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與雷軍的“十億賭局”或將“落敗”,IGBT芯片或成最后救命稻草】創業邦消息,和雷軍的賭局,董明珠眼看著就要輸了。
2013年,創立小米僅3年的雷軍,在央視“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上曾與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打賭稱,5年內如果小米營業額擊敗格力的話,董明珠輸給他一塊錢就行。
董明珠卻在現場強硬懟回去:我跟你賭10個億。
但這注定是一場不平等的對抗,那一年的小米是一個營收316億的3歲小孩,格力卻是一個銷售額突破1200億的23歲大哥。但5年后,雷軍帶著小米成功在香港上市。而董明珠和她的格力呢?
造手機、造汽車、造芯片,掌握核心技術的有幾個呢?
“逼”著員工買手機?
白電三巨頭中,昔日老大格力早已被美的和海爾排擠到了第三。
2017年,美的集團總營收達到2419.2億元,青島海爾總營收達到1592.5億,而格力電器為1500.2億元位列第三。營收數據背后,是美的和海爾早早布局多元化、國際化的戰果。
格力始終還是那個靠賣空調為生的格力,2017年財報顯示,其空調業務營收超1234億元,在總營收中占比高達83.22%。如果格力業務不能突破天花板,小米憑借著2017年1146億元營收成績,超過格力也只是時間問題。
格力的多元化布局,被董明珠領向了跨行業的領域。
董明珠說,希望格力能賣出6000萬臺空調,也能賣出6000萬臺手機。
格力做手機,或許是因為董明珠和雷軍的賭局而起。但董明珠本人則表示:做手機,不是為了切割手機市場的一部分,而是為了智能家居做準備。格力手機可以作為用戶的手機商城,你所有的電子產品都可以在上面購買。這是一種便利消費途徑。
對于格力手機,董明珠甚至曾喊出“三年不用換”,“要賣1億部”的豪言,其野心可見一斑。如今日趨飽和的手機市場來說,要想實現這一目標的難度恐怕比預想的要大得多。
甚至,還傳出格力要求員工配備格力手機的消息。
湖北某格力銷售公司發布文件稱:據珠海格力電器股份公司要求,格力售后派工APP將轉移到格力手機專用,全省格力派工注冊員工以3200元/臺購買格力二代手機,購機之日起二年內返還50%購機款,也就是說最終1600元/臺。
事實上,今年年初就有格力供應商爆料,格力用手機抵貨款。事后格力相關人員稱事件被“過度解讀”:并沒有強迫、而是互利合作,并表示“買手機不是很正常嘛”。
如果產品有核心技術,那應該有人排隊搶著買才對吧?
競爭激烈的手機市場,已經擠走了不少昔日英雄。
今年,HTC6月營收大幅下滑,并伴隨著大幅裁員。HTC在高端智能手機市場的銷售一直低于預期,而中端和低端產品,新機型既沒有新功能,更沒有高性價比可言。
HTC謀求生存的途徑則是VR(虛擬現實),而賈躍亭的活路是汽車,同樣也是董明珠想走的一條路。
兵臨城下,格力造車
董小姐上了一輛本來就跑不遠的新能源車。
2016年格力股東大會,董明珠現場發飆,大罵中小股東否決了收購珠海銀隆的提案。
有著鐵娘子稱號的董明珠,卻認定了造車是格力未來的必經之路。于是她自掏腰包10億,同時還拉來王健林和劉強東,高調入股珠海銀隆。而去年,董明珠再次增資,個人持股達到17.46%,成為銀隆第二大股東。
但,這條路似乎沒跑多遠就停下來了。
在銀隆的大本營珠海,不少由銀隆子公司——珠海廣通制造的電動公交車行駛在路上。但司機卻不斷吐槽,這些車的續航簡直就是笑話。
據公交司機介紹,其從去年開始駕駛廣通制造的新能源汽車,電池支撐的行駛里程約在30KM左右,公交行駛完整路線約20公里,基本上每次到達公交總站就要充電,充電時間約15分鐘。
有時候充電還需要排隊等待,如果時間沖突,可能需要排隊等待半小時才能完成充電。而珠海主干線公交則有采用中興新能源生產的電動公交車,使用的是寧德時代生產的電池。
續航低,是珠海銀隆的痛,也是發展受限的根本原因。
董明珠承認投資珠海銀隆的重要原因是:“銀隆掌握了非常先進的電池技術。”而董明珠認為珠海銀隆掌握的核心電池技術正是快充技術。
珠海銀隆的電池技術,屬于鈦酸電池,這種電池鈦酸鋰負極電池具有快充性能、長壽命、高安全性等優點,缺點是能量密度低、價格高。如果這樣的電池系統用在SUV或者轎車上,續航里程幾乎都能以支撐其繞北京五環跑一圈(約100公里)。
最理想的新能源汽車應該是高續航、盡可能少充電/不需要充電,而董小姐將核心技術理解為快速充電,這樣的思維確實令人費解。
如今的珠海銀隆,還將失去國家補貼紅利。年初施行的補貼新政,取消了純電動汽車續航里程低于150km車型的補貼;續航里程在150-300km的車型補貼分別下調約20%-50%,續航里程為300-400km和400km以上車型,分別上調2%-14%。
也就是說,續航低、能源密度低的車型將失去補貼資格。
此前汽車媒體透露的信息,珠海銀隆旗下廣通計劃推出的SUV,采用的正是鈦酸鋰電池,就算最大續航為200公里,政策要求的工況續航必定是低于這個數字,能否觸及150km的補貼底線都成問題。而對于那些續航才兩位數的小巴士,就更別想拿國家一分錢了。
更致命的是,騙補傳聞。
珠海銀隆在2014年至2016年申報的國家補貼金額在三年累計超過30億元。在1月16日,河北銀隆還被當地媒體曝光,稱其通過拆卸、更換車輛電機,更改車輛大架號等手法,“一臺車變兩臺車”到北京車管所上牌照,從而“騙取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專項補貼”。
除此之外,盲目擴張建產業園也成了止不住的資金流失缺口。
公開信息顯示,僅2017年,銀隆就先后在成都、天津、蘭州、南京等地建設新產業園,投資總額高達700億元。但沒過幾個月,上月獵云網記者前往武安銀隆新能源產業園就發現工廠處于閑置、停工狀態。
現在最后的救命稻草,也沒了。
5月,中國證監會披露的擬上市公司輔導工作進度表中。初珠海銀隆新能源的輔導狀態欄已顯示為“輔導終止”,珠海銀隆的上市之路便戛然而止。顯然,工廠停工、拖欠工資、產銷不佳、騙補等因素讓珠海銀隆上市之路告一段落。
董明珠曾調侃賈躍亭:賈躍亭他說他是做汽車的,但是我不管怎么樣,最起碼你做汽車不成功,確實錢投入到研發里面失敗了。
從現在看來,在造車這事上,說賈躍亭失敗還為時過早。至少,人家賈躍亭FF公司新一輪融資達到20億美元,同時還有許家印為其出錢出力。比起,董明珠丑聞纏身的珠海銀隆來說,處境好了不少吧!
寫在最后
比起手機和汽車,或許格力更需要的核心技術是芯片。
家電企業急需芯片支持,包括變頻空調、變頻冰箱,而芯片又是中國家電企業現在能力確實的一環。
格力獲得世界領先的“全工況自適應高效螺桿壓縮機關鍵技術”,它的最關鍵的技術就是格力全直流的超高速永磁同步電機,在全工況自適應的精確控制上最主要的芯片就是IGBT,也就是用芯片精確的控制電機的轉速來實現動態任務的完成。
但是!IGBT芯片在中國絕大部分依賴進口,格力也不例外。簡單點說,格力核心技術的核心,是進口的。
所以,格力做芯片的初衷是好的,但其迭代速度之快,投資之大,人才、資本高度密集,讓不少企業避而遠之。正如TCL董事長李東生所說:“如果真的要做晶圓,500億元是遠遠不夠的。”
不過,再怎么砸錢再怎么擴張,格力也不會像樂視那般生態破裂。因為,只要房地產還在,空調就不會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