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國家密集式不斷出臺煤炭產業政策,這些政策對煤炭企業有哪些影響?國家煤炭產業政策未來有哪些取向?我們如何學習好、運用好這些政策?作者對此作了以下的初步梳理研究,供煤炭企業管理人員參考
近幾年,國家密集式不斷出臺煤炭產業政策,這些政策對煤炭企業有哪些影響?國家煤炭產業政策未來有哪些取向?我們如何學習好、運用好這些政策?作者對此作了以下的初步梳理研究,供煤炭企業管理人員參考。
一、充分認識煤炭產業政策的重要影響
1、煤炭資源管理政策的影響
一是建立國家規劃礦區制度,規范了煤炭資源開發秩序,為編制礦區總體規劃、規范礦業權設置奠定了基礎。二是建立中央地質勘查基金,實行礦業權有償轉讓制度,帶動了煤炭礦業權市場的有序發展,加大了全社會對煤田地質勘探投入,煤炭資源儲量增加,為企業接續發展提供了資源保障。三是建立煤炭資源開發準入制度,提高了辦礦門檻。四是推進資源整合與小煤礦聯合改造,全國煤礦數量減少,生產集中度提高,煤炭生產秩序逐漸改善。五是推行煤炭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提高了煤礦資源使用成本。在全國推行煤炭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建立煤礦安全長效機制,提取煤礦安全費用;推進煤炭外部成本內部化。在山西開展促進煤炭工業健康發展政策措施試點,開征“三費一金”;部分省區開征煤炭價格調節基金。五是國家多次調整煤炭進出口稅率。
通過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發布實施,在“八五”、“九五”全國煤炭資源勘探近于停滯之后,相關政策措施促進了勘探投入增加,新增探明資源儲量大幅增長,全國煤炭資源保障程度提高,全國煤炭資源開發布局逐步調整。
2、煤炭投資體制改革政策的影響
實行煤炭投資體制改革,國家直接投資煤礦比重逐漸減少。2001年后取消了對煤礦建設的直接投資,煤炭企業真正成為煤礦投資建設的主體,帶動了全社會投資煤礦的積極性,煤炭產業多元投資體制基本完善。
煤炭投資體制改革后,煤炭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煤炭產能建設加快,大型煤炭企業的產量比重逐年提高,而且打破了行業間投資壁壘,促進了煤炭企業多元化發展,煤電、煤焦、煤化、煤路、煤建材等產業聯合發展模式已成行業發展共識,煤炭與相關產業協調發展機制逐步建立,2000年以后全國煤炭產量呈現了超常規快速增長的發展態勢。
3、煤炭企業科技進步政策的影響
國家大力推進煤炭科技進步,提高煤礦建設標準,煤炭企業科技投入增加,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創新機制逐步形成,現代化礦井建設速度加快,促進了煤炭生產水平的提高,煤炭主要經濟技術指標逐年提升,為煤炭企業持續穩定發展奠定了基礎。
2007年,安全高效礦井268處,原煤產量8.4億噸,占全國總產量的33.1%;平均單井利潤1.7億元;采煤機械化程度98%;原煤生產效率18.5噸/工;原煤生產百萬噸死亡率0.045。
截止2008年底,全國已建成年生產能力千萬噸級的煤礦22座,總生產能力超過了3.0億噸。其具體情況是:(1)神華補連塔,2000萬噸;(2)神華上灣礦,1280萬噸;(3)神華大柳塔,997.4萬噸;(4)神華活雞兔,936.1萬噸;(5)神華榆家梁,1615萬噸;(6)神華保德礦,1300萬噸;(7)神華哈拉溝,1250萬噸;(8)神華石圪臺,1170萬噸;(9)中煤安家嶺一號,920萬噸;(10)中煤安家嶺二號,988萬噸;(11)安徽張集礦,1000萬噸;(12)山西寺河礦,1080萬噸;(13)神華黑岱溝露天,2000萬噸;(14)中煤安家嶺露天,1445萬噸;(15)中煤安太堡露天,2200萬噸;(16)神華寧煤羊場灣,1500萬噸;(17)神華勝利露天,1000萬噸;(18)神華哈爾烏素露天,2000萬噸;(19)大同塔山礦,1500萬噸;(20)伊泰酸刺溝礦,1200萬噸;(21)華能伊敏露天,1100萬噸;(22)霍林河南露天,1000萬噸。
4、煤礦安全管理政策情況的影響
煤礦安全政策陸續出臺,促進了煤礦安全生產形勢的穩步好轉,煤炭企業安全生產責任意識不斷強化。一是國家強化煤礦安全監察與管理;二是實行煤礦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制度,允許提取煤礦安全費用;三是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煤礦生產能力核定,嚴格控制超能力生產;四是允許煤礦稅前提取安全費用,加大了安全投入,煤礦安全生產形勢穩步好轉,重特大事故得到了初步遏制;五是出臺小煤礦安全基礎管理指導意見,制定了小煤礦采煤方法改革方案和具體措施;六是全國人大提出“三年解決小煤礦問題”,實施“兩個攻堅戰”。
5、發展煤炭大集團政策的影響
國家實施了一系列培育和發展大型煤炭企業集團的政策措施,鼓勵煤炭企業聯合、兼并、重組,支持煤炭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上市融資,促進煤炭企業進行跨行業、跨所有制經營發展,增強了企業發展活力,大型煤炭企業集團快速發展壯大,提高了煤炭生產集中度和企業競爭力。一些較大的產煤省區組建了省級煤炭企業集團。如:陜西煤化集團,黑龍江龍煤集團,江西煤業集團,寧夏寧煤集團,四川煤業集團,重慶煤業集團、湖南湘煤集團,福建煤業集團;河北省將原來六家大型煤炭企業逐步重組為冀中能源和開灤兩家大型煤炭企業;河南省也正在對原七家大型煤炭企業進行重組,擬成立三大集團公司,現已成立了兩大集團;內蒙古自治區的平莊、大雁、霍林河、伊敏等分別與國電、魯能、華能等電力企業進行了重組。
隨著大型煤炭企業集團快速發展壯大,煤炭企業多元化發展也取得顯著成效。神華集團在成為中國最大的煤炭生產企業的同時,也是繼我國五大發電企業之后的第六大發電企業,還是國內鐵路運營里程最長的企業;中煤能源集團在煤炭產量突破1.0億噸的基礎上,也是國內最大的煤機加工制造企業和煤炭出口貿易企業;山東兗礦、新汶等一批煤炭企業非煤產值已達到企業總產值的60%以上。
同時,煤炭行業利潤向大型優勢企業集中。2007年,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7760家共實現利潤總額1200億元;其中,63家大型煤炭企業補貼后實現利潤總額699.3億元,占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利潤總額的58.28%;神華、中煤能源、兗礦等前10家企業利潤總額517.7億元,占全行業利潤總額的43.14%,占大型企業的74.03%。初步分析,2008年,前10家煤炭企業利潤總額約860億元,占全國規模以上利潤總額的42.5%,占全國大型煤炭企業利潤總額的70.83%。
6、煤炭市場化改革政策的影響
煤炭市場化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煤炭價格形成機制初步建立,煤炭行業經濟效益逐年好轉。一是改革煤炭訂貨制度,取消了政府對電煤的指導價;二是初步建立了反映資源稀缺程度、反映市場供求關系、反映環境損害和安全成本的煤炭價格形成機制;三是建立煤電價格聯動機制。2004年開始實行煤電價格聯動機制以來,商品煤價格呈現了不斷上漲形勢,也拉動了電煤價格上升,但電煤與市場商品煤價格差異仍在不斷加大。
得益于煤炭市場化改革等一系列措施,2003年煤炭行業結束了長期虧損局面,行業利潤開始逐年增加。2007年,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實現利潤達到了1200億元;2008年,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163億元。
7、支持煤炭企業可持續發展政策的影響
鼓勵發展循環經濟,支持煤矸石、煤層氣和礦井水利用,礦區可持續發展機制開始建立。一是鼓勵煤矸石發電、制磚等廢物利用,給予稅收優惠;二是鼓勵煤礦瓦斯抽采利用,給予補貼政策;三是給予煤層氣抽采稅收優惠,實行增值稅先征后返,不征收企業所得稅;對地面抽采煤層氣暫不征收資源稅;對煤層氣勘探開發項目進口物資免征進口關稅。
二、正確把握煤炭產業政策的未來取向
近年來,煤炭工業發展日益受到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旨在促進煤炭產業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密集出臺,煤炭產業相關政策未來取向基本清晰。
1、煤炭資源管理政策向有序有償方向發展的取向
煤炭資源管理新的政策取向主要體現在六個方面:一是推進資源整合,改造中小煤礦,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設;二是對特殊和稀缺煤種實行保護性開采,建立資源儲備管理和運行機制;三是促進采煤采氣一體化,加強煤炭與煤層氣綜合勘探與開發;四是繼續推進資源有償使用,完善資源價格形成機制;五是嚴格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環境保護準入管理;六是調整礦業權使用費,修訂礦產資源補償費征收管理規定。
2、煤炭稅費制度改革將增加政策性成本的取向
煤炭稅費制度改革新的政策取向主要體現在六個方面:一是煤炭增值稅率由13%恢復到17%;二是煤炭資源稅由從量計征向從價計征已進入實質性階段;三是在山西省試點政策基礎上,征收資源型企業可持續發展準備金;四是調整煤礦提取安全費和井巷維簡費的會計處理辦法;五是各類行政事業性收費和基金難以取消;六是部分產煤地區出臺增加煤炭成本政策。
3、煤礦生產與經營準入政策提高行業門檻的取向
煤炭稅費制度改革新的政策取向主要體現在七個方面:一是強化了煤礦準入許可制度;二是建立煤炭企業資質標準與管理辦法;三是加大產能過剩行業結構調整力度;四是提高煤礦建礦標準;五是調整煤炭經營企業結構與布局;六是加大煤礦整頓關閉工作力度;七是設定不同地區煤礦最小建設規模。
4、節能減排、循環經濟政策為煤炭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的取向
節能減排、循環經濟新的政策影響和取向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鼓勵對二次資源和可循環利用資源的開發利用;第二,支持推廣煤矸石發電和建筑材料生產技術和工藝,到2015年,煤矸石利用率達到70%,粉煤灰利用率75%以上;第三,以礦山企業為主體實施循環經濟發展示范工程。
5、煤礦安全政策立足提高煤礦安全保障程度的取向
煤礦安全政策是調整煤炭生產結構的重要手段,提高煤礦安全保障程度將是煤炭企業永恒的主題。國家在煤礦安全政策的新取向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繼續加大對中小煤礦的聯合改造,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山西省最近決定將礦井產能規模由60萬噸提高到90萬噸,大中型礦井由1500個壓減到1000個);二是研究制定煤礦安全新標準,提高煤礦安全保障能力。
6、促進煤炭產業健康發展的政策法律法規體系將逐步健全和完善的取向
一是《能源法》即將出臺;二是《煤炭法》修訂工作基本完成;三是《礦產資源法》修訂工作正在進行;四是《國務院關于促進煤炭工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配套的相關政策措施已基本完善。
三、聯系企業實際學好用足政策
在系統學習和熟悉了解國家有關煤炭產業政策的基礎上,要聯系本企業正在發展的產業、開發的產品、改革改制及科技創新項目等實際情況,分析找準國家有關政策在本企業的應用對接點,用足用好國家政策。
1、思想上高度重視。在當今我國煤炭企業快速發展的新形勢之下,學習好政策,了解好政策,運用好政策尤其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講政策也是生產力。
2、加強組織領導。明確企業領導成員分工,負責政策研究及應用工作,制定工作計劃,加強管理與協調。
3、明確落實責任。指定有關職能部門,賦予其研究分解應用政策的責任,注意經常性收集政策,系統分析政策,指導或協助相關部門及單位應用政策。
4、重點政策公關。按照政策性質,明確有關部門及單位的業務分工,對應政策內容業務,屬于誰的業務由誰負責具體爭取應用政策,對與企業利益關系重大的政策要成立若干相關部門參加的專門小組,集中公關活動,爭取政策盡快落實到位,力見成效。
5、加強學習培訓。定期組織有關管理及業務人員參加政策學習培訓班,舉辦專題研討會或聘請專家講解政策,提高企業管理人員和業務人員的政策水平。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下一篇:
國產變頻器發展的缺陷
國產變頻器低價競爭現象嚴重而且很多企業不重視技術的發展,基本沒有創新內容、品牌意識不強、售后體系有待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