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庫存、高服務水平是怎么來的

文:劉寶紅2017年第6期

    在庫存計劃和服務水平上,企業可以分為三類:最差的企業是庫存一大堆,但客戶要的沒有,服務水平很低;最好的企業是庫存最低,但客戶服務水平最高。這好理解:最好的企業計劃做得好,知道計劃客戶要的東西,所以客戶服務水平高;知道不計劃客戶不要的東西,所以庫存水平低。最差的企業正好相反。但居于中間的企業呢,客戶服務水平挺高,但庫存也挺高,是高庫存下的高服務水平。很多做得不錯的企業都會歸入這個門類,簡稱"兩高"企業。

“兩高”企業的存在,有很多必然原因

    首先看企業重視什么。雖然說服務水平和庫存周轉要并重,但你到每周、每月的績效評審會上,有多少時間在談服務水平,有多少時間是花在庫存上面?日常的工作會議上也不例外,看看大家花多少時間談短缺就知道了。服務水平日日談、月月談,不達標,解決方案呢,自然是花錢消災,多加庫存了。考核什么,就得到什么。這不,服務水平就這樣做上去了,但同時庫存也上去了。

    “兩高”企業大都管理得不錯,有成套的指標。這些指標層層嵌套,結果是讓一些指標遠遠超出目標。比如有個公司,總體服務水平(有貨率)指標是95%,即客戶訂單來了,95%的情況下手頭有貨。但在總體指標下又有細分,比如關鍵客戶、關鍵產品的目標為98%。

    問題是關鍵客戶買的產品一般客戶也買,在同一條生產線生產,同一個倉庫儲存,同一套物流體系配送,你沒法說同樣的產品,一般客戶來買,有貨率是95%;重點客戶來買,有貨率是98%。為了達到關鍵客戶的98%,你只有把所有的客戶都朝98%看齊。

    關鍵產品跟關鍵客戶類似。有個制造企業,為了更好地支持新產品,要求給新產品有貨率是98%,而一般產品是95%。這在計劃上是個難題,因為有很多零部件既用在新產品上,也用在老產品上。于是,你就只有向98%的目標靠近,新老產品都成了98%。

    這后面也反映了供應鏈的不靈活性:圍繞不同的業務需求,供應鏈沒法有效差異化服務。這是因為供應鏈的基礎設施是同一套,即同樣的組織、流程和信息系統。為了達到差異化的結果,就只有以要求最高的作為指標,來計劃庫存和執行。結果呢,就是高服務水平下的高庫存。有些人不理解,說我們的服務水平目標是95%,實際達到了97%,太高了,要降下來點,好把庫存降低點。你知道,你是降不下來的,否則的話,那些要求差異化、更高服務的指標就達不到了。

    此外,在有些行業,比如工業品行業,品種多,批量小,有貨率水平要求太高,很難達到,導致你沒法承受任何失誤。就如我們前面提到的例子,針對關鍵客戶,有個公司設定98%的服務水平,即在緊急需求發生時,比如客戶的生產線停機待料,或者即將停機待料,要求98%的情況下,4個小時內把貨送到客戶現場。這個指標按月統計,是個很嚴酷的指標,特別是對于那些用量較低的客戶來說。

    這個公司有16個這樣的關鍵客戶,其中只有11個能達到98%的有貨率。而這11個中,如果每個月每家客戶再多缺1只料的話,就有4個客戶由原來的達標變成不達標;如果多缺2只料的話,就有5個由達標變成不達標。這也是說,留給計劃犯錯誤的空間基本為零。這也意味著你不得不堆積大量的庫存,把所有可能存在的坑都填了,出現的短缺問題都預防住,而代價呢,就是高庫存。

    這也是為什么依賴需求歷史的計劃方法會吃盡苦頭:你不能等著產生了需求后才備庫存;你一定要想方設法首發命準,在客戶首次有需求時就能滿足。這無異于在黑暗里射擊,得射多少發子彈才行啊,庫存的周轉率就可想而知了。你到那些核電站、晶圓廠、通信網絡等固定資產密集的地方,庫存都是一堆一堆的,每年周轉個一半次就不錯了。

    也正是因為這樣嚴苛的績效指標,有些看上去容易做的降庫存行動就不能采取。比如有個料很貴,單價5000元,每兩年用一個,凡是個庫存優化軟件,都會建議你拿掉這個料庫存水位,消化掉這5000元的庫存。但是你不能,因為就這個兩年用一次的料,很可能就讓你的關鍵客戶服務水平不達標。

    庫存水平高,也跟沒法有效設置庫存指標有關。服務水平的目標好設,但度量、管理比較復雜;庫存指標好度量,不管是庫存的金額還是周轉率,都簡單易懂,但目標值卻很難設定:究竟庫存多高、周轉多少次算合理?誰也不知道。所以,庫存在有些企業是沒有目標的;即使有,也管理得沒有那么嚴肅。雖說這兩個指標要平衡,但一旦出現問題,被犧牲的大多是庫存指標。畢竟,有幾個人是因為庫存指標沒達到被開掉的?但因為服務水平沒達標被敲腦袋的,就數不勝數了。

    此外,庫存指標達不到,找些理由來解釋也罷,搪塞也罷,這次被敲打一下,以后就變成了“合法”的庫存。下次的庫存指標呢,則在這次庫存的基礎上加些,所以庫存總是在增長。但服務水平不是,目標是95%,并不會因為你這次的績效是92%就降到92%。

    這不,服務水平一般只能越變越好;而庫存指標呢,鮮有例外,都是一路越變越糟。

    (注:劉寶紅,供應鏈管理暢銷書作者,“供應鏈管理專欄”創始人,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MBA。他的暢銷書包括《供應鏈管理:高成本、高庫存、重資產的解決方案》《采購與供應鏈管理:一個實踐者的角度》《供應鏈管理:實踐者的專家之路》。十多年來,他一直在美國研究和實踐供應鏈管理,經常往返于中美之間,培訓本土采購、計劃與供應鏈管理人才,幫助本土企業提高采購與供應鏈管理水平。如欲聯系他,可電郵bob.liu@scm-blog.com,或訪問他的網站(www.scm-blog.com)查詢最新培訓信息。)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伺服與運動控制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直驅與傳動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中國傳動網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
往期雜志
  • 2025年第一期

    2025年第一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5年第一期

  • 2024年第六期

    2024年第六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4年第六期

  • 2024年第五期

    2024年第五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4年第五期

  • 2024年第四期

    2024年第四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4年第四期

  • 2024年第三期

    2024年第三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4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