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電動汽車的確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不過中國在電動汽車領域實際上沒有與國外巨頭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差距仍大。”世界電動車大會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清泉曾說。而一份研究中國電動汽車現狀的報告則指出,中國的電動汽車發展速度很快,但仍面臨包括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在內等諸多挑戰,短期內難以實現大規模增長。
根據電網公司規劃,2011年國家電網將建成充電樁1.3萬個,“十二五”期間建設充電樁22萬個,按照一個充電樁1.2萬元計算,僅國家電網“十二五”期間充電樁市場規模就需26.4億元。
一般而言,完整的充電站包括直接充電設備、配電設備、管理輔助設備三個部分。充電機、電能監控系統、有源濾波裝置、充電樁是充電站建設過程中用的最多且相對獨特的電力設備,其中充電機、充電樁等直接充電設備是充電站的核心,一般占充電站成本的50%左右。
據了解,目前中國充電系統產品市場基本處于起步階段,企業數量少、規模小,技術研發能力不足,尚未形成完整、競爭化的成熟市場。負責大運會兩個電動汽車充電站以及134個充電樁設備供應的奧特迅公司方面就表示,目前充電設備業務只占到主營業務的10%,利潤貢獻率非常低。另一家主營充電設備的企業中恒電氣2010年前8月的銷售收入亦不過22.58萬元。此外,市場競爭的公平性問題也是充電設備企業擔心的問題。畢竟當前國內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運營主要以國家電網、南方電網、中石化等大型國企為主,行業新進入者將寡頭壟斷局面下的客戶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