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普及到現在這種人手一臺的程度,可謂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社會及經濟學現象了,但很多廠商顯然是不滿足現狀,還想繼續做出人類的第三第四器官,例如智能眼鏡、手環、鞋子之類的。
可是,根據2016年各種科技公司的產品來看,智能穿戴設備壓根就是虛火!除了搶先發布廉價且較為實用的小米手環,以及昂貴但功能完備外型牛逼的AppleWatch之外,其余產品都在苦苦支撐。那么問題來了:穿戴設備為啥就是火不起來呢?
很簡單:做得足夠漂亮又足夠實用的產品,少之又少!
長得好看的續航差,續航厲害的長得不咋樣,甚至很多產品都只是為了智能而智能,想要替代傳統的眼鏡、手表等物品,筆者并不看好。
來來來,列舉幾個災難級的穿戴設備給大家看看,它們火不起來,還真的是不怨得了誰。
BasisPeak運動手環
這款手環早在幾年前就已經面世,初期確實是受到追捧的,各種運動健康數據監測都非常準確,可它的致命傷在于佩戴舒適度很一般,甚至在夏天會因為表身熱量過高而帶來不適感,光顧著鉆研“智能”,卻忘記了最基本的“佩戴舒適感”,被一眾用戶吐槽過后,這款產品基本上是銷聲匿跡了。
智能“魔戒”——Ring
這只智能戒指在2014年4月就參與了多個網站的眾籌,當時官方聲稱它可以通過手勢操作,控制大部分家電、手機,甚至可以發送文本,歐耶這聽起來真炫。可當第一批用戶拿到手把玩的時候卻一片罵聲,操作難度賊高,精度賊低,只能當個肥大粗的裝飾物,Ring也被譽為“史上最無用的硬件產品”。
MSN Direct Smart Watch
這只MSN智能手表出自微軟之手,內置MSN服務,可提供天氣預報、新聞及消息服務,而且它還是屬于2004年的產品!理論上是非常非常超前的,可最終還是撲街了,為啥?這只手表采用的是落后的FM無線電波實現數據傳輸,跟互聯網沒半毛線關系。說到這里,也懶得吐槽它了。
Oakley Thump
在谷歌眼鏡推出之前,其實有不少眼鏡商早就想在眼鏡里添加科技元素的了,想法人人有,但實踐的不多。OakleyThump是為數不多的先行者,這副太陽眼鏡內置1G內存的MP3,然后就沒有然后了。室內無用武之地不說,即便是在室外,真的沒多少人會為了這1G容量的MP3埋單......
FitbitForce
Fitbit是非常知名的穿戴設備廠商,它們家的產品向來都注重設計感和人性化的功能,口碑自然也很不錯。然而FitbitForce這款手環還是在佩戴舒適度上栽了跟斗。它采用了易過敏的橡膠材質,導致多達上萬個用戶的手腕發生了皮疹、瘙癢等過敏現象,最后回收了上百萬個手環,這是Fitbit至今為止最大的陰影。
小結
其實以我自己的使用經驗來看,很多智能穿戴設備剛剛上手頭幾天都是很新鮮的(例如各類手環甚至是AppleWatch),但是戴上沒幾天之后就膩了,因為它們并沒有為我的生活工作效率帶來明顯的提升,品質不如傳統穿戴設備,功能也只算是手機的小小延伸,最煩人的就是多了一樣東西需要充電。
更多資訊請關注人機界面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