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凱稱,寧德時代的目標是到2027年達到7-8分的水平,意味著屆時可以小批量生產全固態電池,但大批量生產仍然會面臨成本等問題。
吳凱指出,目前液態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可以達到350瓦時/公斤,但再往上提高很難,而全固態電池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等方面表現優異,有巨大潛力。
吳凱認為,三種固態電解質沒有一種十全十美,其中硫化物路線進展較快,率先量產的可能性相對更大,也是寧德時代目前投入研發較多的技術路線。硫化物也是豐田等企業選擇的全固態電池電解質路線。
今年3月在出席公司業績說明會時,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也曾表態稱,全固態電池距離商品化還很遠,但是寧德時代并非不重視這項技術,最近也加大了投入,希望未來在全固態電池領域也能做到首屈一指。
近期關于固態電池的消息不少,但是魚龍混雜。
當地時間4月5日,德國促進可持續物理技術研究會宣布,德國專家團隊經過近兩年的研發,發明了全套高性能高安全性固態鈉硫電池全自動連續生產工藝,可使電池能量密度超過1000Wh/kg,負極理論裝載容量高達20000Wh/kg。
4月2日,太藍新能源對外宣布,公司在“車規級全固態鋰電池”的研發方面取得重大進展,成功制備出世界首塊車規級單體容量120Ah、實測能量密度達到720Wh/kg的超高能量密度體型化全固態鋰金屬電池,刷新了體型化鋰電池單體容量和最高能量密度的行業紀錄。
4月8日,上汽集團超級智能轎車智己L6正式亮相,首發搭載“第一代光年固態電池”。該電池雖然被智己汽車稱之為固態電池,但單體能量密度僅368Wh/Kg。業內認為它只是半固態電池。
4月9日,廣汽埃安旗下昊鉑品牌宣布,昊鉑“全固態電池”將于4月12日發布。不過,在4月12日,“全固態電池即將亮相”變為“2026年量產”。有投資者表示,沒想到“期房”、“期車”之后還有“期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