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將是中國能源革命全面爆發的關鍵時期。新能源革命引發大規模新興產業興起,將會成為中國未來經濟增長新引擎。
三重壁壘橫亙新能源汽車“中國制造”遭逢強勁對手
自2009年我國啟動十城千輛新能源汽車示范工程以來,在國家密集的新能源汽車政策轟炸下和普惠制巨額補貼資金的沖擊下,新能源汽車產業得以實現快速發展。數據顯示,2009-20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49.7萬輛,成為全球保有量最大的國家。
“三觀不正”
但在光新亮麗的數據背后,實際上隱藏著諸多隱憂與風險,如地方保護主義橫行、大規模騙補普遍存在、消費者信任危機爆發等等,對產業的發展造成了不利影響,究其深層次原因在于政府、企業和消費者的“三觀不正”。
政府:
地方補貼是導致地方保護現象出現的根源。為促進新能源汽車的示范推廣,我國對新能源汽車產業實施包含中央財政補貼加地方政府配套補貼的激勵政策,這一政策在推動新能源汽車市場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激發了地方政府肥水不流外人田,盡可能將兩項補貼都留在本地的欲望,這種做法的后果就是地方政府設置形式多樣的障礙,如強制要求在本地設置企業、建立地方目錄、排斥插電式車型、要求補貼對等交換等等,來限制外地企業,優惠本地企業。地方保護主義對新能源汽車推廣的危害不言而喻,嚴重破壞了公平競爭和統一市場。
企業:
核心價值觀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前提。企業價值觀是指企業及其員工的價值取向,是指企業在追求經營成功過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目標,如北汽新能源的核心價值觀是責任、創新、共享。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整車企業超過200多家,各企業參差不齊、魚目混珠,一些僵尸企業借機復活企圖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上分一杯羹,本著撈一把就走的心理,直接后果就是騙補事件的發生,這一事件嚴重擾亂了市場的秩序,究其原因在于這些企業的核心價值觀缺失。
消費者:
正確的消費與需求觀是新能源汽車產業壯大的保障。消費者是新能源汽車產品最終的使用者,能否獲得消費者的信任與認可,對產業發展來說十分重要。由于目前新能源汽車產業還處于培育期向成長期轉變的關鍵階段,消費者的認知態度是產業發展的關鍵。
對手強勁
因為政策補貼的原因,中國不把混動車型視為新能源汽車,國家中央財政不給予補貼,只有部分地方給予了一定優惠。
傳統上,我們只把豐田不插電的省油混動當作對手。德系的變速箱并聯方案與沃爾沃的后軸電機方案,都是上游廠商提供的權宜之計。但是,進入2015年,2016年,事情發生變化。隨著豐田專利的道理,本田,通用,現代……都推出來一大波混動車型,而且各有特色。
本田雅閣混動按照美國工況測試百公里油耗4.89升,已經超過混動的凱美瑞,非常接近低一個級別的普瑞斯。美國工況的油耗非常接近于日常實用油耗,這個數字非常耀眼。
通用的方案也非常優秀,通用兼顧了動力與油耗,油耗與日系混動差距不大,但是動力強勁的多。插電混動版本CT6的0-100公里加速達到5.6秒,2噸的車,60公里純電續航,工信部油耗只有1.7升,折合到普通燃油車的工信部油耗大約是6升左右。
新普瑞斯則把美國工況的油耗做到4.2升,路況好的日常使用3升都開的出來。
中國的插電混動汽車,除了個別性能,在綜合品質上很難與強勁的國際對手競爭。純電動也不樂觀,特斯拉Model3價格只要20多萬,比很多國產電動車價格都低,而品質,性能指標要高很多。中國幾年巨額的補貼,沒有補貼出幾款好車,而是補貼出來一大堆針對補貼政策開發,離開補貼就賣不出去的車型。面對強勁的對手,中國新能源汽車已經處于下風。
綜合上述情況而言,補貼和政策在整個革命歷程里所占的比重實在是不多,它有著促進作用,但是卻不是決定性的。所以,技術突破是引爆歷次科技革命導火索的規律,引爆這場革命的關鍵是新能源汽車制造商,突破前幾關,新能源汽車解決了以上問題,轉變消費觀念也會隨之而來。“十三五”期間將是中國能源革命全面爆發的關鍵時期。新能源革命引發大規模新興產業興起,將會成為中國未來經濟增長新引擎。
更多資訊請關注汽車制造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