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術 為殘障青少年開一扇窗

時間:2017-06-01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還記得在你生命中,第一次用手拿起東西時的感覺嗎?還記得在你人生中,第一次用腳將足球踢進球門時的心情嗎?普通人眼中再平常不過的舉動卻是殘障群體心里難以言說的疼痛。

還記得在你生命中,第一次用手拿起東西時的感覺嗎?還記得在你人生中,第一次用腳將足球踢進球門時的心情嗎?普通人眼中再平常不過的舉動卻是殘障群體心里難以言說的疼痛。近日,2017中國·吉林"愛握手"公益活動暨中國·吉林"愛握手"國際義肢產品公益設計大賽在吉林藝術學院啟動,通過現(xiàn)代化的3D打印技術,有望為殘障青少年打開一扇通往新生活的窗。

運用3D打印技術制作的義肢到底什么樣?人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新技術打造出的義肢不僅外形美觀,還能幫助主人輕松地拿起網球、拿水杯喝水、握自行車把手……而這些復雜動作得以完成,無疑將幫助殘障兒童和青少年更好地回歸正常生活。據(jù)悉,"愛握手"公益活動始于2016年,因為它致力于為殘障青少年提供一只"機械手",所以被溫暖地稱為"愛握手"。它是一項應用3D打印技術結合人工智能科技,通過三維掃描和數(shù)字制圖為失去肢體的兒童與青少年免費提供智能義肢的科技助殘活動。3D打印制作的義肢成本在1萬元左右,遠遠低于傳統(tǒng)義肢的造價。

對此,吉林藝術學院美術學院院長劉兆武解釋說:"現(xiàn)在制作義肢比較麻煩,需要用傳統(tǒng)的模具來翻制。這個周期很長,兒童獲得義肢的時候,可能已經長大了,這樣的義肢就會不符合他的生長發(fā)育需要。"而3D打印技術大約一天時間就能將所需義肢的相關東西打印出來,通過3D掃描,能非常準確地捕捉殘肢兒童手臂、腿的具體形態(tài),以高準確度、高精度和高吻合度適應個體的需求。

去年,吉林藝術學院省屬3D藝術實驗工程研究中心已經成功為4名失去肢體的兒童和青少年免費制作義肢,今年捐贈名額將擴大至10歲~20歲的20位青少年。通過藝術與科技的融合,經三維掃描"配型"、數(shù)字制圖,使用腦電波傳導、肌肉傳輸信號采集、機電傳導裝置與紅外控制四種信號相結合,進行一場3D打印技術的"革命"。對此,吉林省殘聯(lián)宣傳文化部部長李德富認為:"它能夠將藝術、科技完美地融合,應用到我們扶殘助殘中來,對改善這部分群體的生活會起到很大的作用,很有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愛握手"活動中,吉藝以3D打印藝術實踐工程中心的技術團隊為主導,組建了"愛握手"專項課題創(chuàng)新研發(fā)團隊,以期更好地完成殘肢掃描、雙肢比對、義肢設計,以優(yōu)化義肢功能。

更多資訊請關注印刷包裝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lián)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lián)網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tǒng)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tǒng)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lián)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lián)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