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盤點2016年中國智能穿戴設備十大發展趨勢

時間:2016-03-16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根據調研機構UBM Market Research日前針對中國智能穿戴設備市場發展趨勢的調研,盤點出了2015~2016年中國智能穿戴設備的十大發展趨勢。

根據調研機構UBMMarketResearch日前針對中國智能穿戴設備市場發展趨勢的調研,盤點出了2015~2016年中國智能穿戴設備的十大發展趨勢。

(一)市場將繼續擴大

2015年中國智能可穿戴設備市場銷量將由2014年的1760萬只,增長到4050萬只,同比增長127.5%。市場規模將由2014年的59.2億人民幣發展到114.9億元,同比增長94.1%。預計2016年市場銷量將超過7500萬只,市場規模將超過160億元人民幣。

(二)功能向全能型和專用型發展

全能型智能穿戴產品功能比較全面,能夠滿足用戶多方面的需求,避免同時使用多種產品的繁瑣,但其功能不如專用型精準,價格較貴;專用型產品功能專一,目標用戶群明確,價格相對較低。如在部分細分市場,專用產品因其專業性和針對性也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比如在特定環境作業、專項運動、特定疾病監控、針對老人和兒童的安全定位等細分領域。

(三)硬件碎片化,產品向垂直細分發展

在經歷了2013的探索,2014的試錯之后,2015~2016年的可穿戴設備將會回歸到垂直、細分的發展方向上。2015年可穿戴設備產業在硬件方面隨著產業應用的延伸、擴展,以及垂直、細分市場的挖掘,產品品類將會較2014年有更大幅度的擴充。在缺乏系統平臺的統一環境下,隨著而來的就是硬件碎片化加劇。

(四)健康醫療穿戴設備將成為主流,移動醫療將發力

可穿戴設備對于醫療領域的影響可以用“顛覆”兩個字來形容。尤其對改善當前醫患糾紛,有效配置短缺的醫療資源有著重要作用。隨著移動互聯網生態圈的不斷形成,以及移動終端設備的普及,醫療診斷方式的電子化,基于可穿戴設備的移動醫療開始顯現其市場潛力。據有關數據顯示,預計2017年底,中國移動醫療市場規模將突破百億,達到125億元。醫療設備廠商和內容與應用提供商占比約40%,預計到2017年,中國的可穿戴便攜醫療設備市場銷售規模將接近50億元人民幣。

(五)可穿戴產品將向精美、時尚、奢華方向發展

因為智能可穿戴設備是佩戴在人的身上,除了要為人們提供必要的功能以外,還應該美觀時尚。精致時尚的外觀造型對消費者的購買決策影響力毋庸置疑。2014年備受關注的智能可穿戴產品,如Moto360,PebbleSteel,SamsungGearS和GearFit等,無不具有可圈可點的工業設計水平。已經有多家科技公司與時尚品牌、奢侈品品牌進行深度合作,攜手搶占可穿戴市場這塊巨大的蛋糕。

2015~2016年將會有更多時尚品牌進入可穿戴市場,為可穿戴產品帶來更多酷炫、精致的時尚元素,將吸引更多年輕時尚的用戶為智能硬件產品買單。

(六)更多柔性屏、彎曲屏產品會不斷涌現

鑒于人體腕部的弧形結構,更符合人體工程學的曲面屏是專業人士不斷探索的課題。目前Samsung已經率先推出了曲面弧形屏幕智能手表GearS。柔性屏是智能可穿戴設備的另一個形態發展方向。2015~2016年,預計將有更多的曲面屏幕智能穿戴產品面世。

(七)身份認證將成殺手應用

身份驗證,覆蓋人們活動的方方面面,比如智能手機密碼鎖、微信密碼、門窗防盜鎖、支付密碼等。眾多身份驗證場景迫使人們記住一系列的密碼、攜帶各種鑰匙或者銀|行卡,而一些公司已經發布的身份驗證產品似乎為我們帶來了福音。預計2015~2016年將有較快發展,并將成為重量級應用。

(八)智能可穿戴設備之間的信息互通是大勢所趨

隨著智能可穿戴設備產品的普及,人們將不再局限于人手一只表的層面,可能開的汽車、用的門鎖、穿的鞋子、睡的枕頭等都會出現在同一個用戶的生活中,不僅是可穿戴設備之間的充電器、充電端口會趨于標準統一,同時對于數據傳輸,交互控制也會探索統一。實現不同設備之間的價值最大化。

(九)健康大數據和云服務模式將逐漸成型

2014年,主流互聯網巨頭紛紛推出健康云服務平臺,以盡快搶占健康大數據的入口,如國際的GoogleFit,AppleHealthKit,MicrosoftHealth和SamsungDigitalHealth,以及國內的百度“健康云”,騰訊手機QQ“健康中心”和阿里的健康云平臺等。預計2015~2016年,各大健康云服務平臺所接入的設備數和用戶數都將顯著提升,健康大數據商業模式將逐漸成型,增值服務內容將逐漸豐富。

(十)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將倍受追捧

VR(VirtualReality,簡稱VR)和AR(AugmentedReality,簡稱AR)將會在2015~2016年繼續受到業界人士的追捧,其中VR將在游戲、影視、社交等領域有更多消費級產品發布,AR技術將會在車載系統、市場推廣和旅游展覽等方面有較大發展。VR和AR將離消費者會越來越近。

更多資訊請關注人機界面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