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新能源汽車電池瘋狂擴產下的隱憂!

時間:2023-02-07

來源:百姓評車

導語:2023年開年特斯拉開始暴走,把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攪得動蕩不安。而與電動車息息相關的電池產業,也開始進入了一種瘋狂擴張的狀態。

  中汽協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705.8萬輛和688.7萬輛,同比增長96.9%和93.4%,市占率達25.6%。預計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可達900萬輛,同比增長35%。

  特斯拉在中國市場大搞價格戰產生了連鎖反應,造車新勢力品牌被迫跟進,這在相當程度上會促進消費者的購買欲望,有觀點認為因為降價,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或將突破1000萬輛。

  新能源汽車發展勢頭不減,動力電池市場也隨之迎來新一輪擴張。

  新能源發展勢頭正盛,電池企業持續擴張

  據了解,1月4日,比亞迪新能源動力電池徐州生產基地奠基儀式在徐州舉行。該生產基地總投資100億元,預計實現年產動力電池15GWh;比亞迪新能源動力電池“超級工廠”1月底在溫州正式啟動建設。據介紹,該基地規劃年產20GWh,預計明年第一條產線投產。

  1月18日,億緯鋰能發布公告,公司將在四川簡陽建設電池生產基地,預計年產能20GWh,總投資100億,建設周期兩年;

  1月19日,贛鋒鋰業公告,公司擬在東莞投資建設年產10GWh新型鋰電池及儲能總部項目,計劃總投資人民幣50億元。同時,公司還將在重慶投資建設年產24GWh動力電池項目,計劃總投資人民幣100億元;

  比克電池將在常州建設電池生產基地,項目涵蓋30GWh大圓柱電池產線及研發中心;孚能科技將在廣州規劃年產30GWh動力電池生產基地,預計2025年正式投產;1月31日,盛虹控股集團在張家港建規劃電池超級工廠,首期24GWh項目和獨立主體的新能源電池研究院,總投資140億元,計劃三年內建成投產。

  在2022年,中國動力及儲能電池項目新增近50個,總產能規劃超1.2TWh。

  從2022年開始,動力電池的產能規劃一直在增加。這背后的核心邏輯是,電池行業正在持續釋放巨大且多樣化的市場需求,由此給到企業更多的市場機會。

  同時,經歷多年沉淀與發展,二三線動力電池企業在市場定位、客戶綁定、產品技術路線等各個維度上,也逐漸找到適合自身特色的發展路徑,這也成為其加速產能擴張背后的底氣。

  盡管如此,產能過剩風險不容忽略。

  頭部車企優勢明顯,競爭者短期難以超越

  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公布的信息顯示,2022年1-12月國內動力電池企業裝車量TOP15的名單中,寧德時代裝車量142.02 GWh,市占率為48.2%,排名第一;比亞迪電池裝車量69.10 GWh,市占率為23.45%,位居第二;中創新航、國軒高科、欣旺達分別以6.53%、4.52%、2.62%的占比位居第3-5名。第6-10名則分別為:億緯鋰能、蜂巢能源、孚能科技、LG新能源、瑞浦蘭鈞。

  2022年,寧德時代與比亞迪兩家的市占率合計超過了70%,行業前兩名的領先優勢非常大,這也意味著頭部市場格局非常穩定。

  從整個市場來看,2022年全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共計57家動力電池企業實現裝車配套,前10家瓜分了近95%的市場份額,而其余47家電池企業僅爭奪余下的5%的市場份額。

  而在儲能市場,寧德時代和比亞迪表現也十分亮眼。從全球范圍來看,寧德時代以24.5%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其次分別為比亞迪、韓國三星SDI、韓國LGES,四家企業儲能鋰離子電池出貨量合計份額接近70%。從中短期來看,寧德時代和比亞迪等巨頭仍將占據市場主導地位,他們在渠道、品牌和產能優勢方面積累了相當多的優勢。

  參與競爭的企業在諸多方面的差異化并不是十分明顯,無論是在技術亦或是產品性能方面給市場眼前一亮的東西,因此短期內難以撼動市場巨頭

  產能過剩需要警惕,技術研發需持續跟上

  根據公開測算,2022年我國動力電池產量545.9GWh,而去年國內累計裝車量僅294.6GWh。扣除68GWh的出口量后,2022年全年電池產量與裝車量間的差額達到了183.3GWh,裝車量占比61.6%。產能過剩的情況已經非常明顯。

  隨著2023年中國動力電池新建產能的集中釋放,市場壓力將越來越大。根據相關機構預測,到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需要的動力電池產能約為1000GWh到1200GWh,而目前包括電池廠、整車廠和其他跨界企業的產能規劃已經達到4800GWh,是前者的4倍。

  相當數量的電池企業一味地擴大產能,卻忽略了產品的升級研發,導致動力電池市場兩極分化嚴重,出現了低水平重復建設的問題,另外由于新能源汽車發展出現了一些更新更高的技術需求,相當電池企業的產品性能、技術不達標,只能應用在入門產品,或者低續航產品,比如電動自行車。

  因此,進一步創新發展,取得顛覆性的技術突破,就成了中國電池產業發展的關鍵。

  比如前文說到的儲能,不少電池企業已經關注到這個賽道,相繼把儲能電池納入擴產計劃之中。寧德時代、中創新航在2022年布局儲能電池領域;億緯鋰能、贛鋒鋰業、盛虹控股集團等均計劃今年建設新的儲能電池生產基地,儲能業務正在成為第二增長曲線。

  再比如長續航電池技術、固態電池以及新材料電池的研發等諸多方面的突破,都是電池企業需要突破的重點。

  從長期來看,隨著電池原材料價格的持續走低,未來入局電池市場的資金和玩家也在增多,所以,越早打出差異化就對發展越有利。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