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要有幾個供應商, 才算競爭充分

文:劉寶紅2022年第一期

導語:談到競爭,就會有人問,究竟多充分才算充分,或者說,多少個供應商才算充分的競爭?本文摘自《供應鏈管理:高成本、高庫存、重資產的解決方案》一書。

談到競爭,就會有人問,究竟多充分才算充分,或者說,多少個供應商才算充分的競爭?本文摘自《供應鏈管理:高成本、高庫存、重資產的解決方案》一書。

關于這個問題的答案是:當勢均力敵時,兩個供應商帶來的競爭就相當充分。拿波音和空客為例。就商用大飛機來說, 在過去十來年,全球只有波音和空客有能力制造,是典型的寡頭壟斷方式。貌似壟斷,其實競爭很充分,否則至少有一家會獲取超額利潤。細看他們十來年的盈利歷史,你會發現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波音的平均凈利潤率為4.6%,空客則只有區區2%。在此期間,沒有任何一個季度、任何一個公司的凈利潤超過9%。考慮到美國航空、國防工業的平均凈利潤為7.46%(2015年1月),波音和空客都算不上超額利潤。這說明大型商用飛機行業的競爭還是相當充分的。

值得注意的是,這里說的競爭是實質性的競爭,意味著即使不是勢均力敵,也得接近勢均力敵,比如波音和空客。就2014年市場份額來說,波音和空客的營業額比例是57%對43%,而訂單量則是49.5%對50.5%。如果放在計算機CPU市場,英特爾的市場份額超過80%,則不能算是實質性的競爭。這也從英特爾的超額盈利上可以看出:12年來,除了金融危機那兩年,英特爾凈利潤穩定地維持在20%上下,有時甚至接近30%,而AMD則平均虧損11%多。作為比照,半導體行業的平均凈利潤為13.7%。很明顯,英特爾顯著高于平均水平,表明CPU市場的競爭不夠充分。

92.png

在勢均力敵的情況下,只要有兩個競爭對手,就可以有效地把供應商的報價控制到合理水平。也就是說,有兩個這樣的供應商就是充分競爭。美國政府的反壟斷法、北美大企業常用的兩點供應,都反映了這點。比如在開發特定技術時,美國電信商AT&T選定兩個關鍵供應商,保持相當的規模效益的同時,也維持充分的競爭。在這種情況下,只要策略得當,有兩個勢均力敵的供應商就夠充分了,導入更多的競爭對手,邊際回報有限。而且注意,這是針對一個采購品類,而不是一個特定的料號:品類層面維持兩個這樣的供應商,具體料號則不一定要兩點尋源。

遺憾的是,很多本土企業低估了供方市場競爭的充分度: 一些供應市場本來競爭已經非常充分,卻被當成英特爾與AMD 的情形,一味引進更多的供應商,一方面造成采購額分散、規模效益喪失,另一方面造成惡性競爭,導致供應商盈利水平太低甚至虧損,以及隨之而來的質量、交期和服務等諸多問題。

在現實中,不充分競爭是常態。或者說開始時是充分競爭,最后都是以有限競爭甚至某種形式的壟斷結束。比如招聘員工,發招聘廣告時是充分競爭,任何人都可以申請;面試時就變成了有限競爭,只有有限的幾個面試者競爭;但一旦這個位置給了你,就變成了非充分競爭,形成事實上的獨占,或者說暫時壟斷。沒有一個公司“傻”到那一步,每幾個月把同一個職位拿出來公開招聘一次,制造充分的競爭氣氛,好給你壓力,讓你把活兒干得更好。

我倒是見過一個位子兩個人坐的情況,這往往是部門老總的位子,美國有,國內也有。幾年前,一個本土企業的1+1 就是這種做法:同一個高管職位兩個人做,一個來自本公司, 熟悉公司的產品、系統和流程;另一個是外面請來的“空降兵”,熟悉行業的最佳實踐。這種做法的初衷是好的,即把兩方面的經驗和智慧結合起來,產生雜交優勢。但沒料到的是, 過度充分的競爭,卻帶來太多的混亂和不確定因素,以及相關的爭權奪利,所以這做法沒多久就壽終正寢了。

再看看人類社會。沒確定關系前,小伙子追求女孩子, 是充分競爭;訂婚后就變成了有限競爭;結婚后就進入壟斷狀態。整個過程中,競爭的充分度越來越低,最后以壟斷,即最不充分的競爭收場。對那些崇尚充分競爭的人來說,這似乎是很糟糕的結局。但是別忘了,不管是非洲還是美洲、白人還是黑人、中國人還是墨西哥人,萬千年進化的結果都一樣:大家都選擇了一夫一妻的終身婚姻關系,這種競爭最不充分的關系。你得相信人類的智慧,萬千年的時間,幾百億人的選擇, 如果不是最好的方式,不可能會被所有的文明人都選擇。

動物世界也是如此。越是低級的動物,在擇偶上競爭越是充分,關系越是短暫,后代連父親是誰也不知道;越是高等的動物,比如獅子、猴子,關系越是長久,體現在擇偶上,剛開始是充分競爭,一旦競爭結束,獅王、猴王產生了,就變成了壟斷經營,這樣就制造了相對穩定的環境,有利于后代的繁衍、成長。到了人類,關系就更長久,由充分競爭進入壟斷, 然后就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終身壟斷。相應地,人類的后代得到最完善的養護,人類也成為萬物之靈。當然,還有少許人類處于“競爭更加充分”的母系社會,采取走婚制度,不過這些最終面臨的都是被淘汰。

為什么長期婚姻是人類的共同選擇?因為這是繁衍后代成本最低的方式,是人類社會萬千年的智慧結晶。當然,在這種長期關系下,夫妻雙方總會有意見、利益不一的時候。但只要協商、談判,這些問題總會得到建設性的解決,并不需要刻意營造充分競爭,比如太太找個“外遇”、先生找個“小三”, 逼迫對方就范。

這些年來,隨著經濟生活水平的提升,離婚率上升,這并不是長期關系出了問題,而是人們越來越不愿意協商、談判, 頻頻借助市場(離婚)來解決問題。結果是造成大量的社會問題,帶來更高的社會成本。放在供應商關系上也是:因為不愿意,或者沒能力,通過建設性的談判、協商來解決問題,所以就導入更多的供應商,讓市場競爭來解決問題,其實這都是高成本的解決方案。

我這些年訪問了很多本土企業,有的都是幾十億、數百億的規模了,但管理供應商的員工平均工齡也就兩三年。這些員工沒有足夠的經驗和能力,對外沒法有效管理關鍵供應商, 得到公司應得的;對內沒法管理設計和計劃等內部客戶,通過理順需求來理順供應。他們能做的就只有借助市場競爭,導入一個又一個的供應商來,在談判降價上一路走到天黑,由“雙贏”變“單贏”,最后是“雙輸”。

這是典型的沒能力。對于本土企業來說,解決方案是加強采購和供應商管理團隊的力量,采取更加積極、有效、有作為的管理方式,而不是一味導入更多的競爭。對企業管理者來說,要理解非充分競爭是常態,企業得開發相應的能力來應對,比如雇傭更高資質的員工。這是花較少的“明錢”來省下更多的“暗錢”。

過分借助市場管理供應商,往往伴隨著兩個極端:要么是不作為,要么是作為過度。不作為是完全依賴市場來管理供應商,某種意義上講是靠天吃飯,就如低等動物一生下孩子,就交給大自然一樣。結果你知道,粗放經營,成活率很低——曾經看過一部紀錄片,說亞馬遜河流域有一種蛙類,產下數萬只卵,最后成年的只有兩只。另一個極端就是管理過度,借助規模優勢,仗著自己拳頭大、胳膊粗,把自己的問題轉嫁給供應鏈伙伴,供應商不服從就導入更多的競爭。兩種方式都是過猶不及,是管理不到位的體現。

過猶不及,兩種極端都不好。即使在市場經濟的發源地, 人們也越來越多地通過談判、協作來解決問題,而不是赤裸裸的市場競爭。在國家層面,國家越來越多地介入市場,比如金融危機中,美國政府投入大量的資金救市,這在傳統的市場經濟看來是不可想象的,但結果不會撒謊:1929年的大衰退在美國延續了十多年,而2008年的金融危機呢,美國沒幾年就恢復了過來。在企業層面,美國的企業奉行的是at will employment,即公司可以隨時有理由、沒理由解雇員工,而不負任何法律責任(有工會的例外)。當然員工也可以炒公司的“魷魚”。但這種做法,雖然理論上可行,卻很少看到企業在用:美國企業在雇一個人、開除一個人上異常謹慎。如果一個經理隨便開除了一個員工,公司的人事部門還不把這經理的腦袋給擰下來才怪了。但at will employment在美國還是存在,不過是雇主的“核武器”。既然是“核武器”,是威懾力量,就不能常用。任何“核武器”一旦開始用,就變成了《孫子兵法》中的“下策攻城”,效力大減。

93.png

我為什么要啰嗦這么多,翻來覆去講這些呢?這是因為人們對市場競爭的普遍曲解。不可否認市場競爭的有效性,但一旦濫用,就會有高昂的代價:規模效益喪失、供應商忠誠度下降、雙方的深度合作受限,這都是成本做不低、響應速度做不快的根本原因。

隨著經濟日趨成熟,管理供應商的手段也需要更加多樣化。單純依賴市場競爭,其實是粗放經營、低成本競爭時代的標志,阻礙了我們的產業升級,也阻礙了企業輕資產的轉型。相反,我們必須得有所作為,掌握在非完全競爭下管理供應商的方法,提高供應商管理能力,改善供應商和供應鏈的績效。

注:劉寶紅,供應鏈管理暢銷書作者,“供應鏈管理專欄”創始人,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 MBA。他的暢銷書包括《供應鏈管理:高成本、高庫存、重資產的解決方案》《采購與供應鏈管理:一個實踐者的角度》《供應鏈管理:實踐者的專家之路》。十多年來,他一直在美國研究和實踐供應鏈管理,經常往返于中美之間,培訓本土采購、計劃與供應鏈管理人才,幫助本土企業提高采購與供應鏈管理水平。如欲聯系他,可電郵bob.liu@scm- blog.com,或訪問他的網站(www.scm- blog.com)查詢最新培訓信息。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伺服與運動控制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直驅與傳動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中國傳動網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
往期雜志
  • 2025年第一期

    2025年第一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5年第一期

  • 2024年第六期

    2024年第六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4年第六期

  • 2024年第五期

    2024年第五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4年第五期

  • 2024年第四期

    2024年第四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4年第四期

  • 2024年第三期

    2024年第三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4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