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華為“造車”:有了新歡,舍了舊愛

時間:2022-01-12

來源:汽車V線

導語:“華為不造車,只幫助車企造好車。”這是華為一貫向外界回應是否造車的話術。話雖如此,但華為的行動上卻很誠實。一邊聲稱不造車,而另一邊卻又不甘心只當零部件供應商。

  上個月,華為與賽力斯公司合作的第二款汽車AITO問界M5正式發布,其搭載了最新華為鴻蒙智能座艙。 這款被外界視為“繼承”了華為“血統”的車,其前期規劃便主要由華為負責,涉及外觀設計、品牌定位、后期營銷等。可以說,除了名字不帶華為,其他都是華為造。

  然而,有人歡喜就有人愁。當華為深度參與的問界M5大肆宣揚著4天內訂單就超過6500份時,賽力斯華為智選SF5的車主卻在網絡上直呼被“割韭菜”,維權的呼聲越來越高。

  1月5日下午,賽力斯官方微博發布《給賽力斯SF5用戶的一封信》,表示賽力斯SF5會繼續接受用戶訂單。用戶下單后,公司將及時安排專人跟進協助交付。對于已經交付的用戶,承諾其首任車主除正常質保外,還將額外升級享有整車和增程器的終身質保。 賽力斯SF5“停產”風波 近日,大批華為賽力斯車主通過多個社交媒體平臺發聲,質疑新買的車還未到手卻將面臨“變相停產”的問題。

  質疑聲并非無中生有,據賽力斯SF5車主反映,目前大量的賽力斯門店都在重新裝修,有不少門店的logo已經更換為“AITO”的標識。還有車主表示,賽力斯門店里的SF5展車被撤走,新出的車連品牌都換了。

  有華為門店銷售人員表示:“自問界M5發布之后,賽力斯SF5已經停止接受預定。”而在是否停產的問題上,另有華為門店銷售人員表示,僅暫停預售,并非停產。

  另外有消息指,賽力斯門店都將會升級成AITO品牌店,為M5的銷售做好準備。

  樂居財經在華為官方商城搜索關鍵詞“SF5”,出現的商品則為問界M5;打開賽力斯官方APP,開屏頁依然是華為智選SF5的畫面,但APP內顯示的所有官方服務網點已經成為AITO用戶中心;在賽力斯的官方網站以及APP上,目前可以進行SF5車型的預定。

  除了停產停售引起軒然大波之外,關于SF5質量方面的控訴也在激增。

  有剛提車兩個月的車主在社交媒體吐槽,自己是第一批被割韭菜的車主,還列舉了在駕駛SF5兩個月后該車出現的一系列問題,諸如耗油量大、續航里程短、車易跑偏、車內空間局促等。甚至還有車主稱,已經找到近300位車主共同維權。

  面對鋪天蓋地的質疑聲,2021年12月25日,賽力斯發布了《致賽力斯SF5用戶的一封信》,稱即日起,賽力斯SF5首任車主將獲得全新升級的專屬禮遇。包含:1、整車與增程器質保升級至終身質保;2、4年內增/換購AITO品牌旗下任一車型,在享受擬購新車當期促銷權益的基礎上,將能額外享受10000元的專屬折扣權益。

  然而,很多車主對此并不認可,認為這只是“全新的套路”。 華為的“造車經” 不論是控訴還是吐槽亦或是質疑,賽力斯SF5儼然已經淪為華為的一顆“棄子”。

  據悉,賽力斯是小康股份旗下的新能源汽車品牌。八個月前,華為聯合小康股份打造的賽力斯SF5在上海國際車展正式亮相,售價區間為21.68萬-24.68萬。 實際上,這款車早在2019年就已上市,但其市場表現乏善可陳。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賽力斯SF5銷量只有791輛。

  但在貼上“華為智選”的標簽之后,其銷量一度火爆,在開售兩天時間內訂單就突破3000輛。同時,小康股份也搭上了華為這趟快車,股價上漲了10倍,市值最高突破1100億元,一時風光無兩。

  彼時,華為對賽力斯SF5寄予厚望,不僅在其產品研發上深度參與,在宣傳和銷售上也抱以期許。2021年第二季度,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曾多次在微博上帶圖宣傳SF5,華為甚至希望賽力斯能夠替代消減的手機業務,成為華為消費者業務上新的流量和增長點。 然而,好景不長,自新車問界M5發布之后,SF5便不再是華為眼中的“寵兒”了。

  2021年12月23日華為新品發布會上主要介紹了兩款產品,其中之一便是AITO品牌旗下推出的首款車型問界M5。 據悉,AITO是賽力斯公司和華為合作的高端智慧汽車品牌,賽力斯為品牌方,華為則為供應商。然而,華為此次卻代替品牌方發布整車產品,實屬罕見。

  在這場長達兩個半小時的發布會上,足足有60多分鐘被用來介紹問界M5,“媲美百萬豪車的國產汽車”余承東如是說。

  高調發布的同時,惹人注目的是問界M5的發布成了華為的一場獨角戲。 發布會全程不僅臺上未出現賽力斯相關人員的身影,甚至余承東的發言中也鮮少提及賽力斯。而聚焦汽車上,問界M5從音響到智能座艙甚至是充電樁,幾近所有部件上都印有華為的logo。

  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21年12月初賽力斯AITO品牌發布會上,余承東進行了視頻致辭,華為方面的高管上臺演講,賽力斯相關人士的發言也頻繁提及華為。

  車企綁定華為落空 華為為何會拋棄賽力斯SF5,而選擇捧高問界M5?原因實際上有跡可循。 “這次我們用了華為消費者業務的工業設計團隊、軟件團隊、用戶體驗團隊來一起打造(問界M5)這個產品。”發布會上余承東如是說。

  然而,對此賽力斯相關人員隨后則稱:“AITO的整車汽車技術和研發設計都是賽力斯這邊制造,華為只是將新的車機帶入,包括一些內飾方面的配置,但這些絕對不能將AITO稱是華為的。”

  盡管華為發布會上的發言引發了賽力斯的不滿,但華為已然把問界M5視為“親兒子”,華為也通過AITO,從汽車行業的幕后走到了臺前。

  而另一邊,雖然賽力斯SF5戴著華為的頭銜,但華為只是后來者,是在其上市之后才又加入了華為的電驅系統和HUAWEI HiCar等初級功能,且華為只參與銷售,不負責售后。SF5這款車型,還不夠“華為”。

  實際上,貼上華為標簽之后的賽力斯SF5激增的銷量也只是曇花一現。數據顯示,2021年1-11月賽力斯SF5累積銷量僅7080輛。遠不及蔚小理這樣的造車新勢力,單月銷量即可破萬。

  據了解,華為對賽力斯SF5的質量、品控也并不滿意。華為對工廠的要求極高,尤其是在耐久性方面,但重慶金康賽力斯兩江工廠一直未達到華為的要求。

  至此,原想深度綁定華為的賽力斯,不但品牌影響力與銷量沒有明顯的改觀,最終還遭到了華為的冷落。AITO問界M5發布當日,小康股份跌幅超過7%,三個交易日市值蒸發近250億元。

  除了被晾在一邊的賽力斯,北汽極狐與華為的合作也頻頻“降溫”。

  在2021年11月廣州車展期間,極狐曾透露,阿爾法S全新HI版大型交付品鑒活動將在12月25日于深圳舉辦。眾所周知,深圳乃華為的大本營,因傍上華為的大腿,極狐阿爾法SHI才更加有賣點。但最終該交付活動在北汽藍谷麥格納智能制造生產基地,即鎮江工廠內舉行。

  實際上,雙方的合作也并不融洽。據知情人士透露,極狐工廠采用的是麥格納的設計理念、管理方式、工作流程,而華為則希望用自己的思維代替之。但因兩者完全不兼容,極狐未同意,由此華為對極狐產生不滿。

  除此之外,在12月22日進行的官方媒體溝通會上,極狐對阿爾法SHI曾經的“全球首款搭載華為HI全棧智能駕駛解決方案的量產車“、“全球首款搭載鴻蒙OS的純電轎車”和“全球首款支持城市道路高階智能駕駛的量產車”三個稱謂,也只留下了最后一個。

  不可否認,華為的金字招牌和龐大的用戶群體的確可以給合作伙伴帶來光環的加持,北汽、長安、廣汽、小康股份等股價、市值曾因此一度飆漲。

  但想蹭華為流量的主機廠,卻很有可能淪為代工廠的結局。上汽董事長陳虹就曾發表過關于華為的“靈魂論”:“上汽很難接受華為這樣的供應商為我們提供整體的解決方案,這樣會變成‘他是靈魂,我是軀體’,我們不能接受。我們的靈魂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就目前華為與這些車企的合作來看,華為已經遠遠超過供應商的角色,甚至有反客為主的勢頭。此前賽力斯便被傳“是華為造車代工廠”,對此小康股份回應稱:小康股份旗下賽力斯是華為的長期合作伙伴,并非代工廠。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