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是眾所周知的汽車制造大國,汽車制造業是德國最大的工業部門,也是德國傳統的四大支柱產業之一。德國以梅賽德斯-奔馳、奧迪、寶馬、和寶馬等品牌享譽世界頂級汽車制造商行業。據歐洲汽車工業協會統計,德國汽車企業在2007年迎來的銷售高峰期,全球汽車產量共1210萬輛,占世界汽車總產量的16.9%,其銷量占西歐汽車銷售份額的47%,德產車以超過44%的市場份額在歐盟國家占主導地位。
同時,德國擁有強勁的汽車出口市場,汽車銷往世界各地。2016年德國汽車出口位于世界第一:1591億美元(占世界市場份額的21.8%)。長期以來,德國的對外出口國前三位國家是美國、法國和中國。
至今為止,汽車研發制造生產經歷了四個過程: 手工作坊,流水線,平臺到現在的汽車架構模塊化平臺,如今德國的汽車制造即將迎來下一個階段---云制造時代。德國汽車產業之所以備受推崇,一個重要原因是它的很大一部分收入都投向了研發領域,這也是德國汽車備受信賴,并領跑全球的秘密。
汽車制造生產經歷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手工作坊時期,工藝嫻熟的工匠會根據用戶需求,專項設計、匹配、采購、安裝等手工打造。在這個時期,不同客戶需求不同,每臺車的設計制造都不一樣,成本極高。
第二個階段汽車流水線生產,福特創造性的將流水線應用在汽車生產中,只用來生產T型車,也就是說,工人們只需要站在已經設計好的流水線,將相應的零部件安裝上去即可。因此,汽車成本大大降低,T型車走入千家萬戶。
第三個階段汽車生產制造平臺化,德國大眾推出了著名的PO系列平臺。即在同一平臺上可以覆蓋尺寸相近但可以是不同級別的車型,主要是考慮包含哪些車型,可變動尺寸范圍,配置等。這樣統一不同車型的相同部分,又保留一定的可變性,極大降低成本,又可以滿足用戶不同需求。
第四階段汽車生產制造汽車架構的模塊化是在第三階段平臺化的基礎上的再升級。汽車架構模塊化平臺模塊化定義更加細致,覆蓋品牌層級、能夠跨越的品牌、車型范圍更大,可以極大的控制成本,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并快速推出新產品占領市場。
下一階段的到來:汽車云制造時代
現在德國將開啟汽車云制造時代,其核心是歐盟正在搭建的Gaia-X云計算項目。通過建立歐洲的“數據基礎設施”,以打造一個連接歐洲所有云服務商和開源服務的聯盟平臺,在該平臺上所有加盟的云服務商將擁有統一的數據接口、統一的數據安全條例、統一的服務和結算標準,進而形成一種“共享生產的云網絡”。 德國政府目前計劃大力推進該項目進程,通過創建“共享生產”網絡數據平臺,顛覆傳統工業生產模式,取代企業傳統僵化的生產線模式,從而實現工廠生產和流程數字化,開啟汽車的云制造生產。
根據數據統計,有超過350個組織和公司參與該項目,包括德國電信、寶馬、博世、西門子以及SAP,法國源訊(Atos)、法國移動服務商Orange、達索公司等知名企業。
通過這種形式的云網絡,德國汽車制造、工業生產也有望在未來實現工業的“共享生產“。“共享生產”意味著企業將不再是僵化的生產線,取而代之的是,企業將各自的工廠的生產和流程全部數字化,從而在云網絡上自動生成汽車生產各個流程的組織及統籌計劃。也就是說,今后汽車的制造生產,各制造商只需將工廠機器生產類型,如焊接或鋸切等的信息共享至云網絡,然后云網絡就會根據各企業工廠機器的類型,統籌安排哪些公司負責生產汽車的哪些組件。
汽車制造領域通過云制造共享生產平臺,可以搭建起非常重要的跨供應鏈的各層次網絡,以推動德國汽車生產水平再升級。德國的汽車生產制造將變得更具可持續性,更加數字化,更加環境友好和氣候中立。
加快汽車制造業革新
德國汽車制造商及其供應商通過云網絡,將不會再因為全球疫情而受到生產限制,出現生產中斷或零部件短缺等情況。工業生產行業研究專家魯斯科夫斯基(Ruskowski)說:"如果一臺機器有故障突然不能投入生產,云網絡可以迅速找到替代機器,因為所有的生產資源在都是聯網共享的。這個優點特別是在當下疫情期間,顯得尤為重要。比如當中國的某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受疫情影響,在供應環節出現問題時,制造商可以迅速找到替代供應商。“
在新冠疫情的特殊時期,推進云網絡,開啟云制造時代,是幫助德國汽車制造行業走出因疫情導致的行業低靡的最好方式。汽車制造業借助大數據基礎設施,技術研發過程也會得到有效的簡化,無疑加快了整個汽車制造行業的革新進程,進入汽車制造新階段--云制造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