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調整煤炭產業機構,促進產業升級

時間:2015-12-21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不少煤炭企業寄望于電煤最低保護價、電煤發運補償機制,以及對落后產能、資源枯竭礦井帶有政策支持的煤礦退出機制。

12月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對長期虧損的產能過剩行業企業將實行關停并轉或剝離重組,對持續虧損三年以上且不符合結構調整方向的企業予以“出清”,建立煤礦退出機制,將成為幫助煤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升級的重要舉措。不少煤炭企業寄望于電煤最低保護價、電煤發運補償機制,以及對落后產能、資源枯竭礦井帶有政策支持的煤礦退出機制。

然而,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吳疆對煤礦退出機制持審慎態度。在他看來,近來有關方面所呼吁的退出機制,含有要求國家按照現行的過高估值給以傾斜政策的性質。“這最終將造成第二次全國補貼產煤省、消費者補貼煤老板。”

從中央“供給側”的思路出發,要解決中國煤炭的核心問題,關鍵是對行業進行治理整頓,提升供給側自身的質量,擠壓泡沫,拋棄無效供給。

在當前情形下,煤炭企業要想自救,有三個方面可以考慮:第一,向上下游產業鏈延伸;第二,裁員增效后,利用互聯網平臺增加成交效率;第三,通過金融套保降低企業虧損。

目前,以神華集團、陜煤集團等企業為代表,已有煤企開始嘗試在煤化工領域繼續發展,延伸產業鏈,打造清潔能源。“神華集團基本已涉足全產業鏈,煤炭不景氣,就開展化工、電力、運輸等業務,不同業務之間相互彌補。”張志斌介紹道。

陜西煤業化工集團則將開采出來的煤再進行煤炭洗選、煤粉生產、鍋爐改造、集中供熱,轉型為多種煤炭產品的生產服務企業。

此外,利用互聯網電商平臺降低采購銷售成本,也是目前的一個試探方向。自2013年以來,神華集團、中煤集團等企業先后布局網上交易平臺,而山西、內蒙古、秦皇島、陜西等區域性煤炭交易中心亦紛紛加碼煤炭電商交易。

與此同時,利用大宗物品的期貨或期權保值現貨,鎖定價格、利潤及虧損也可成為緩解煤炭企業危機的方式之一。但無論煤炭電商,還是金融套保,都不能改變行業整體供求關系,單憑這兩者,很難打破僵局。重點還是企業轉型,提升自身競爭實力。

更多資訊請關注礦業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