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塊化對供應鏈的影響巨大

文:2023年第三期

  模塊化是個產品設計概念,但對供應鏈的影響深遠,因為供應鏈是從產品開始的,產品設計決定了供應鏈設計。對企業影響深遠的一些供應鏈戰略,比如大規模定制、推拉結合、外包/輕資產,都離不開模塊化設計的支持。本文主要從三個方面來論述這一主題。

  文/劉寶紅

  第一,模塊化推動了延遲戰略,讓大規模定制成為可能,給推拉結合更多、更好的選擇。

  延遲戰略最早從惠普開始廣為人知。惠普把打印機的主體、說明書、電源系統等設計成獨立的模塊。不同地區需要不同語言的說明書,不同電壓需要不同的電源系統,等到確定了具體國家、地區的需求后,才跟打印機主體組裝到一起,打包發運。

  這就是有名的“延遲戰略”,它更精準地匹配了需求與供應,降低了整體庫存和庫存風險,改善了交付和客戶滿意度。如果不這樣做,假定有限的打印機主體按照拉美的標準配置好說明書、電源等,但拉美沒有需求,歐洲有的話,就會出現短缺和過剩并存的情況。芯片短缺、關鍵元器件短缺也正因為這樣的問題而更加惡化。

  而今,很多企業都有不同形式的“延遲戰略”,但后面都是以模塊化為基礎。比如衣服,先做好基本款,不染色等需求相對明確了,再染成不同的顏色,配上不同的配件,用的就是模塊化和延遲戰略。ZARA就用這樣的方式,驗證市場后,迅速對服裝染色和后處理,快速上市來有針對性地滿足需求。

  這后面也能看到推拉結合的影子:有共性的模塊先由預測來推動,建成庫存;差異化的需求由訂單來拉動,兼顧規模效益(推)和差異化需求(拉)。

  一談到推拉結合,大家會聯想到按庫存生產、按訂單生產、按訂單組裝等不同的方式。我們來看看這些方式跟產品結構的關系,以及各自對交付和庫存的影響。

  在一體化設計下,企業要么基于成品預測,按庫存生產,保障了交付但承擔太多的成品庫存風險;要么是按訂單生產,控制了成品庫存卻增加了交付風險(如圖1)。這是兩個極端:前者是建立成品庫存,推拉結合點在成品層面;后者是建立原材料庫存,推拉結合點在原材料層面(假定原材料有一定的共性,庫存風險可控)。

工業控制

  圖1 模塊化為平衡庫存和交付風險提供了更好的選擇

  介于中間的是按訂單組裝:基本模塊都做好了,有庫存;等客戶訂單到了,按照具體的要求組裝。這是把推拉結合點設立在半成品(模塊)層面??吹贸觯从唵谓M裝降低了庫存風險,改善了交付水平,但必須以產品的模塊化設計為前提。也就是說,模塊化為企業平衡庫存和交付風險提供了第三選擇,也是更好的選擇。

  按訂單組裝對小批量、多品種的環境尤其重要:需求碎片化,成品層面的預測準確度越來越低,但客戶對交付的期望卻越來越高,如果采取按庫存生產,庫存的風險會太大,大幅增加庫存成本;如果按照訂單生產,交付的壓力會很大,大幅增加運營成本。而解決方案呢,就是在產品設計上模塊化,在供應鏈上按訂單組裝。

  當然,完全的模塊化很難做到,折中的方式是主要部分模塊化,次要部分可以按訂單生產。其后的邏輯是主要模塊一般交期長、成本高,對交付和庫存、成本的影響大,模塊化的回報相對更高;次要部分的交期一般更短,對成本的影響也小,而且客戶更喜歡定制一些次要的東西(就跟領導把你起草的文件略微修改幾個字,來顯示存在感一樣),那就由訂單驅動,通過供應鏈執行來對付。

  第二,模塊化降低了入行門檻,顯著改變了供應鏈的力量對比。

  手機行業就是典型的例子:一體化設計的時候,只有那些很大的企業,比如愛立信、諾基亞、摩托羅拉才有能力做手機;模塊化后,一夜之間“山寨機”就如雨后春筍,“大嘴”羅永浩就是那時候開始做手機的。摩托車也是這樣。一體化設計下,摩托原來只有本田、鈴木這樣的大企業才有能力制造;模塊化后,摩托車成了“大路貨”,光中國就一下子冒出幾十家摩托廠家來。中國商飛的“大飛機”呢,也是得益于商用飛機的模塊化,主要模塊和部件都有成熟的供應商。

  模塊化降低入行門檻,一方面是把復雜的系統分解為模塊,讓專業的公司能夠聚焦專業的領域,有選擇地突破;另一方面是簡化了系統的集成和測試,讓更多的企業能夠進來,扮演集成商的角色。比如幾十年前,計算機是一體化產品,只有IBM、DEC這樣實力的企業才能做;現在計算機實現了高度模塊化,你我這樣的普通用戶都可以“攢機”,扮演“系統集成者”的角色。

  既然人人都能“攢機”,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聯想、惠普、戴爾這樣的計算機廠家每況愈下,在供應鏈上的地位一日不如一日了:模塊化改變了供應鏈上的力量對比,創新、利潤等普遍向關鍵的供應商轉移。對于供應鏈上的非關鍵公司來說,代價是競爭異常激烈,毛利大減。比如在計算機行業,英特爾、英偉達、微軟這樣的供應商,利潤率就顯著高于聯想、戴爾、惠普這樣的集成商——前者在供應鏈上扮演更關鍵的角色,承擔更大的創新風險,當然應該得到更大的回報;后者的角色明顯弱化,創新有限,風險也相對小很多,賺錢少是理所當然的。這跟垂直整合時代,鏈主企業控制一切是截然不同的,戰略供應商和供應鏈管理的挑戰更大。

  第三,模塊化深化了標準化,有助于降低整體成本。

  模塊化促進了產品的標準化,增加了規模效益,降低了單位成本。模塊化也讓界面的標準化成為可能。而標準的功能、標準的部件、標準的接口降低了生產、組裝、測試的復雜度,設計與制造就可以分離,讓低成本地區制造成為可能,從而降低了生產相關的成本;復雜的系統分解為相對簡單的模塊,讓更多的供應商來競爭,降低了采購價格,也降低了從采購到庫存到后續的售后服務成本。計算機、手機這樣的產品的得以廣泛使用,跟后面的標準化、模塊化、系列化降低成本分不開關系。

  對用戶來說,模塊化增加了可替代性,降低了整個生命周期的成本。比如計算機的硬盤不夠大了,那就換一個更大的,而不是買臺新的計算機;照相機的芯片內存不夠了,那就換一只更大的,而不是換只新的相機。對于工業用戶也是。相對飛機機身而言,引擎就是個模塊。當更強大的引擎出現了,就可換上去,給飛機升級,也延長老飛機的生命周期,提高投資回報率。這對于產品生命周期長,維護運營成本高的情況尤其重要。

  當然,任何事物都有相對性,并不是說越標準化、模塊化,成本就一定越低。有些一次性的產品,比如一次性剃須刀,一次性打火機,一次性圓珠筆,都是一體化設計,整體成本反倒更低。另外,有時候為了標準化,往往對有些性能過度設計,對某些產品、某些客戶的成本可能更高。比如我以前在半導體設備行業的時候,設備廠商一般按照要求最高的客戶來制定產品標準,但對于技術要求低的客戶來說,就有過度設計的問題,結果是太貴。

  附注:這篇文章摘自我的《供應鏈管理:重資產到輕資產的解決方案》一書。從某種程度上講,產品的模塊化催生了供應鏈的模塊化,讓企業能夠更好地整合全球最佳資源。供應鏈戰略必須匹配產品戰略,供應鏈設計要基于產品設計。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伺服與運動控制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直驅與傳動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中國傳動網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
往期雜志
  • 2025年第一期

    2025年第一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5年第一期

  • 2024年第六期

    2024年第六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4年第六期

  • 2024年第五期

    2024年第五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4年第五期

  • 2024年第四期

    2024年第四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4年第四期

  • 2024年第三期

    2024年第三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4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