展,這個發展勢頭鞏固并加速發展。
四、2008-至今:大規模發展階段
在特許權招標的基礎上,頒布了陸地風電上網標桿電價政策;在風能資源初步詳查基礎上,提出建設八個千萬千瓦風電基地,啟動建設海上風電示范項目。根據規模化發展需要,修訂了《可再生能源法》,要求制定實施可再生能 源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制度,以應對大規模風電上網和市場消納的挑戰。
其實我國的制造業或者高新技術產業,基本上都走過了以上的道路,向國外學習,然后自主市場化探索,政策支持大規模擴張,最后政策出清。中國風電行業的歷史發展中,有無數企業參與進新能源的進程中,特別是在國家雙碳目標的助力之下,取得了亮眼的成績。
深圳眾城卓越2014年成立,正逢風電行業大規模發展階段,它秉持“專業、專心、專注”的工作態度,植根于風電機組變槳技術的不斷探索,逐漸解決了長期被國外企業所把控的風電卡脖子技術,實現了國產精品驅動器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