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動力電池技術格局重構:從液態到固態的進化之路傳統鋰離子電池:成熟與瓶頸的共生
這種體系還面臨著安全性與成本的雙重壓力,高能量密度帶來的副作用就是電池的穩定性下降,熱失控風險增加,一旦發生事故,后果不堪設想;而高昂的材料成本和復雜的生產工藝,也使得其在大規模應用時受到了限制。
從市場表現來看,傳統鋰離子電池依然占據著主導地位。2023 年,全球鋰離子電池裝機量超 600GWh,這一數字彰顯了其在市場上的廣泛應用。中國企業更是在全球市場中嶄露頭角,占據了全球 70% 的產能份額,寧德時代、比亞迪等企業已經成為了全球電池行業的領軍者,其產品不僅供應國內市場,還遠銷海外。
傳統鋰離子電池的短板也十分明顯。電解液是其致命的弱點,由于電解液主要成分是有機溶劑,具有易燃性,一旦電池內部發生短路或過熱,電解液就可能被點燃,引發自燃甚至爆炸,這也是近年來新能源汽車自燃事故頻發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低溫性能也不盡人意,在低溫環境下,電池的內阻會增大,離子擴散速度減慢,導致電池的充放電性能大幅下降,續航里程甚至會衰減超 30%,這對于北方地區的用戶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困擾。
半固態電池:過渡技術 or 終極形態?
半固態電池作為一種新型的電池技術,近年來備受關注。其在技術上取得了顯著的突破,電解質中固態成分占比達 50%-70%,這一創新使得電池在安全性和能量密度方面都有了顯著提升。由于固態電解質的使用,電池的熱穩定性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有效降低了熱失控的風險;同時,能量密度的提升也使得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得到了進一步的增加。
在量產進程方面,各大電池企業紛紛加快了腳步。寧德時代、比亞迪等行業巨頭計劃在 2024 年實現 GWh 級產能,這意味著半固態電池將逐漸進入大規模生產階段,成本也將隨之降低。蔚來 ET Preview 已經搭載了 150kWh 半固態電池,為用戶帶來了更長的續航和更安全的使用體驗,這也標志著半固態電池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應用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成本是影響電池技術普及的重要因素,半固態電池在這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它可以沿用 70% 的傳統產線設備,這大大降低了生產設備的更換成本和技術門檻。每 kWh 成本較液態電池僅增加 15%-20%,在可接受的范圍內。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和規模效應的顯現,其成本還有進一步下降的空間,有望在未來成為市場的主流選擇。
二、三大技術路線深度解析:性能與挑戰的博弈傳統液態電池:最后的輝煌
傳統液態電池在電池行業中擁有深厚的技術積累和成熟的生產工藝,其生產工藝的成熟度極高,良率普遍超過 95%,這使得其在大規模生產中具有極大的優勢,能夠保證產品的一致性和穩定性,有效降低生產成本。在低溫性能方面,傳統液態電池也表現出色,即使在 - 20℃的低溫環境下,仍能正常工作,為用戶提供可靠的電力支持。
技術的發展總是面臨著各種瓶頸,傳統液態電池也不例外。其能量密度上限目前被限制在 350Wh/kg 左右,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無法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長續航需求。隨著循環次數的增加,電池的性能衰減問題也逐漸凸顯,當循環壽命突破 2000 次后,電池容量的衰減速度明顯加快,這不僅影響了電池的使用壽命,也增加了用戶的使用成本。
半固態電池:折中的智慧
半固態電池采用了固液電解質協同作用的混合架構,這種獨特的設計使得其離子電導率得到了顯著提升,達到了 10 S/cm 級,這為電池的高性能運行提供了有力保障。在能量密度方面,半固態電池表現優異,能夠達到 400Wh/kg,相比傳統液態電池有了明顯的提升,這使得搭載半固態電池的電動汽車續航里程有望突破 1000 公里,有效緩解了消費者的里程焦慮。
半固態電池在安全性方面也有了質的飛躍,針刺試驗中不起火的表現,讓人們對其安全性充滿信心。其在低溫性能上也有著出色的表現,即使在 - 40℃的極端低溫環境下,仍能保持 80% 的容量,這一性能遠遠超過了傳統液態電池,為寒冷地區的用戶提供了更好的使用體驗。
半固態電池在產業化過程中也面臨著一些挑戰。界面阻抗的控制是一個關鍵問題,需要將其控制在低于 100mΩ,以確保電池的高效運行,但這在實際生產中具有一定的難度。固態電解質的涂布工藝也有待進一步優化,目前的涂布工藝還不夠成熟,影響了電池的生產效率和質量,需要投入更多的研發精力來解決這些問題。
全固態電池:未來已來?
全固態電池被認為是電池技術的終極形態,其采用的硫化物電解質在室溫下的電導率可達 10 S/cm,這一數據甚至超越了部分液態電解質,為電池的高性能運行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全固態電池還能夠適配鋰金屬負極,這使得其在能量密度方面實現了巨大的突破,能量密度超過 500Wh/kg,這意味著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將得到進一步提升,有望徹底解決里程焦慮問題。
在循環壽命方面,全固態電池也表現出色,超過 5000 次的循環壽命,相比傳統液態電池有了數倍的提升,這大大降低了用戶的使用成本和更換電池的頻率。其工作溫域也非常寬廣,從 - 50℃到 150℃,都能保持穩定的性能,無論是在極寒的北極還是炎熱的沙漠,都能正常工作。
全固態電池的技術壁壘也非常高。固固界面阻抗的問題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們,需要突破 50mΩ 的難關,才能實現電池的高效運行。鋰枝晶的抑制也是一個難題,鋰枝晶的生長會導致電池短路,嚴重影響電池的安全性和壽命,目前還沒有完全有效的解決方法。規模化制備工藝也尚未成熟,生產成本居高不下,這使得全固態電池在短期內難以實現大規模商業化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