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規劃5G工業互聯網專用頻率 開展工業5G專網試點
近日,工信部印發《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2021年工作計劃》,其中指出:目標到年底前打造3-5個5G全連接工廠示范標
桿,推動形成典型應用場景;同時還將發布“5G+工業互聯網”10大重點行業領域、20大典型應用場景,編制發布“5G+工業互聯網”發展指數;推動工業互聯網網絡信息模型實驗室建設,發布30個工業互聯網網絡信息模型,形成標準草案;培育15個跨行業跨領域綜合型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10萬家以上企業實現工業設備和業務系統云化遷移。
高盛:芯片短缺已波及全球169個行業
據國外媒體報道,今年年初始于汽車領域的全球性芯片短缺,波及到了福特、現代等眾多汽車廠商,目前仍在持續,智能手機、家電等領域,也出現了芯片短缺的消息。
雖然汽車、電子產品是目前受芯片短缺較為明顯的領域,但當前的全球性芯片短缺,影響還不只是汽車和電子產品這兩大領域。
高盛最新的研究報告顯示,全球有多達169個行業,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芯片短缺的影響。
從高盛的報告來看,受到芯片短缺影響的行業,相當廣泛,從鋼鐵、混凝土生產到空調、啤酒生產,甚至肥皂的生產,都在受影響的范圍內。
雖然多家芯片代工商已滿負荷運行,部分廠商也在擴大產能,但包括英特爾CEO帕特·基辛格、諾基亞CEO佩卡·倫德馬克、愛立信CEO Borje Ekholm在內的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全球性的芯片短缺還將持續一段時間。隨著芯片短缺持續時間的延長,受芯片短缺影響的行業可能還會進一步增多。
我國海上風電并網容量超過10GW
5月26日,國家能源局官方網站發布消息,宣布我國海上風電并網容量突破千萬千瓦,進入新的里程碑。
近年來,我國海上風電建設成效顯著。截至2021年4月底,我國海上風電并網容量達到1042萬千瓦,已超過英國2020年底海上風電1021萬千瓦的裝機容量。
今年1-4月份,我國海上風電發電量為99.4億千瓦時,占全國發電量的0.39%。據行業統計,我國海上風電年平均利用小時數約2500小時,比陸上風電年平均利用小時數高出約500小時。
國產半導體設備企業短長期均將迎來良好的成長機遇
根據廣發證券的研究報告指出,復盤半導體設備發展歷史,全球半導體設備具備較強周期性,而中國大陸市場的增長呈現成長性。
展望未來,國內半導體設備在近兩年依然會維持較高的景氣度,呈現高速增長態勢。未來2-3年,國內領先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以及存儲IDM廠商長江存儲和合肥長鑫均有持續擴張的計劃,除此之外,華力集成、華虹無錫廠、積塔半導體等國產產線也在逐步擴產。背后原因除了中國大陸半導體需求景氣以外,更重要的是繼華為以及中芯國際事件后,中國大陸在晶圓代工、DRAM、NAND等領域的自主制造能力顯得尤其重要,疊加國內政策以及資金等大力支持,中國大陸半導體設備市場加速高增長將是短期主旋律。長期來看,國內半導體設備市場空間未來將上升至一個新的臺階,中國大陸半導體設備企業有望保持高速增長。
重慶發布軟件產業“十四五”規劃
6月7日,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陳金山在2021中國工業軟件大會上發布《重慶市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 “十四五”規劃》和《重慶市十大工業軟件重點開發研究項目榜單》,以揭榜掛帥的方式,推動軟件融合應用,促進軟件產業發展。
這十大重點項目是:1、是面向整車及裝備制造行業國產高端CAD、CAE、CAM深度開發。2、面向機械制造行業產品精度設計及仿真優化軟件。3、工業操作系統+工業APP應用平臺開發。4、面向制造業行業的高可靠、高安全、高可用工業數據開發。5、面向基于5G+工業數據大連接平臺開發。6、面向裝備制造和冶金化工的大型調度級數據采集采集與監控系統。7、汽車整車軟件平臺開發、8、制造業數字安全一體化平臺建設項目。9、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應用創新項目。10、面向智能工廠和工業數字化項目。
電機能效新標準六月起正式施行,全面進入IE3高效時代
我國最新的電機能效標準《GB18613-2020電動機能效限定及能效等級》于2021年6月1日正式實施,IE3(國際標準)以下
能效電機將被強制停產,國內電機行業全面進入IE3高效時代。
新國標還規定,自標準實施之日起,IE3效率將成為中國最低的三相異步電動機能效限定值(三級能效),低于IE3能效限定
值的三相異步電動機(如YE2系列電機等)不允許再生產銷售,表明中國中小型三相異步電動機效率水平再次提升了一個等級。新國標同時還將IE4效率列為二級節能評價值指標。
有關專家介紹,IE3相對于IE2,成本約增加20%左右;IE4相對于IE3,成本也有較大幅度增加。因此,電機企業要在產品達
到所要求能效指標的前提下,從設計、工藝等各方面去挖潛,以降低成本,目前已有很多電機企業開始實施智能制造,使得電機產品能夠達到較高的一致性,此外,現有電機產品在工藝(如加工精度)、裝備等方面都可以有更好的提升。
“雙碳目標”下 光伏產業將迎來黃金三十年
6月2日,在SNEC第十五屆國際太陽能光伏與智慧能源大會暨展覽會上,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表示,根據全球“碳中和”步伐,同時結合能源變革趨勢來看,未來30年間,電力將是最主要的終端能源消費形式,而九成以上的電力,將由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來供應。其中,風電和光伏發電將占據“半壁江山”甚至更多,全球光伏裝機復合增長率將保持在10%以上,總裝機容量將達到現在的20倍以上。
朱共山指出,在“雙碳目標”下,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將迎來更大的歷史機遇。當中國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之時,中國光伏裝機容量有望達到現在的70多倍或者更多。從中期視角來看,“十四五”期間,中國每年新增裝機將在80GW左右,累計新增400GW左右。“當前,碳中和正在催生一場硅基能源取代碳基能源的清潔替代革命。”朱共山表示,在硅能源驅動能源轉型的黃金賽道上,能源供給的清潔化是關鍵,硅基材料革命帶動光伏低價上網,是關鍵之中的關鍵,光伏是實現碳中和的“首選項”和“優選項”。
深圳市物流機器人產業聯盟成立
6月4日,“深圳市物流機器人產業聯盟”成立大會在中科院深圳先進院隆重舉行。大會通過了聯盟章程,選舉產生了聯盟第一屆理事會。深圳市東方嘉盛供應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孫衛平、深圳市機器人協會理事長潘毅當選聯盟理事長;深圳市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協會秘書長鄭艷玲、深圳市機器人協會秘書長畢亞雷當選聯盟秘書長。
成立大會上,聯盟理事長潘毅表示:“成立深圳市物流機器人產業聯盟是順勢而為的明智之舉、務實之策,有助于高效鏈動物流、機器人兩大熱門領域中的優質資源,貫通物流機器人產業鏈上下游,破除物流機器人產業發展瓶頸,打造物流產業與機器人產業融合創新、共贏發展的公共服務平臺。”
未來,深圳市物流機器人產業聯盟將依托深圳的創新特質、產業基礎和人才優勢,鏈動雙方協會的優質資源,從政策建議、標準編制,成果轉化、資本對接,會議展覽、品牌建設,人才培育、國際交流等方面,以點帶面、以面匯網,打造專業高效、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務平臺,加快深圳乃至全國物流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步伐,助力中國現代物流業高質量、智能化、國際化發展。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