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信息安全?這與我們無關!”——許多機械制造商和運營商在被問到信息安全時,仍然會這樣回答。他們可能還會補充一句:“這是IT部門負責的事。”但現實是,IT部門往往缺乏工業自動化網絡的專業知識,而設計工程師或安全管理人員(HSE)也對網絡安全問題束手無策。那么,企業到底該如何應對工業信息安全的挑戰?
從2027年1月開始,歐盟將正式實施《機械法規》(MR),所有想在歐盟市場銷售或運行機械設備的企業都必須遵守。該法規明確要求企業采取防篡改等工業信息安全措施。這意味著,工業信息安全不再只是技術問題,而是關乎企業合規和運營安全的管理任務,必須由企業推動落實。
全員參與,統一認知
解決工業信息安全問題首先需要建立跨部門協作機制。機械制造商需要促成IT部門、研發團隊和安全負責人之間的深度合作,設備運營商則要推動IT、生產、HSE等部門的協同配合。這種跨職能團隊的首要任務是建立統一的安全認知,系統掌握法規要求、安全標準和技術接口等基礎知識,進而制定符合企業實際的安全戰略。
實施從風險評估開始
風險評估是實施工業信息安全的首要步驟。企業需要系統性地評估可能面臨的各類安全威脅,包括網絡攻擊、數據篡改等破壞性事件,并量化這些事件可能造成的損失。在評估過程中,特別要關注數字化轉型和人工智能應用帶來的新型安全漏洞,以及可能被攻擊者利用的薄弱環節。值得注意的是,工業信息安全不僅需要保障傳統IT系統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還必須確保生產設備的功能安全性,這是區別于普通IT安全的重要特征。
專業支持與解決方案
在部署自動化工業信息安全系統時,企業需明確認識到:傳統IT安全專家的支持存在局限性。工業信息安全的核心不僅涉及網絡威脅防護,更需融合機械安全領域的專業知識——包括風險識別、規范標準(尤其是機械法規)的應用,以及設備物理風險的管控。當前,該領域的法規框架仍處于動態發展階段,部分國際統一標準尚在制定中。
作為機械安全領域的專家,皮爾磁深度參與全球標準制定工作,并為客戶提供以下的服務:
l 專業培訓體系
《工業信息安全基礎》:面向初學者的必修課,涵蓋術語體系、法規要求及生產環境中的網絡安全實踐。
《自動化信息安全認證專家(CESA)》:提供工業網絡防護的戰術工具包,聚焦組織與技術措施落地。
l 集成化產品方案
皮爾磁推出的身份識別與訪問管理(I.A.M.)系統實現機械安全與信息安全的協同管控,關鍵功能包括:
1. 多級用戶認證與權限管理
2. 安全運行模式切換
3. 生產數據保護與網絡威脅防御
全球的機器制造商和運營商必須開始采取行動,為工業信息安全挑戰做好準備。企業需要盡快積累專業知識,明確各方責任和協作方式,并根據自身情況制定針對性的安全策略。最重要的是,這一工作必須由管理層親自推動才能確保有效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