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起步發展 多元做大做強
1929年,大華儀表廠制造出中國第一只3英寸R型直流磁電式電表,中國儀表工業從此起步。而自儀股份的前身就是大華儀表廠。如今,通過多年的努力,自儀股份已經發展成為集儀表自動化產品制造、工程服務和系統總成為一體的綜合性自動化企業。下設國家級技術研發中心、6個生產制造基地、5個控制系統公司。
火電、核電、軌道交通三大行業自動化業務已成為自儀股份快速發展的“三駕馬車”。“2010年,我們面臨的經濟形勢極為復雜。國家低碳經濟戰略實施給公司帶來了機遇和挑戰,日趨激烈的市場考量著公司的競爭能力、贏利能力和整體水平。為此,公司要堅定發展信心,集中精力聚集主業,謀求火電、核電、軌道交通重點領域的突破,抓住發展主線,夯實管理基礎,積極扎實地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工作,盡快具有自主核心技術和生產出滿足客戶需求的產品,以達到做穩做健康的目標。”從2009年年報中,記者看到了自儀股份不畏艱險的精神和雄心壯志。
發揮技術優勢 聚焦三大領域
1991年,自儀股份開始進軍DCS(分布式控制系統)領域。“DCS在當時是控制領域發展的新方向,國內還沒有這方面的系統。當時的領導可謂深謀遠慮,從國外引進DCS技術,然后消化吸收再創新。”自儀股份規劃發展部部長高磊告訴本報記者。隨著自儀股份DCS產品技術的成熟,公司首先選定在火電行業進行推廣,這一抉擇將自儀股份帶入了一個持續上升的發展時期。如今,自儀股份的火電控制系統實力已經位列全國前三強。
高磊告訴記者,由于上世紀50年代中國根據蘇聯模式制定行業發展計劃,使得自儀股份之前主要從事電力行業儀器儀表制造,因此自儀股份對火電行業的技術、市場最熟悉。當自儀股份引進DCS時,主推的行業就是火電。目前我國火電控制低端市場基本上被國內產品覆蓋,但在中、高端市場仍需要努力。“我國火電控制產品在技術上和國外產品相差已經不大,存在的差距主要是市場認知度較低,以及產品長期的穩定可靠性較差,而這需要很多項目運行數據的支持,需要業主單位、集團公司甚至政府的支持。”高磊坦言。
另外,核電控制和軌道交通領域也是自儀股份發力的方向。早在上世紀80年代,公司就涉足核電領域,參加了中國所有商用核電站的建設,一大批專為核電而開發的產品和所有大類通用產品成功應用于各大核電站以及高溫氣冷堆和各類試驗堆。2009年年底,由自儀股份為承擔主體、上海交通大學協作的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科技攻關計劃《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站數字化控制系統及核級儀表研制》項目通過驗收。這標志著自儀股份的核電站常規島數字化控制系統及其相關核級儀表研制上了一個新臺階。
而對于軌道交通,自儀股份市政自動化公司總工程師張健告訴記者,自儀股份從1996年上海第一條城軌建設開始就積極參與。2005年,依托外方合作公司技術,自儀股份以聯合體方式承接了上海地鐵8號線信號系統工程建設,迄今為止,已先后承接并參與實施了上海地鐵5條線路的信號系統項目工程。
聚焦現場總線 引領技術高端
自20世紀90年代起,現場總線技術一直是自動化技術領域發展的熱點之一。自儀股份技術中心總工程師包偉華表示:“從自動化領域的技術發展趨勢來看,現場總線技術將逐漸成為自動化領域最重要的基礎技術。自公司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997年成立以來,自儀股份一直將現場總線和工業以太網等工業網絡通信技術作為主要研究方向。”
據了解,在近10年持續不斷的研發過程中,自儀股份堅持引進技術、集成創新與自主創新相結合的研發路線,在HART、FF、PROFIBUS等國際主流現場總線和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EPA工業以太網技術研究方面,取得了較大成果,先后建成了HART、FF、PROFIBUS和EPA等協議現場總線開發平臺和測試平臺,開發出一系列基于現場總線的智能儀表,通過了 HART基金會、FF基金會和PROFIBUS國際組織等相關現場總線國際組織的認證測試,并在市場上取得了不錯的應用業績,推動了自儀股份智能儀表技術更新換代的步伐。
“‘十一五’以來,公司加大了自主創新的力度和步伐,在研究并掌握現場總線核心技術的基礎上,與公司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DCS控制系統技術相結合,開發并推廣具有多種現場總線集成能力的FDCS控制系統。同時瞄準國際自動化領域全數字化現場總線控制系統的發展趨勢,重點研究現場總線主站技術、冗余技術和集成技術等關鍵核心技術,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數字化現場總線控制系統。”包偉華信心十足地對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