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Google前CEO,現Alphabet董事長埃里克·施密特稱:“在未來的核心技術領域,中國AI技術有望趕超美國,成為核心驅動力。”
今年七月,國務院發布的人工智能戰略中稱,2030年中國AI技術將領跑世界。施密特也認為,中國很快就會達成這個目標,中國企業更專注于人工智能的研發,包括科技巨頭阿里巴巴、百度和騰訊。施密特稱:“2020年中國AI技術將趕上美國,2025年將超越美國,2030年中國AI技術將領跑AI產業。“他還表示,”中國人很有潛力,他們將AI技術應用于經濟、軍事等領域,形成各種各樣的影響。”
曾任Google大中華區總裁的李開復也表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所以對任何公司來說,中國都擁有無限的機會。”他補充到,“鑒于很多中國人都在上網,而上網的數據可以用來提升產品,尤其是與AI相關的產品,這個市場門檻比其他任何市場都要低。”
在看到中國市場的未來發展潛力后,Google決定以AI為切入點,重回時隔七年的中國市場。根據相關人士透漏,Google正在中國積極推廣一款能夠降低開發AI技術成本的軟件——TensorFlow。然而,事情并不像Google想象的那么簡單。在AI開發工具包方面,Google的主要競爭對手百度已經憑借其自主研發的PaddlePaddle超越GoogleTensorFlow,成為開發者中推廣最好的產品。
百度的成功,一方面反映出了中國AI研究人員對本地產品的了解度,另一方面也顯示了中國AI技術已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在上周舉行的全球安全峰會上,施密特聲稱:“十年前美國主導AI領域的局面已經不復存在,而如今,中國人工智能技術正在加速趕超美國。美國人工智能領域缺乏技術投入導致軍事和商業競爭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