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新能源車由政府補貼改為直接減免稅費

時間:2012-06-27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新能源車即將迎來最大利好政策甘露

  新能源車即將迎來最大利好政策甘露。最近工信部有關負責人在全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峰會上透露:業內期盼已久的中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近期將由國務院發布實施。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新能源車的補貼渠道發生變化,由政府補貼一筆錢改為直接減免稅費。

  補貼渠道生變

  新政策規定,2011年至2020年,購買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將免征車輛購置稅;在節能汽車方面,2011年至2015年,中重度混合動力汽車將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消費稅和車船稅。業界專家表示,這意味著,購買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可以減少約10%的購車成本。購買中強混合動力汽車,則少交15%的費用。

  對于即將實行的新政,記者采訪的多家汽車企業表示,雖然補貼力度不及預期,但不存在任何“打白條”現象,減輕了車企的負擔,看好實施效果。

  此前的政策是,以2010年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出臺《關于開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的通知》為例,在上海、長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個城市啟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工作。中央財政對試點城市私人購買、登記注冊和使用的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和純電動乘用車給予一次性補貼。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每輛最高補貼5萬元,純電動乘用車每輛最高補貼6萬元。補貼資金撥付給汽車生產企業,按其扣除補貼后的價格將新能源汽車銷售給私人用戶或租賃企業。此后各個地方政府出臺相應的地方追加版補貼,最高的為杭州,累計補貼12.6萬元。

  對此政策,有企業反映,在現行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下,盡管補貼額最高可達12萬余元,但是一方面由于補貼由汽車企業先行墊付,然后再向相關部門申請返還,會占用企業大量資金,給企業造成很大資金壓力;同時現行政策意味著在中國銷售的新能源汽車及混合動力汽車越多,財政需要掏出的錢就越多。而對于即將實施的新政,無論賣多少車,對財政收支的影響均可忽略不計,只是減免稅收,可行性更強。

  2020年趕超500萬輛

  規劃也再次明確,中國新能源汽車未來的主要戰略取向將是純電動汽車,而當前重點推進的是純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

  到2015年,中國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將達50萬輛,到2020年則要超500萬輛。在產業格局方面,到2020年,中國將培育形成1至2家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超過100萬輛的汽車集團。

  此前我國已在25個城市進行了公共服務領域新能源汽車的示范推廣,并在6個城市開展了私人購買新能源車補貼試點工作。期間,示范推廣各類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累計已達1.6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超過8000輛。但同時,在市場培育及推廣過程中,由于一些配套政策沒有跟進,實際推廣的數量未達到預期目標。中國新能源汽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