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地指出,碳達峰、碳中和要求能源系統盡快低碳轉型,實現能源系統的碳達峰關鍵在于發展結構和動力轉換。實現碳中和,能源供應和消費系統都要徹底轉型,能源消費端要向綠色低碳轉型,能源供應端要從化石能源轉變為非化石能源。另外,CCS(碳捕獲與封存)技術和碳匯也是有效手段。
周大地認為,實現低碳轉型,要認真做好幾件事:
嚴控“兩高”項目
全球疫情下,外需要求增加,國內依舊在做原材料簡單加工和低附加值的高耗能產業出口,如一些鋼鐵、有色金屬以及塑料等,這對我國產業結構調整是不利的。我們要嚴格控制高耗能產業盲目擴張,限制大宗高耗能產品出口。不能因為一時之利而放棄長遠發展所需要的經濟轉型。
別人把生產任務都分擔到我們這兒來了,如果不嚴控“雙高”項目,想達峰是很困難的。在雙循環背景下,至少要把出口優先政策改成與國內生產平等,否則改不了當前的出口環境。同時,在國內還要清理不合規的雙高項目,堅持優化調整產業結構。
加快非化石能源發展
目前我國的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84%,煤炭、石油、天然氣等有90%以上都是通過鍋爐、窯爐以及發電或其他用熱方式產生動力,再由動力生成熱量。我們的努力方向,是爭取在2050年到2055年左右,使用非化石能源對煤炭、天然氣、石油進行幾乎全面的替代。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這件事還是可能實現的。并且剩余的小部分化石能源可以通過CCS技術進行減排,但這可能是最低效的能源部署。
碳達峰是逐年降低碳排放的增長速度,使化石能源增長速度從現在的3%降為0%。目前在非化石能源發展領域,中國已經走到全世界前列了。如果2010年風光發電的電價算100的話,現在太陽能光伏電價是18,下降了4/5,海上風電下降了1/3,陸上風電下降了2/5,光熱發電下降將近一半,而且這個速度還在加快。
電力系統需要提前實現零碳化
如果要想真正實現全能源系統的低碳化,就要提前實現電力系統低碳化,電力系統低碳化需要在2040年、2045年期間提前實現。同時,中國要抓住機遇,不能等待其他國家開發出低碳能源系統后再去復制。全世界發電系統是由少數工業化國家的少數企業壟斷,就那么幾家。中國的電力系統需要有人沖鋒,打出點勝仗來,然后大伙就可以跟得上。
關于零碳化的電力系統,應當是建立以零碳一次電力為主體的新能源系統,在這個能源體系下,一次電力是電,而不是燃料。這將是體系層面上一次非常大的轉變,會使所有領域的產能、運能系統發生徹底的轉變,同時,還會大幅度提高中國的能源利用效率。
工業零碳需要更多技術創新
工業系統低碳化的根本出路就是高度電氣化,目前我國仍有大量的工業領域低碳技術需要進行示范與系統改造,這些改造離不開技術創新。未來的能源不再是以資源為主要壟斷手段,而是以技術為主要手段,誰的產品技術轉換率高、便宜好用,誰就能壟斷能源供應。在技術優先壟斷下,俄羅斯和中東將失去世界能源核心的地位。
中國可以用10到15年,加緊研發創新,提供工業領域零碳化的技術方案,完成工業示范和規模化準備,再用15到20年完成工業技術、產品、裝備、工藝流程等的零碳更新。
地面交通實現零碳轉型,會比大家預想的更快。汽車電動化已具備大規模加速推行的條件,在2030年前,可能是更早的2025年,電動車將對燃油車實現市場翻轉,世界范圍內燃油乘用車和載重車將在2035-2040年期間退出銷售市場。此外,建筑領域也有很好的零碳轉型條件。雙碳目標需要各行各業加快進行低碳轉型,如果大家積極性調動起來,都愿意去干這件事,雙碳目標可提前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