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我國內燃機制造高速發展 健全完整的制造體系形成

時間:2011-01-18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十一五期間,我國成為內燃機制造大國后,通過深層次的改革和調整,已開始進入量的發展轉向質的提升階段。”日前,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邢敏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十一五期間,我國成為內燃機制造大國后,通過深層次的改革和調整,已開始進入量的發展轉向質的提升階段。”日前,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邢敏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結構調整取得階段性成果

      邢敏總結說,在車用發動機領域,形成了以汽車制造廠為主導的制造體系,商用車形成了以汽車制造廠和專業內燃機生產廠并舉的制造體系;非道路移動機械用柴油機形成了以內燃機制造企業為主的制造體系;摩托車用發動機和通用小型汽油機形成了區域產業集群制造體系;船舶、鐵道機車和其他特種用途內燃機形成了各自健全完整的制造體系。

      除了產業結構調整,產品結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全行業以國家出臺實施的節能減排各類法規為目標,結合國外先進技術自主研制開發了一大批為汽車、摩托車、工程機械、農業機械、船舶、鐵道內燃機車、內燃發電設備、石油鉆機和國防裝備等配的新一代先進發動機產品。

      產品結構更加合理,產品質量特別是可靠性水平有了大幅提升,技術性能和排放水平明顯提高。在小排量乘用車用柴油機領域,以國四排放標準要求為目標,產品為“十二五”期間的市場需求和汽車制造業的發展奠定了充分的基礎儲備。

      我國內燃機工業在產品自主設計和研發方面起步較早,具有較好的基礎,自主品牌的國產內燃機及其零部件產品體系健全。“十一五”期間,全行業科研機構在產學研合作機制下,廣大科技人員積極努力,通過自主設計和開發、通過對外合作和技術引進,內燃機產品技術水平和科研開發能力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在高新技術領域,如電控技術、新型燃燒技術、增壓及增壓中冷技術、廢氣再循環技術、排氣后處理技術以及一系列內燃機基礎零部件新技術,在產品中已得到廣泛的推廣應用。各種代用燃料發動機的開發和應用取得了卓有成效的進展。混合動力技術通過自主開發及與國外合作取得了一定的進展。特別是排氣后處理系統和電控共軌系統的自主研發取得了突破,打破了國外壟斷局面。

      把國外先進技術和國內實際情況結合起來,是我國內燃機行業的傳統經驗。根據這個經驗,燃油系統行業以科學的態度,結合掌握的先進技術和豐富經驗,瞄準使用市場,開發了不同類型的電控燃油噴射系統,及時滿足了柴油機主機制造企業在產品實現排放法規升級要求下的實際需求。

      隨著現代內燃機涉及電子技術、信息技術、環境催化、石油化工、新型材料和精密制造等諸多高新技術的發展趨勢,融合多學科知識的人才培養尤其重要。我國43所具有內燃機專業的大專院校和龐大的企業研發中心,通過廠校多種模式的合作,培養造就了一支從事內燃機教學基礎理論研究、產品研發及應用研究、生產制造工藝和企業經營管理的工程技術隊伍。特別是大中型企業在國家科研體制的改革下,分別創建了國家、省、市、企業級技術中心(實驗室),并由此培養了一批在產品應用和市場服務中卓有建樹的工程技術人才。

      在制造企業規模發展的組織結構方面,部分排頭兵企業圍繞配套主機產業的發展,通過資本、資產兼并整合等多元化形式,組建形成了規模優勢的企業集團,或與配套主機廠建立了多種形式的戰略聯盟。由此打造出了一批市場占有率高、市場競爭力強、具有由內國際知名度的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他們的出現引領了產品產量向其匯聚,產業的產品生產集中度明顯提高。通過股份制改造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企業內部結構和經營機制發生了科學的變化,經濟運行質量得到顯著提高。結合產品結構調整,發展了系列產品平臺,縮短了研發周期,加快了結構調整和行業發展的步伐。

      邢敏說,在“十一五”期間實現成為內燃機制造大國之后,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我國必將建成一個資金多元化、產品多層次、持有先進的主導技術、裝備和管理現代化的新型內燃機工業體系。

      九大問題阻礙行業發展

     “雖然我國已成為全球內燃機生產大國,但在我國國民經濟處于轉型階段,很多制約內燃機行業發展的配套政策、社會化保障體系以及結構性矛盾尚未得到解決。”歷數內燃機行業“十一五”成就之后,邢敏話鋒一轉,“從行業看,目前比較突出的問題是規模效益低,缺乏集團優勢和品牌知名度,核心技術缺失較大,高技術層面沒有競爭優勢等。”

      他總結了目前行業存在的九大問題。一是內燃機行業整體規模優勢不突出,產量很大但效益不高。制造體系參差不齊,總體水平不高。

      二是產品品牌知名度不高,國際市場競爭力弱。

      三是自主創新能力不強,高新技術層面缺失競爭優勢,部份核心技術仍然依靠國外。由于科研開發投入不夠,再加上科技成果轉化機制的不健全,導致行業技術創新能力長期處于弱勢,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內燃機先進技術軟件的開發能力落后,具有高技術含量的整機和零部件產品的研發過于依賴國外,制約了新產品的發展。

      四是低水平重復建設現象仍然嚴重,行業內非理性競爭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改變。由于利益的趨使、資本市場多元化、區域GDP增長等因素,致使水平性能低下的同類產品,重復立項、重復上馬建設的現象在局部地區非常嚴重,破壞了供需市場的和諧發展,阻礙了行業正常的發展和進步,更阻礙了我國內燃機產品及其配套主機在國際市場上的開拓與競爭。

      五是測試技術與設備嚴重缺失和落后。長期以來,我國內燃機行業在教學、科研、生產制造、技術標定、試驗檢測等環節,測試技術和測試設備依賴國外現象非常嚴重,幾乎到了空白的地步。關鍵檢測設備和儀器絕大多數需進口解決,嚴重阻礙了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和新產品的發展。

      六是在內燃機研發和產業化制造鏈條當中,主機與零部件協同、協作的合作關系還存在著門檻和不協調。

      七是在內燃機替代燃料推動產業多元化發展方面,仍然存在著認知和政策支持的問題,導致擴大研究的力度不足,試驗研究范圍不大,研究經費短缺的現象始終沒有得到緩解。

      八是內燃機工業可持續發展面臨著新生的不平衡現象。國家在傳統能源動力裝置(內燃機)和新能源動力所給予的支持嚴重失衡。新能源產業作為國家新興戰略產業,應該給予大力支持。但作為消耗我國石油能源60%以上的內燃機產品,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里,仍將作為支撐國家經濟建設和滿足市場需求的各類移動機械的核心動力,其主導地位不應動搖。特別在國家節能減排政策中所承擔的重要社會責任,更應持續給與大力扶持。但目前在國家政策、投資,特別是科研開發資金以及稅收等方面,內燃機行業獲得的支持顯然太小。

      九是作為中間產品,在政策上處于尷尬境地。一方面,內燃機作為中間產品,面對上游原材料供應以及配套主機,在國家各類支持政策中所能獲得的發展支持力度始終處于邊緣狀態。另一方面,又由于其消耗能源和排放污染的特性,致使各類技術法規、質量管理等強制性約束政策直接對其提出了非常嚴格的要求,此種局面導致內燃機行業既承擔了很重的社會責任但是又享受不到應有的政策支持。期望這種局面在“十二五”期間能得到改觀,以滿足內燃機行業超前發展的要求。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