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在2017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上透露,工信部已經啟動相關研究,制定停止生產和銷售傳統能源汽車的時間表。這一舉措將對中國環境與汽車產業增長產生深遠影響。
繼英國和法國之后,中國成為第三個有意逐漸淘汰汽油和柴油車輛的國家。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承諾將在2030年以前停止增加二氧化碳排放,并抑制空氣污染的惡化。
隱約可見的內燃機汽車禁令將會刺激中國本土與全球汽車制造商引入更多零排放的新能源車輛,促使包括比亞迪和北汽在內的公司加速進入電動汽車市場。
鑒于中國汽車市場規模巨大,該禁令的實際應用預計將到2040年之后。奇瑞汽車公司總經理助理劉志堅稱,上述情況給各大汽車制造商留出了足夠的時間應對變化。作為中國最大的汽車出口企業,奇瑞上周在法蘭克福車展發布了一系列全新的電動及混動車型。
彭博社報道稱,從億萬富翁埃隆·馬斯克(ElonMusk)的特斯拉,到日產汽車再到通用汽車,許多全球汽車制造商都在設法爭先搶奪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的蛋糕,但可以獲得政府慷慨補貼的中國本土汽車制造商仍被認為占據優勢。
除補貼之外,為了達到削減高額石油進口的戰略目標,政府計劃要求汽車制造商在新的燃油經濟性與排放限額和交易項目之下,掙取足夠的積分,或者從競爭對手處購買多余積分。
中國最大的電動汽車制造商比亞迪港股股價上漲7.2%至50.65港幣,北汽上漲2.9%至7.09港幣。電動汽車電池制造商國軒高科深市股價上漲5.3%至33.70元人民幣。
根據中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的數據,中國最大電動汽車制造商比亞迪今年1-7月共交付46855臺電動和混動車輛。北汽旗下北京新能源則以36084臺銷量緊隨其后。相比之下,通用汽車自今年4月上海車展發布插電混合動力車型Velite5后,共售出738臺電動汽車。該數字占公司前7月210萬臺總銷量的0.04%。
周六于天津舉辦的泰達論壇上,本田汽車公司中國首席運營官水野泰秀(YasuhideMizuno)表示,公司將于2018年引入電動車型。日本汽車制造商正與其在中國的合資企業廣汽本田以及東風本田共同研發上述車型。據悉,本田將為這些車型創造全新的品牌。
上周,日產公司發布了升級后的聆風(Leaf)電動汽車,并稱將于2018或2019年將其引入中國市場。
互聯網造車企業中,蔚來汽車將在11月中旬開啟ES8電動SUV的銷售。該公司正與安徽江淮汽車公司展開合作,后者將在明年與大眾汽車一起引入新的電動SUV車型。
今年6月,特斯拉聲稱正與上海政府研究設立本土制造基地。該計劃有助于特斯拉實現規模經濟效益,降低制造、勞動力與運輸成本。
蔚來汽車副總裁張洋認為,盡管政府已經表明了自己的意圖,這個過程卻依然復雜,距離汽車相關的監管機構采納并實施這一計劃還有一定的時間。“但這給汽車制造商們指明了方向”,他在論壇上發言稱。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燃油車輛生產設備。
“這要求從能源到技術的各個部門,以及包括傳統汽車制造商在內的所有人,轉換路徑研發全新的動力系統。”張洋說,“現階段很難說誰是贏家。在這場賽跑中所有人都要經受速度與耐久力的考驗。”
今年7月,英國宣布將在2040年以前禁止汽油與柴油車輛的銷售。距此兩周之前,法國宣布了類似的計劃,以減少空氣污染,并應對保持全球變暖低于2攝氏度的目標。相比其他歐洲國家,挪威和荷蘭則在考慮更為激進的終止傳統能源汽車的辦法。
奇瑞總經理助理劉志堅稱,新技術一直在發展,汽車制造商中的強者擁有更好的資源,因此也將更快適應新的市場,并繼續處于主導低位。
“現在在電動汽車方面超越別人的汽車制造商,不見得能夠一直保持領先。”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