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動力電池受資本追捧 三股勢力加碼布局

時間:2017-09-12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隨著新能源市場的火熱發展,動力電池領域也引來業界頻頻注目。從上游材料到下游新能源車企,甚至跨界企業,均紛紛入局動力電池領域。

隨著新能源市場的火熱發展,動力電池領域也引來業界頻頻注目。從上游材料到下游新能源車企,甚至跨界企業,均紛紛入局動力電池領域。

新能源汽車產業風起云涌,無論是產業鏈企業還是上市公司,跨界動力電池領域依舊正當時。

近期,兩起上市公司跨界入局動力電池的收購案再次引起業內的重點關注。一是微細漆包線專業制造商賢豐控股(002141)擬同時收購惠通天下和妙盛動力各51%的股權,是繼布局碳酸鋰之后又一大動作。

二是環保管材企業納川股份(300198)分別以1.53億元、18.64億元獲得惠州億鵬51%股權、星恒電源61.59%股權,以錳酸鋰技術路線為突破口切入動力電池領域。

從布局力度和資本力度來看,動力電池領域基本上成了資本市場狂歡的“狩獵場”。記者梳理發現,目前跨界涉足動力電池領域的主要有三股勢力:一是上游材料向下延伸的跨界涉足;二是下游車企向上游的“聯姻”跨界;三是上市公司資本的兼并購布局。

具體來看,以上市公司資本的兼并購勢力最為兇猛,其本身融資渠道資源強大,整合及成本掌控能力明顯,迫于傳統業績增長壓力,轉型決心決絕。上游材料直接涉足動力電池領域偏少,但是由于其享有材料供給及資本優勢,分享動力電池的饕餮盛宴也是志在必得。

下游車企跨界動力電池主要以深度綁定戰略合作形式為主,以此形式跨界動力電池,對于其穩定上游供應鏈,降本提質,從戰略布局、市場競爭、技術升級角度來看都存在巨大優勢。

【角力者一】上游材料直接涉足者少

事實上,上游材料企業選擇自己生產動力電池者并不多,目前以贛鋒鋰業和多氟多兩大企業最為突出,另一鋰電材料領軍企業杉杉股份動力電池業務以PACK為主,不在此次討論話題之列。

具體來看,贛鋒鋰業和多氟多選擇自己生產動力電池的共同原因有兩點:一是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中心,動力電池市場空間巨大,二者意欲參與其中分享這場饕餮大宴。

二是兩者在鋰電的戰略布局以產業鏈布局為主。贛鋒鋰業堅持“鋰產業鏈上下游一體化”發展;多氟多選擇圍繞“以新材料體系為支撐,以新能源汽車為引領,以電動汽車動力總成為核心技術”的發展理念。同時,兩家企業分別屬于碳酸鋰和六氟磷酸鋰細分領域,通過這兩款電池關鍵材料切入鋰電,享有材料優勢。

目前動力電池業務發展進展:

贛鋒鋰業:6億Wh動力電池項目一期投產

2017上半年,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人民幣9.28億元,用于投資建設年產6億Wh高容量鋰離子動力電池項目及電池級碳酸鋰、單水氫氧化鋰等項目。今年6月15日,其6億Wh動力電池項目一期投產。

多氟多:動力電池產能現有1億AH在建7億AH

2017上半年,多氟多有兩大動力電池標志性事件:一是“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智能化車間”項目被列入國家智能制造專項,通過答辯并已經公示,將獲得國家2500萬資金支持;二是以5000萬購買捷威動力4.545%的股權。

目前,多氟多重點研發和生產采用軟包疊片NCM三元鋰離子電池。現擁有動力電池產能1億AH,動力電池配套多氟多旗下紅星汽車進入推薦目錄。目前,投資在建的兩期項目共7億AH(約2.5GWh),其中焦作新能源3億AH預計將于2017年底陸續完成試生產;河北紅星4億AH項目將于2018年完成建設。

【角力者二】車企跨界入局動力電

作為下游終端,新能源車企對于核心零部件尤其是動力電池有著極強的占有欲,從模式來看,一是直接通過投資建立電芯廠,以力帆、吉利為代表;二是與動力電池企業建立合資企業,以上汽集團與寧德時代合作為代表。

車企跨界動力電池的優勢在于穩定上游供應鏈,降本提質,從戰略布局、市場競爭、技術升級角度來看都存在巨大優勢。

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車企直接涉足動力電池領域的仍在少數,主要原因有:1、投資動力電池業務挑戰不在于資金門檻和技術門檻,由于動力電池是具有巨大的規模效應,其最大的阻礙來自銷售渠道的建設和合理降成本。日產選擇出售AESC也映射出了這一核心問題。

2、國內動力電池企業在制造和管理水平上與日韓企業依然存在差距,目前車企選擇國內動力電池主要是基于補貼的加持,隨著補貼退坡到完全退出,車企在應用進口電池上保留選擇權。

車企入局動力電池概況:

2016年7月22日,力帆股份擬募資8.9億元建年產約16億Wh三元鋰電芯項目,建設周期12個月。

2017年5月10日,吉利年產50萬套新能源汽車電池包項目落戶寧波,項目總投資50億元,主要生產電池、電控、電機等。計劃今年10月開工,明年年底投產,達產后產值約50億元。

2017年6月19日,上汽集團與寧德時代在江蘇常州溧陽的兩家合資公司——“時代上汽”和“上汽時代”奠基,這距離雙方宣布設立合資公司的時間不到兩個月。

其中,時代上汽主要從事鋰離子電池、鋰聚合物電池等的開發、生產和銷售及售后服務;上汽時代主要從事動力電池系統的開發、生產及銷售。該項目規劃建設動力電池總產能36GWh,一期18GWh計劃將于2018年底投產。

【角力者三】跨界資本:奇葩不斷成效各一

截止目前,納川股份、賢豐控股、凱恩股份、群興玩具、南方黑芝麻、堅瑞消防(后更名為堅瑞沃能)、澳洋順昌、大東南、橫店東磁、智慧能源等涉及各行各業的上市公司紛紛通過資本手段,布局動力電池生產。

其中,不乏堅瑞沃能等轉型發展迅速的企業,也有不少進展緩慢的企業,更多的則還處于“革命尚未成功”的路上。但相比于前文提到的動力電池上下游而言,傳統上市公司也享有兩大自有特點:

一是傳統業績增長乏力,轉型決心決絕,融資渠道資源強大。對于跨界而來的上市公司而言,選擇動力電池領域投資如同企業的二次創業,這與產業鏈企業碰壁后,抽身而退不同,“不成功便成仁”。

而另一個鮮明的特點是,跨界而來的上市公司此前在其傳統領域均深耕近乎10年甚至超過10年,其融資能力不可小覷,而僅憑這一點就足夠吸引不少動力電池企業。當然不乏少部分借助動力電池項目圈錢的上市公司,所以說這是一個雙向選擇的事情,上市公司和標的動力電池企業都需具備一雙火眼金睛。

二是整合及成本掌控能力明顯。上市公司的發展路徑決定企業需要具備極強的整合、成本掌控能力。尤其在目前,動力電池降成本壓力之下,上市公司的經驗或許成為其借鑒。

對于錯過第一輪優質標的的上市公司來說,在剩余的動力電池企業中,選擇2-3家不錯的標的,利用其先天的整合優勢進行基因的重組,也是一種可行的方式,但面臨的人財物等風險較大。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力設備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