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智能穿戴設備:專業醫療或成下一個“投資熱”

時間:2017-04-14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智能穿戴設備曾一度受到全球互聯網巨頭和風險資本的追捧,然而,這股熱潮正在慢慢消退。

面對銷售持續萎靡不振,全球智能穿戴設備公司仍在努力尋找下一個風口。

3月初,智能穿戴巨頭Fitbit宣布推出新一代產品AltaHR,在原有產品的基礎上添加了即時測心率的功能并增加了新的“SleepStages”睡眠監測功能。新產品于4月初正式上市,售價大約為150美元。

“為了能繼續保持輕巧的機身,這次專門打造了一款全新的晶片。我們的Alta產品此前推出后大受市場好評,并吸引了很多女性用戶。”Fitbit香港及臺灣地區經理CandyGao于4月13日的香港春季電子產品展上表示。

近年來,Fitbit手環的銷售可謂腹背受敵,既受到蘋果智能手表這類高端產品的碾壓,又不斷被小米手環這類低價位產品蠶食市場份額。根據美國市場研究公司IDC的最新數據顯示,Fitbit去年第四季度的出貨量為650萬臺,較2015年同期大幅減少22.7%。其市場份額則由2015年第四季度的29%降至去年第四季度的16.2%

今年股價暴挫25%

智能穿戴設備曾一度受到全球互聯網巨頭和風險資本的追捧,然而,這股熱潮正在慢慢消退。投資者們“用腳投票”,穿戴設備公司股價直線下滑。

由于智能穿戴設備的非剛需、傳感器精度不足、同質化嚴重,自蘋果推出AppleWatchSeries2以來,Fitbit的股價便一落千丈。市場人士對其新產品的賣點亦表示乏善可陳。

截至美國當地時間4月12日,公司股價為5.48美元/股,今年以來已經暴瀉25%,過去12個月股價的跌幅高達67.7%。2015年6月18日,Fitbit在美國紐交所上市,成為可穿戴設備領域首個上市公司,當時的招股價達到20美元。

相比之下,小米手環在去年第四季度的出貨量同比激增96.2%至520萬臺,市場份額亦由2015年第四季度的9.1%大幅攀升至15.2%。同時,蘋果智能手表的市場占有率則下滑0.5個百分點,從14.4%降至去年第四季度的13.6%,然而出貨量則增長13%至460萬臺。

CandyGao透露,未來Fitbit將重點致力于增加健身手環的不同新功能,亦考慮不斷加強與醫療健康行業公司的合作,包括醫藥公司、臨床、保險公司等。她指出,目前Fitbit共有5000萬注冊用戶,其中有2500萬活躍用戶,未來公司將通過在線群組功能等增加用戶對其健身手環的粘性。

同時,Fitbit亦積極通過兼并收購等策略,來抵御來自智能運動手表的激烈競爭。事實上,蘋果將去年9月推出的AppleWatchSeries2的主要功能定位為體育和健身,設計了防水、內置GPS等功能,并取得不俗的銷售業績。

繼去年12月收購全球首個智能手表廠商Pebble之后,Fitbit緊接著將歐洲智能手表生產商Vector收入囊中,借此進一步強化公司在智能手表的研發能力,并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Fitbit首席執行官JamesPark表示,通過這些收購兼并交易,Fitbit將擁有自己的獨立智能手表系統,不需依賴AndroidWear,并節省大量研發成本。

專業醫療或成風口

隨著全球人口老化,醫療成本不斷攀升,多位業內人士指出,智能穿戴在醫療保健領域的應用可能是下一個風口。

衛保數碼有限公司董事及聯合創始人高平在會上表示:“全球智能穿戴的市場規模預計在2026年將達到1500億美元。在科技進步的帶動下,未來對智能穿戴設備的準確性、可核實性、多點收集數據并提供分析判斷等細分的市場領域仍有巨大的市場空間。”

他舉例說,一些保險公司愿意為使用智能穿戴設備的客戶提供一定的保費優惠,以此來鼓勵客戶增加運動減少最終理賠的費用,“然而,現在一些智能穿戴設備并無法提供十分精確的數據,而且保險公司無法核實這些數據是否來自客戶本人,這些都是很好的市場機會。”

保險龍頭AIA近日推出了“AIAVitality健康程式”,鼓勵客戶通過下載該APP,并通過使用APP記錄運動等情況來累計積分而不斷提升會員等級,AIA提供最高8.5折的保費優惠。

事實上,蘋果、三星亦紛紛“嗅到”了智能穿戴設備在專業醫療領域的藍海。去年9月,蘋果在新品發布會上,聯合健康應用開發商AirStrip發布醫療類應用。AirStrip可以直接顯示出佩戴者的服藥頻率、心率、血糖等信息直接同步給家庭醫生。三星則計劃推出一款專業醫療可穿戴設備Simband,可以對血壓、皮膚溫度、心率和汗液等數據進行追蹤,同時還可以通過平臺與自己的醫生實時分享這些數據。

更多資訊請關注人機界面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