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電動汽車遭遇雙面政策尷尬:鼓勵與限制同行

時間:2016-11-22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這些創業公司在不申請牌照的情況下,不能確保出售的新車保有資質,可能會付出慘痛的代價。而從3月份至今,只有少數幾家老牌汽車廠商申請到了生產資質牌照。

據11月19號早間消息,過去幾年中國政府投入了數十億美元用于補貼電動汽車,有很多企業都瞄準了這一市場,中國政府將收緊對電動汽車市場的控制,淘汰有問題的本土公司。

而11月17號,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分會、高工產研聯合主辦的“智能駕馭電動未來”2016(第二屆)廣州國際電動汽車產業峰會在廣州琶洲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展館B區8號會議室隆重召開。

會議圍繞國家及地方政策、權威專家、電動汽車市場與趨勢、動力電池技術路線、充電設施及商業模式、電機電控國產化趨勢、汽車輕量化材料、無人駕駛與智能化及電動汽車整車制造等問題進行了深度交流與探討。此次峰會引領了新能源汽車發展風向標,把脈未來行業趨勢。

這一邊是鼓勵,一邊又是限制,從正面體現了國家完善電動汽車企業管理體制機制,提高企業對產品質量的控制,更有效的防止電動汽車“騙補”事件的發生。

中國正迅速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這也使得國內出現了大量的新興電動汽車企業,所上市的產品也是參差不齊,然而當政府出臺新能源汽車“新政”后,部分領先電動汽車制造商卻對申請純電動車生產資質牌照的要求視而不見,而是在設計和科技創新上進行投入,蔚來汽車生產負責人鄭顯聰就表示“我們不希望花太多錢在生產上,而政府政策可能會調整”,開云汽車董事長王超則表示與其直接申請牌照,他更傾向于收購困境中的傳統汽車廠商,這些廠商的牌照也可以用于電動汽車生產。

這些創業公司在不申請牌照的情況下,不能確保出售的新車保有資質,可能會付出慘痛的代價。而從3月份至今,只有少數幾家老牌汽車廠商申請到了生產資質牌照。

從汽車行業的發展趨勢來看,電動汽車必然會在未來的汽車市場占有一定的份額,而國家也不可能放任電動汽車企業任意發展,出臺相應的政策是大勢所趨,至于會發展到什么樣子,這還不得而知,而面市場的機遇與限制,電動汽車又將如何發展,還看汽車廠商會做出怎樣的反應。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