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電荒”主要由以下幾方面引發:
1、經濟的強勢增長帶動電力電量均高速增長。
今年1月和3月,廣東用電負荷接連突破1億千瓦,電量增速達30%以上,這在歷史上尚屬首次。目前正是“金九銀十”生產高峰期,尤其是二產、三產用電需求持續旺盛,廣東統調最高負荷需求創新高,達13513萬千瓦。
2、供給側出現了與以往不同的局面。
天然氣、煤炭價格迅速上漲,資源供應緊張,火電企業發電積極性不高。據了解,廣東省內近期發電能力最高下降近3000萬千瓦,占省內裝機容量的20%,是近期電力供應緊張的主要原因。在全省電力來源中,三分之一來自于外來電力,火電約占省內裝機的65%,水電約占11.7%。
全球范圍內各國都在進行綠色能源轉型,政策對化石能源使用開始逐步限制,但新能源的發展速度卻沒有及時補缺,導致供給上依舊依賴傳統能源。其次是隨著各國的防疫政策逐步常態化,經濟明顯復蘇推高了傳統化石能源的價格。
3、生活消費端今年也有“特別需求”。
廣東一直持續高溫天氣,即使中秋過后北方已經長衫長褲,廣東很多地區的氣溫依然保持在35℃左右。加上能起到降雨降溫作用的臺風今年很少“光臨”廣東,廣東居民生活用電偏緊。
在未來的電力供應規劃中,依賴外部能源的模式將得到改善,廣東正立足于自身的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光伏和海上風電。據分析,廣東的電力規劃總體與經濟增長相適應,隨著海上風電、光伏等立足于廣東本地清潔能源建設的推進,用電緊張問題將得到有效緩解。
根據廣東省發改委推出的《廣東省培育新能源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1-2025年)》,廣東將大力發展先進核能、海上風電、太陽能等優勢產業,加快培育氫能、儲能、智慧能源等新興產業,到2025年,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費約占全省能源消費總量的30%,形成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新能源產業集群。在“十四五”時期,廣東計劃新增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超過4000萬千瓦,并建設一批調峰氣電等靈活性電源。其中,將投入965億元建設重點風力發電項目。
在今年上半年,南方電網發布的《數字電網推動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白皮書》也對電力供應作出了規劃。去年年底,南方五省區的(廣東、廣西、云南、貴州、海南五省區)的非化石能源裝機和電量占比分別達到56%和53%,居世界前列,風電、光伏發電利用率均達99.7%。而在“十四五”和“十五五”期間,南方電網將推動南方五省區分別新增1億千瓦風光新能源裝機,新能源裝機將從目前0.5億千瓦增加到2030年2.5億千瓦,支撐區域提前實現碳達峰。
眾城卓越生于廣東,長于廣東,與新能源的結緣也在廣東。作為專業提供風力發電機變槳核心技術的提供商,面臨電荒形勢,也必視為己任,在新能源行業中不斷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