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新能源巨額補貼已成政府難以承受之重,退坡迫在眉睫?

時間:2018-11-30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近日,“墊付補貼資金金額巨大,新能源車企不堪重負”此類話題,在業內引發了熱議。

【中國傳動網 行業動態】 近日,“墊付補貼資金金額巨大,新能源車企不堪重負”此類話題,在業內引發了熱議。

今年10月,北汽新能源月銷量高達27958臺。而1-10月的總銷量達到109636臺,同比增長76.06%。在純電動汽車領域,北汽新能源的銷量遙遙領先于其他車企。

然而,在本屆廣州車展上,北汽新能源副總經理、營銷公司總經理李一秀卻在不經意間向媒體吐了一口苦水:一年墊付的補貼金額高達百億,北汽新能源承擔著外界難以想象的運營壓力。

不過,某個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樣領先的車企公關負責向第一電動表示,“并沒有想象的那么難,這是行業發展的必經之路,真正優秀的企業是不會因此而垮的”。

不論如何,墊付巨額資金對新能源車企有何影響、政府為何延遲發放補貼等問題,值得關注。

馬上就到2019年了,但車企還在等待2017年的補貼

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這一成績的取得與國家政策的支持密不可分。據統計,僅2017年,國家就出臺了40余項和新能源汽車相關的政策。其中,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的這片土壤之上,提供了巨大養分的要屬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據第一電動統計,僅2016年和2017年兩年的國補補貼款金額已達498.3億元。然而,補貼發放的周期是漫長的。

近日,四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開展2016年及以前年度推廣應用補助資金清算的通知》,《通知》指出,對2015年度、2016年度銷售上牌,此前未獲得財政補助的車輛,分別根據相關文件上報補助資金清算報告。

這份文件說明了一個問題:2015年銷售出去的車輛還有很多未獲得補貼資金,也就是說部分車企墊付補貼資金已經長達三年。

具體有多少企業?根據清算表顯示數據,第一電動統計得到,2016年專家組核定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數輛為28.96萬輛,但據中汽協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50.7萬輛。也就是說,截至今日,新能源汽車還有近一半沒有拿到2016年的補貼。

“2017年的國補兌現文件上周已到省里,還在對接中”,江淮汽車新能源乘用車公司副總經理汪光玉透露。據了解,截至現在,比亞迪、北汽新能源等新能源汽車企業仍在等待2017年的補貼款。

巨大的金額,漫長的發放周期,最終產生的利息和財務費用也可見一斑。

“補貼金額到賬太慢,對企業壓力太大。企業本身需要流量,如果沒有現金流,融資難,進而影響銀行股權再擔保再抵押,層層疊加構成車企投資成本增加。”一位新能源車企負責人表示。

新能源汽車高速發展,巨額補貼讓國家財政壓力變大

實際上,縱觀2015年至今的新能源補貼政策,補貼金并不是一直需要企業先墊付的。

2016年2月之前:事后清算。

相關政策建議:季度終了后,即每年4月底、7月底和10月底前,生產企業將上一季度的車輛銷售情況以及銷售發票,通過注冊所在地的財政、科技、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改革部門,逐級上報至四部委。

2016年2月~2016年12月31日:補貼金由申報變為預撥。

2015年4月29日,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和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的《關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的通知》顯示,2016年開始,每年2月底前,生產企業將本年度新能源汽車預計銷售情況通過企業注冊所在地財政、科技、工信、發改部門(以下簡稱四部門)申報,由四部門負責審核并于3月底前逐級上報至四部委。四部委組織審核后按照一定比例預撥補助資金。

2017年開始,補貼發放方式恢復至第一階段:由預先撥付改為事后清算。

2016年12月30日,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發改委四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調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其中,補貼發放由每年2月底前預撥部分資金改為每年年初申報上一年度所銷售新能源汽車的補貼。該通知將從2017年1月1日起實施。

很顯然,第三階段和第一階段的撥款方式大致相同。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了第三階段恢復事后清算?

第二階段政策的發放初衷,是推動新能源企業產業的發展。“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持續推進給汽車企業吃了‘定心丸’。”汽車評價研究院院長李慶文表示,“在新能源汽車產品處于高投入、低收益的起步階段,補貼政策提高了企業加大研發資金和人力成本投入的積極性,成為了產業啟動的有力杠桿之一”。

從實際效果上來看,國家的目的達到了。據中汽車協數據顯示,2015年新能源汽車產量超過34萬輛,銷售超過3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3倍、3.4倍。2016年1月至10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約33.7萬輛,同比增長82.2%。其中,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約24.4萬輛,同比增長88.9%;新能源商用車累計銷量9.3萬輛,同比增長66.6%。

伴隨新能源汽車井噴式發展而來的是——補貼金額的不斷上漲。據財政部通報,過去10年中,世界各國對新能源汽車補貼總額約為160億美元,而中國就占去了一半之多,其中2015年政府用于補貼的資金額度就達到了300億元以上。

2016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公示信息顯示,2015年和2016年補貼金額就超過500億元。僅2016年中央財政用于補貼的資金額度超過226億元。再加上配套的1:1的地方財政補貼額度,2015年和2016年合計補貼金額超過了1000億元人民幣。

“這都為國家在一定程度上帶來了不小的經濟壓力”,有業內人士坦言。

巨額補貼已成政府難以承受之重,退坡迫在眉睫

國家能拿出這么多錢嗎?

“我們國家稅收有很多。但是,如果每個家庭買一輛電動車,國家補6萬元,地方政府補3萬,每輛車補合計9萬元。這樣,只有每個家庭交稅9萬元以上,這個購車補貼才可能不虧損。我們國家能做到嗎?就目前來說,是很難的。”相關業內專家這樣算了一筆賬。

據工信部公示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根據測算的2016年1-2批新能源車補貼258億,仍有較巨額的缺口。隨著年度新能源車企產量規模的不斷擴大,舊的補貼沒有到位,新的需求加速,導致補貼資金缺口不斷擴大。

“所以,首先還是要規范市場。這樣一來,補貼金額會減少,發放周期就能縮短,同時補貼資金還能落到實處。”一位不愿透漏姓名的業內人士向第一電動表示。

2016年,新能源騙補事件鬧得沸沸揚揚,車企名單泄露,其中顯示72家車企“狂騙”92億,這占了2016年國家發放新能源補貼整體份額的40.7%。

對此,國家已經采取措施,提升行業補貼門檻。2016年起,國家的新能源補貼政策對新能源汽車提出了運營里程要求,只要不是私人購買和作業類專用車,累計行駛里程必須達到3萬公里以后才能申請補貼。但結合業內反映情況,最終2018年出臺的補貼政策將運營里程要求降低到了2萬公里。

那么,政府延遲發放補貼,會嚴重影響車企發展嗎?

該業內人士表示,“發放周期過長當然會給企業造成一定程度的負擔,但可以用其他辦法去解決。比如定向銀行信貸、綠色產業基金等。因為補貼的錢到賬的時間很慢,這個企業就倒下了,這是不可能的。”

但是,就連北汽新能源都開始大吐苦水了,說明并不是每個車企都有這種抗壓能力的。無論如何,巨額補貼已成政府難以承擔之重,而企業的墊付也加大了自身經營壓力。從這個角度來看,補貼退坡也是迫在眉睫之事。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