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通信產業院士論壇舉辦 院士專家共探大灣區 ICT 發展
文:中國傳動網 編輯部2020年第四期
圖1 論壇現場
圖2 深圳市新一代信息通信產業聯盟成立儀式
圖3 深圳市新一代信息通信產業集群細分產業促進機構授牌
圖4 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賈興東致辭
圖5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樊建平致辭
圖6 中國中電國際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副總陳雯海致辭
圖7 中國工程院吳漢明院士作報告
圖8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杜如虛作報告
論壇現場首先舉行了深圳市新一代信息通信產業聯盟的啟動儀式,通過建立“集群聯盟+專委會”的管理咨詢體制,有效建成產業集群促進機構體系,助力集群形成強勁的發展勢頭。此外,現場還為兩個集群子促進機構進行了授牌,分別是廣東省未來通信高端器件制造業創新中心及深圳市半導體產業協會。
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賈興東在致辭中介紹,深圳作為制造業大市和信息通信產業重鎮,2019年信息通信產業規模達到2.78萬億元,位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他表示,正是由于多年來堅持創新驅動發展,使得深圳在信息通信產業積累了深厚的基礎、展現了巨大的潛力。下一步,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引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深圳將繼續堅持改革創新,以國家部署的先進制造業集群戰略為重要抓手,進一步做大做強信息通信產業,帶動深圳制造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樊建平在致辭中表示,深圳先進院作為深圳市新一代信息通信產業集群總促進機構,一年以來,“1+N”促進機構體系建設已初具規模,集群培育工作成果斐然,平臺項目建設進展迅速,公共服務活動已卓有成效。今后,深圳先進院將持續促進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做好集群網絡化發展的“織網人”,在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為推動深圳市新一代信息通信產業發展作出貢獻。
本屆院士論壇分別邀請到中國工程院院士吳漢明,加拿大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教授杜如虛,南方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主任、IEEE Fellow姚新教授,中興微電子副總裁劉新陽,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趙作權研究員,分別圍繞集成電路、智能制造、智慧城市、5G、集群產業等主題進行演講。
吳漢明院士以“我國集成電路發展面臨的新機遇和新挑戰”為題,指出由于基礎研究薄弱,產業技術儲備匱乏,我國芯片制造工藝仍然面臨嚴峻挑戰。集成電路技術除了先導技術以外,突破應向特色成套工藝發展。在集成電路滲透人工智能、5G通信等眾多領域應用的背景下,他表示,后摩爾時代芯片市場的碎片化,為中小企業提供了商機,創新空間大,產業發展能夠得到廣泛重視,從而獲得更多政策支持。
全球競爭的日益加劇與未知的危機成為新時代下的挑戰。智能制造系統如何獲得韌性以轉危為機?杜如虛院士認為“創新”“布局”與“應變”是關鍵。他表示,對于制造系統而言,創新是發展的引擎;而布局要講究生產線的平衡,融合更多可重構的元素;最后,在創新和布局的基礎上,善用工業人工智能方法進行監控、診斷、控制,以實現應變。
劉新陽在報告中解讀了5G與半導體產業發展的趨勢和創新。在5G商用快速發展的背景下,5G技術的發展將推動產業鏈的新一輪爆發。他表示,創新是根本,芯片技術作為5G技術的基礎和核心,應該以產品為中心,聚焦核心技術創新,提升產業基礎IC能力;要結合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發展環境,構建開放式協同創新模式,聯動上下游進行深度合作,共建可持續產業生態。
圖9 中興微電子副總裁劉新陽作報告
圖10南方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主任、IEEE Fellow姚新教授作報告
圖11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趙作權研究員作報告
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姚新通過“冬天撒鹽車隊的調度與路徑優化”這一典型案例,以小見大,介紹了如何通過設計新算法、開發新系統解決動態環境下的調度挑戰,而這背后的關鍵技術則是演化計算。展望智慧城市,姚新認為城市未來將成為一個復雜的計算系統,并且擁有自主意識和自主表達能力。
圖12、13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助理、發展處處長畢亞雷與深圳市人工智能學會副理事長鄒月嫻分別主持活動
趙作權在匯報中探討了我國培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的思想、網絡與產業組織。他表示,穩定制造業的發展是我國的關鍵問題,培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應加強產業組織變革,增加制造業的根植性;對標世界領先集群,加強國際合作;推動網絡化組織建設,提升產業組織性;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基于信任機制,建立互惠共贏、合作共享的集群文化。
據了解,本次論壇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深圳市人民政府指導,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中電國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新一代信息通信產業集群主辦,深圳市人工智能學會、深圳市機器人協會、深圳市信息行業協會、深圳市半導體行業協會協辦,活動共吸引約300人參與。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