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祥:自主科技創新,為新質生產力注入強大動能
文:傳動網2025年第一期
研祥集團自成立以來,依靠創新謀求發展,通過破解關鍵領域關鍵技術被“卡脖子”的難題,不斷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先進生產力和發展的新優勢,引領行業走出高質量發展新路徑。近日,傳動網有幸邀請到研祥集團營銷總經理遲巍,請他談一談在新質生產力的探索實踐中,如何交出“研祥答卷”。
文/編輯部
Q:研祥成立至今,與競爭對手相比,您認為研祥的核心競爭力體現在哪些方面?
A:研祥集團作為中國企業500強、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領軍企業100強和中國大企業創新100強,主營業務包括特種計算機系統、工業智能化運行軟件系統、工業云系統平臺、大數據中心冷板/浸沒式液冷系統服務器和存儲設備、智能讀碼器、視覺檢測系統及其配套設備、高端運動健康智能穿戴產品、可提供一站式智慧園區的研發、制造和銷售等產品與解決方案。
從創立伊始,研祥集團將“自主創新”作為企業發展戰略的核心內容,堅持“技術自主可控”,深耕行業發展,目前擁有6個研發中心、1個歐洲技術中心,全部產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
通過多年努力,研祥陸續在關鍵技術領域和國產軟硬件適配技術研究以及應用平臺建設等方面取得多項突破,填補國內空白。
Q:請您分享研祥主要產品及解決方案的應用領域,以及研祥通過哪些舉措增加市場占有率?
A:研祥集團的業務涵蓋工業互聯網、新一代信息技術 、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物聯網、 高端裝備制造 、海洋電子信息、新能源 、大數據、 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重點領域,為其實現數字化、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提供核心部件和關鍵設備。
研祥擁有遍布全球的76家分公司及辦事處,產品直接銷售全球43個國家,間接銷售167個國家,在全球銷售的智能節點數量累計超過三千七百萬臺。
具體來看,研祥集團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保持市場占有率:一、堅持開拓創新,加大投入研發,每年推出40%以上新品,積極提升產品質量和性能,并建設全流程、全方位的客戶服務體系;二、整合集團產業資源優勢,建立以行業頭部企業為主的產業生態圈,聚集上下游相關優秀供應鏈資源,通過深入交流與戰略合作,推出更貼合市場需求的軟硬件解決方案;三、全年億級廣告及市場營銷投入,強勢打造集團品牌,從線上各平臺推廣到線下專業行業展會、論壇等活動,不斷提升企業曝光度及影響力;同時,根據市場需求制定合適的價格策略,推出“研祥瘋狂星期三”等優惠活動,吸引更廣泛的客戶關注與購買。
Q:在技術創新方面,研祥重點投入哪些領域?取得哪些關鍵成果?
A:研祥集團擁有國家特種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等三個國家級技術創新平臺,擁有工信部授予的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和五個智能制造示范認證標桿,已經主導參加編寫了本行業62項國家標準,11項行業標準,2項國際標準。
目前,研祥申請專利超過1700項,近半數為發明專利,擁有超1300項非專利核心技術,先后榮獲國家級創新型企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中國企業自主創新100強等榮譽。
與此同時,研祥牽頭完成國家核高基重大科技專項等項目;核心產品和技術已獲得國家重點新產品、國家自主創新產品、中國專利獎、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國家、省部、市級科技榮譽近百項。
Q:面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研祥的戰略發展方向是什么?在拓展新業務領域或新市場方面,有哪些規劃和舉措?
A:近年來,面對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復雜市場環境,研祥集團在新型工業化、數據中心、智慧園區、智能穿戴等多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多局布點、全面發力,通過不斷地自主創新,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為制造業重點領域提供工業數據采集、機器設備互聯、工業數據傳輸、工業大數據存儲、工業大數據管理和分析、智能計算及應用開發的解決等方案,提升行業資源協同效率的同時,構建良好的工業邊緣智能產業生態,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未來,研祥集團將以“5G+工業互聯網”為創新發展方向,通過人、機、物的全面互聯,推動產業技術變革和優化升級,賦能制造行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促進實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助力我國制造業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邁進。
Q:如何看待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研祥將如何提前布局以適應這些趨勢?
A:當前,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和新型工業化,已成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的迫切需要。研祥集團通過破解關鍵領域關鍵技術被“卡脖子”的難題,不斷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先進生產力和發展的新優勢,引領行業走出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研祥集團將搶抓機遇,始終聚焦自動化、智能化領域,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重點行業進行多元化布局,為我國重大工程和千行百業的轉型升級提供核心部件、關鍵設備。循“新”而行,以“質”取勝,加速形成新質生產力!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